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一百四十二章 翘首以待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一百四十二章 翘首以待

    正当曲端在为钱犯愁时,有人却主动找上门来给他送钱。卡Kа酷Ku尐裞網本↘书↘首↘发↘追↘书↘帮↘http://

    来人名叫赵安林,是成都知府赵开的心腹,奉了赵开的命令,特意走夔门赶到夷陵,正是为了找到张浚率领的部队,然后送上一笔数目不小的军资。

    为了掩饰随身携带的巨额盐引,赵安林带了十来个随从,扮成行商,运了一些不太值钱的布匹和药材出川,走到夷陵时停下来歇脚,然后听说有官军在城内大肆采购,便凑到曲端近前暗暗观察,待到确认这些官军的身份后,便主动与曲端联系,主动亮明了身份。

    曲端曾在成都生活了一段时间,住的地方还是赵开给安排的,赵安林作为赵开的心腹,认识曲端也不奇怪。

    “赵管事,你来的太及时了!我正为如何支付这些商家的货款在犯愁呢,你看能不能先借我三万贯的盐引应急啊?”曲端见到赵安林,像是遇到救星一般,马上央求他帮忙。

    赵安林尽管知道曲端不敢乱花钱,但他作为赵开的心腹,必须按照赵开的交待办事,将这次携带的三十万贯盐引亲手交到张浚的手里,任务才算办妥。

    不过,赵安林也不能生硬的拒绝曲端。

    面前这位将军,当初可是关陕战场上职权仅次于张浚的二号人物,就算现在成了张浚的跟班,那也不是他一个管事可以得罪的。

    赵安林想了一下,客气的回答曲端:“将军,我这次带来的军资,以后必然归你们来支用,但我却不能坏了规矩,未经张大人许可,便将盐引挪给你用。不过,你采购物资缺少的三万贯,却也容易解决,可以先向各个商家支付八成货款,然后让他们派人跟着你去当阳,到时候自有军需官出面支付尾款。”

    曲端这才意识到自己不小心又犯了大包大揽的毛病,现在他是张浚的下属,如何花钱必须要经过张浚的同意才行,怎敢绕开张浚直接问赵安林要钱呢?

    虽然曲端没有往自己腰包里面装一分钱,但若违反办事规矩,那可是大忌!

    曲端于是亲自出面,向前来送货的商家老板耐心解释一番,得到他们的理解,先拿价值十万贯的盐引付了货款大头,然后带着赵安林和各家收账的人一起返回当阳。

    返程路上,赵安林向曲端打听了解杨幺乱军作乱的情况,因为这并非什么军事机密,曲端便把他所掌握的全都告诉赵安林。

    赵安林听完之后,意识到了一个商机,便对曲端提议说:“将军,如今因为杨幺等人阻断了江陵至岳州这四百多里的长江水路,从蜀中出来的大量货物堆积在夷陵,需要从夷陵走当阳再过长林,然后到长寿入汉水,如此绕行。”

    “若是贵军能为商旅提供从夷陵到长林这一段路途的安全保护,这些过路商家肯定愿意为此而支付护送费用。只要湖湘民乱一日不平,便可以通过这个办法筹集军费,而民乱一旦平息,长江水路恢复,贵军也必然会调往他处,不用再做此事。”

    曲端仔细琢磨赵安林的提议,觉得很有道理。“赵管事果然眼光独到,等见到张大人后,你可以向他提出这个建议,看看他是什么态度。”

    回到当阳城,曲端亲自引着赵安林来将张浚。

    仔细赵开写来的亲笔书信,张浚难得露出了笑容。

    赵开这封信写的很长,其中不单单提到三十万贯盐引,更多的内容却与秦颂有关。

    得知秦颂已经与陈钰顺利定亲,张浚感到甚是欣慰,以后他再也不用为小姨子的亲事而犯愁了。

    得知秦颂在成都帮着赵开又做了许多事情,特别是这次赵安林送来的三十万贯的军费,竟然是通过发行福利彩券的方式得来,张浚对于秦颂的表现甚感满意。

    发行福利彩券虽然也是在变相的从老百姓的口袋里面掏钱,但比起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却又不同,前者是让老百姓高高兴兴自愿掏钱,后者是强迫老百姓不论贫富都要交钱,两种做法的性质完全不同。

    福利彩券,有钱的可以多买,没钱的可以不买,损害的主要是开赌场的那些人的利益。

    苛捐杂税不分贫富贵贱,按照人头收税,对于富人不过九牛一毛,不会影响生活,而对于穷人而言,却可能逼得他们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秦颂能够想着社会最底层的穷苦百姓,动脑筋从富人口袋里面掏钱,这是张浚非常欣赏的一点。

    看完信后,张浚感谢赵安林说:“这次辛苦赵管事了!从成都到当阳,两千多里,翻山越岭,舟车劳顿,实在不易!”

