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一百七十章 匆匆而过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一百七十章 匆匆而过

    当五百多张竹筏载着上万大军顺流抵达南郑城外的汉江河面上时,气势还是非常壮观的。卡Kа酷Ku尐裞網★首★发★追★书★帮★

    秦颂一声令下,绵延十数里的竹筏贴近河岸,被撑杆稳住,全部停了下来。

    南郑城外的码头宽度有限,一次最多可以停靠二十张竹筏,前面的竹筏没有完成补给装载之前,后面的自然需要排队等候。

    江面上已经完全肃清,见不到任何一条民船。

    秦颂在护卫的陪同下,登上码头,与等候在这里的虞褀、刘子羽和何彊等官员会面。

    不等秦颂拱手行礼,虞褀便抢先躬身向秦颂行了一礼。

    “辅仁,老夫替兴元府的数十万民众向你拜谢!此去饶凤关,兵凶战危,一切拜托了!”

    刘子羽和何彊等官员也纷纷向秦颂行礼,口中多有鼓励和赞誉之词。

    秦颂一脸坚毅,向所有官员回礼,然后大声说道:“国家存亡,匹夫有责!感谢各位大人亲来码头迎接,感谢兴元府为大军提供兵械补给!此去饶凤关,必胜!”

    跟在他身后的卫兵和军中头领齐声高呼:“必胜!”

    停在码头边等待补给的竹筏上面的土兵们也跟着大声高呼:“必胜!”

    停在江面上等候靠码头的后续竹筏上面也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声音。

    “必胜!”

    江岸两面,早有许多百姓伸头张望,听到这整齐高亢的喊声,心中顿觉踏实许多。

    按照计划,所有竹筏完成补给需要一天时间,秦颂既然已经到了南郑,却没有必要一直守在码头上面。这些事情有李永奇率领的通达运社负责,有南郑县的差役和民夫帮忙,秦颂完全可以放心。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秦颂没有效仿上古圣人的心思,他跟李永奇和手下头目交待一番后,便钻进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悄悄进城,回到了秦府。

    秦颂远行归来,按照家中规矩,秦铭、杜氏、秦月、秦至皆来迎接,进了中厅坐下,一身侍女打扮的温玉娘端着茶盘进来,给秦颂沏茶倒水。

    对于温玉娘,秦颂自然是有印象的,他看到此女如今依然梳着象征童贞的双丫髻,心中便明白大哥秦铭并没有纳此女为妾的想法。

    这还真是让秦颂有些头疼了。

    温玉娘既然已经入了秦府,不管她之前怎样,都需有个稳妥的安排和交待,否则会让外人觉得秦颂做事虎头蛇尾,孟浪轻浮。

    好在温玉娘的年纪还小,十六岁的小姑娘,留在府中与秦月作伴,平时帮着杜氏做些事情,倒也是个可用的人。

    秦颂没有多少时间关心这些小事,他跟家人聊了一会天,然后一起吃过午饭,就进了兄长秦铭的书房。

    秦颂从码头上赶回来,主要就是见秦铭,然后听他说一说自己不在汉中的大半年来,兴荣商会的发展情况,以及家中的情况。

    兄弟两人在书房里对面而坐,秦铭面露担忧之色,问道:“此去饶凤关,可有把握?”

    秦颂不想让兄长担心,笑着说:“完颜宗翰虽然凶名赫赫,可我也不是软柿子。我能干掉完颜撒离喝,能让完颜宗弼在和尚原吃瘪,也就能让完颜宗翰饮恨饶凤关!”

    “行军打仗的事情,我不懂。不过,我知道战场上刀剑无眼,你是咱们老秦家的顶梁柱和希望,千万不能出一点事情。”

    “大兄且安心,我从来不靠蛮力与人厮杀拼斗,靠得是智谋和手段,就算女真人再凶狠,他们见不到我的面,也就对我造不成太大威胁。”

    “这是兴荣商会自成立以来的营收开支情况,这是商会下面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因为官府和军方对咱们的生意多有照顾,所以发展势头迅速……”

    秦铭将一叠写满字迹的手稿递给秦颂,仔细向兄弟介绍着具体的情况。

    秦颂认真的看完兄长亲手书写的情况报告,然后低声问道:“我请兄长暗中采购黑火药之事,不知可有进展?”

    秦铭点头说:“已经收购了三万五千多斤,按照你的提醒,全都密封起来藏在城外田庄的地窖内,派了好手日夜看着。此物,官府管控甚是严格,所以无法大量的采购。”

    “有这三万五千多斤,也够我去饶凤岭使用了。今天晚上,待我返回码头,便派人前去将这些黑火药取出,然后装在坛瓮之中,伪装成军用物资,一起跟着部队运往饶凤关。卡Kа酷Ku尐裞網”

    秦颂与兄长秘密谈论的黑火药,在唐朝时便被炼丹师们发明出来,到了宋代便在马戏和杂技演出时大量使用,而“炮仗”和“吐火”也相继出现。

    北宋为了抵抗辽国和西夏的进攻,开始重视火药和火药武器的试验和生产。宋真宗咸平三年、咸平五年,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和冀州团练使石普曾先后在皇宫里制作火箭、火球等新式火药武器,受到真宗嘉奖。北宋朝廷也在汴梁建了官办的火药作坊,专门制造火药和火器。

    曾公亮在《武经总要》里面记录了三种火药配方及多种火药武器,并配有插图。由此可见,火药已经成为宋军的重要军用物资。

    只是,黑火药的爆炸威力不是很强,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残留物,所以主要被宋军作为放火和喷火物资来使用,而不是作为炸药来使用。

    秦颂让兄长暗中采购存储黑火药,便是为了应付危机。作为一名火炮工程师,他懂得多种制造火药和炸药的方法,也懂得如何提纯黑火药,更懂得爆破时若是起爆物的质量不足,可以通过数量来进行弥补的道理。

    黑火药的爆炸威力虽然小,但那是跟红火药和硝酸类炸药相比,在符合特定的条件时,就连面粉都能爆炸,黑火药总比面粉要厉害吧?

    女真人再凶猛,也是血肉之躯,当他们面对上万斤被塞在密闭空间内忽然起爆的黑火药时,一样会变成渣渣!

    秦颂与兄长在书房内聊了两个多时辰,等到天快黑时,他与家人匆匆道别,然后换了另外一辆马车,回到了城外的码头附近。

    靠近码头的地方有个小集镇,镇子里有客栈和酒楼,因为大军前来补给,为了防止奸细刺探情报和坏人搞破坏,已经被临时封锁,酒楼里面空荡荡的,没什么人。

    虞允文与何衡原请秦颂在酒楼里面吃饭,等着所有竹筏完成补给后,便趁夜离开南郑,顺流向东而下。因为马上要开拔,所以三人只喝茶,滴酒不沾。

    秦颂得知何衡原也想随他前往饶凤关,并未拒绝,而是赞许说道:“读书人若是不在战场上经历一番磨砺锻炼,就好比一把钢刀缺少了淬火的工序,终究难成大器。大宋自立国以来,重文轻武,看似避免了武将作乱的危险,但却少了许多能征善战的将帅,到头来还不是自己吃亏!”

    对于秦颂这种说法,虞允文内心也是赞同的。他熟读史书,知道汉代和唐代因为文武并重,才能开创出盛世局面,而大宋在军事方面就明显不如,总是被外族压着打,基本上没有拿得出手的显赫战绩。

    不过,赞同归赞同,但秦颂说的这些话若是传出去,却是犯忌讳的。

    虞允文说:“武将善于统兵作战,但对于朝堂大政未必能够准确把握,以文驭武是大宋国策,只要选人得当,其实还是可行的。”

    秦颂知道虞允文最大的优点便是心胸宽广,乐意选拔栽培后生晚辈,历史上在他担任大宋宰相时,便大力的提拔贤良之士,如洪适、汪应辰、杨万里、胡铨、赵汝愚、晁公武等名臣,皆是被他提拔。

    据史书记载,虞允文在平时但凡见闻某个人有可取言行,便马上记录下来。他将人才分为三等,编辑了《翘材馆录》一书,其中收录了许多的人才。

    自古以来,得人者,方能得天下。秦颂如此交好虞允文,便是看重他的品行和选才的眼光。这次虞允文和何衡原主动要求随军同往前线,对于秦颂而言,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

    大宋的读书人,无论才华和能力,都不欠缺,所缺的只是对于行军打仗的理解和体验,若能给虞允文和何衡原补上这一课,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自然很有益处。

    实际上,秦颂在黎州时便已经开始这样的尝试。赵逵、滕泽、泠元恺、糜邑这些年轻的书生,如今便在保靖军中锻炼做事,假以时日,等他们走上仕途,绝对会与那些没有接触过军队的官员有很大不同。

    三个年纪相仿的青年谈兴深浓,不知不觉便聊到了深夜时分,直到李永奇走进酒楼。

    “秦长史,大军的补给已经完成,所需各种兵器、军械、粮食、药材和其他物资,全部装上了竹筏!”

    在无人时,李永奇称呼秦颂表字,有人时,便以秦颂的职务相称。

    为了行军方便,秦颂从黎州带来的这一万土兵依然打着保靖军的旗号,而秦颂的官方职务还是保靖军的长史,所以李永奇便称他“秦长史”,显得公事公办,严肃正规。

    秦颂站起身来,对虞允文和何衡原说道:“军情似火,咱们这便出发吧!”

    虞允文、何衡原急忙起身,跟随着秦颂走上了一艘双层大船。

    这艘大船是虞褀特意为秦颂准备的。竹筏太简陋,头顶和左右无遮无拦,远没有大船安全舒适。秦颂作为这支生力军的核心,保证他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