    赵安林急忙自谦说道:“能替两位大人办事,是我的荣幸,不敢提‘辛苦’二字。卡Kа酷Ku尐裞網”

    张浚仔细询问了赵安林沿路所见所闻,心中琢磨着从蜀中出兵前来荆湖北路平乱的可能。赵安林向张浚如实汇报他沿路见到和听到的情形,最后还把他在来当阳的路上对曲端提的那个建议重复了一遍。

    张浚对于如何筹集军费自然是很重视的,但他感到以现有的三千兵力恐怕难以同时承担防守当阳和护送商队过境的双重任务。

    张浚派人将曲端和刘锜喊来,征询两人的意见。

    曲端因为已经提前知晓此事,对此早有考虑,马上说道:“以现有的三千兵力,肯定难以承担护送商队的任务,但若是在当地就近招募三千乡勇,让其跟着现在的士兵一起操练,属下有把握在两个月内便将他们调教出来。届时,新老搭配,分为两部,一部负责守城,一部则出城拉练,如此轮流,既锻炼了士兵,有可以保护过往商队安全!”

    张浚知道曲端在练兵方面是强项,不过若论勇猛,则属刘锜。当初,富平之战时,刘锜带着本部兵马,敢于阻截完颜宗弼率领的女真骑兵,若非韩常拼死保护完颜宗弼突围,刘锜那次差点把完颜宗弼活捉。

    张浚问刘锜:“信叔,你对正甫所提建议有何看法?”

    刘锜沉吟片刻,回答张浚:“招募乡勇固然可行,但恐影响到大人名声。若是大人不惧流言,军需物资供应充足,以曲将军练兵的手段,就算在本地招募万人以上,也不在话下!”

    张浚和曲端对于刘锜这番回答,都觉得满意。

    当今皇帝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若非如此,他就不会把张浚从关陕调走。刘锜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善意提醒张浚,若是私自扩充部队,会不会招到朝廷的猜忌,还有朝堂上那些惯于打嘴炮的御史言官们的弹劾?

    曲端的资历比刘锜要老,建议又是他当着张浚的面提出来的,刘锜若是反对,两人原本还算配合默契的关系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刘锜先假设了两个条件,一是张浚不惧流言,二是军费充足,只要这两点不是问题,那就可以放开手脚搞一把大的!

    刘锜一番话,既提醒了张浚,又夸赞了曲端,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样的情商绝对不低。

    张浚将几人的意见综合起来考虑,然后拍板说道:“如今赵管事又送来了三十万贯,够部队支用半年以上,你们还是按照既定的任务,先把当阳城整固结实,把混在城内的乱军奸细和耳目揪出来。我会给荆湖北路转运使写信,请他出面向朝廷反映商路断绝之事,若是朝廷许可在本地组建民练保护商路,我们再做也不迟。”

    因为关系到了朝廷对于张浚的看法,曲端若是继续坚持己见,那就是不懂作为属下的进退之道。他之前已经为此吃过大亏,现在总算醒悟,所以对张浚的决定没有半点违抗之意。

    从张浚帐内出来,曲端把刘锜拽倒自己住的地方,有些不甘的说道:“杨幺手下有十五万人,就算全是一群乌合之众,经过这两年与朝廷派来清剿的部队周旋,也练出几分本事。仅凭咱们手中这三千士兵,想要平息这场席卷湖湘的民乱,我实在想不出来能有什么高招啊。”

    刘锜宽慰曲端说:“你急于替朝廷建功的心思,我完全可以理解。说起来,咱俩同病相怜,都需要一场大功劳来证明自己的本事。不过,你难道忘记是谁将咱俩推荐给张大人了吗?”

    曲端摇头说:“我怎么可能忘了呢!我这条命,就是秦辅仁救下来的。等以后,我必要好好报答他一番。”

    刘锜分析说:“以我之见,张大人来了当阳后,行事显得有些保守,却不是顾忌自己的位置,而是在等秦辅仁的到来!咱们两个,并非是张大人的谋主,只要秦辅仁一天不到来,张大人恐怕都会呆在当阳城内,绝对不会主动向乱民发起攻击。”

    曲端拍着大腿说:“是了,我倒是把这一茬给忘了!听说秦辅仁擅长理财,等他来了当阳,我们也就不用为军费的事情担心了!只是,不知道他何时才能到来呢?”

    “最快也要到开年的五、六月份了,他在蜀中的任务可不轻,既要帮赵开敛财,还要帮吴磷招募训练土兵,换了别人早就累趴下了。”

    “咦,你为何对他的事情如此明了?”

    “我父亲曾经担任泸川军节度使,所以在蜀中有一些知交故友,前几天正好有人从蜀中路过当阳,跟我提了几句。”</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