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零三章 以逸待劳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零三章 以逸待劳

    沙市外面的江面上,舟船云集,帆影重重。卡Kа酷Ku尐裞網免-费-首-发→【追】【书】【帮】

    当中有一艘左右对称安装着十对巨大桨轮的多层车船,体型明显大过周围的船只,桅杆上悬挂着几面明黄色的旗帜,最高的一面写着大大的一个“楚”字,另一面则是“大圣天王”!

    这是大楚国第二任皇帝杨幺的水上龙舟。

    钟相被孔彦舟砍头之后,杨幺使用手段接替了大楚国的皇位,并立钟相的小儿子钟仪为太子。

    这是典型的农民式的狡狯和贪婪。

    杨幺是追随钟相起义的部下,而且在众多的义军统领里面年纪最小,否则也不会被称为“老幺”。如果他真的是忠贞不渝的属下或者臣子,在钟相死后就该拥立钟仪为第二任“大楚国”的大圣天王,而不是自己取而代之,把钟仪当成聚拢人心的傀儡。

    杨幺的这个做法,比起当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大,吃相也没好看多少。

    以杨幺只读了两年私塾的脑子,没有派人暗中弄死钟仪,只是因为钟仪对他的地位没有构成太严重的威胁而已。

    杨幺乘坐的这艘大型车船,是义军针对洞庭湖和长江一带的水文条件特制的战船,属于领先这个时代的大型水战装备。

    这种车船,被当地人称为杨幺车船,后世则称为明轮车船。

    杨幺车船不仅在船的左右两侧装有转动桨轮,在船尾也装有桨轮。桨轮的数目视船体大小而定,有2到8对,最多的有12对,每只桨轮上装有8幅叶片。桨轮与转轴相连,轴上装踏脚板,轴转轮也转,“以轮激水,其行如飞。”

    为了保护桨轮不受外力破坏,桨轮的外面甚至设有保护板,这样可以避免碰撞引起的损毁。由于转轴装在船舱底部,水手隐于舱内踩踏转轮,所以车船上的士兵不容易被箭矢所伤,因此车船的存活能力大大增强。

    之前来攻打义军的几波官兵,凡是走水路上过来的,全都吃了车船的亏。

    如是看来,战争果然是推动先进技术快速进步和量产的一种途径。

    杨幺坐在龙船的金交椅上,眉头紧皱,在他的身旁侧立着黄诚、杨钦等心腹。

    刚刚,从当阳那边传回来一条紧急军情,让杨幺和各路头领有些震惊,此刻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头领金琮用不屑的口气说:“这些年咱们打退了多少次官兵的进攻?只要是在江面和湖面上,宋军不过一群土鸡瓦狗而已,我们何必怕他!”

    头领刘衡附和金琮的语气说道:“张浚当年在陕西统率十几万大军都打不过金国大军,如今带着三千降兵前来湖湘,又能翻得起多少浪花?以我之见,先不去打夷陵,咱们围了当阳,将张浚和城内三千贼配军全都杀了,且看宋廷还能如何!”

    头领夏诚是个比较保守的性格,他对于开疆拓土没有太大的兴趣,对于封王赐爵更是不抱太多幻想,他的心态就是守住自家的水寨,保证寨子里的手下能够过日子即可。“各家寨子里如今人口稀少,日子并不甚好过,若是攻打夷陵没有收益,还不如按兵不动,积蓄实力,防止官兵接下来的围剿!”

    军马太尉杨钦怕夏诚影响士气,立即说道:“日子不好过?还不是狗官府这些年苛捐杂税太重,孔彦舟残暴不仁造成的!只要夺下夷陵,占了峡州,咱们就可以沿江攻入四川,那时所有损失都能找补回来!”

    军师黄佐见众头领越扯越歪,便提醒众人说道:“大圣天王在问大家关于宋军在金州全歼十万金军的事情,你们这都偏到哪里去了?”

    金琮马上说:“我觉得这是张浚在故意释放烟幕,金州的宋军不过两、三万,怎么可能打得过金国的十万大军!”

    “老金说的对,咱们不要上当!这张浚分明是听到了什么风声,知道我们要合起来对付他,所以才想出这样的谣言,企图给他的手下壮胆,同时迷惑咱们。”

    “以我之见,不管北面传来的这条消息是真是假,咱们都要抓紧时间行动。是战是守,总得拿出一个章程来,不能总是聚在沙市附近,白白浪费粮草!”

    杨幺见众头目各持己见,这么扯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于是清了清嗓子,面无表情的说道:“取消原定兵分两路的计划,咱们明日便动身,水陆并进,前去当阳!”

    “为何取消原来的计划?”

    “我们这么多人,难不成还怕了张浚?”

    众头目表示不解,纷纷提出疑问。

    杨幺解释说:“先集中兵力解决张浚,虽然有些大动干戈,但却不用担心他在后面捣乱。听说他这半年在当阳囤积了不少物资,只要攻下当阳城,也能找补回来。”

    众头目见杨幺决心已定,于是纷纷起身领命,各自回到自己的队伍中去。

    等人散去,杨幺留下心腹黄佐和杨钦两人,又仔细交待了一番。

    “明日待我率军离开后,军师乘坐龙舟与我随行,太尉带着太子进入江陵城内。不论前方战事如何,没有我的命令,不可开城门,更不可将太子交于别人之手!”

    “天王放心,属下一定守住江陵,保证太子的‘安全’!”

    翌日清晨,杨幺指挥大楚军分别走陆路和长江航道向当阳方向进发,部队抵达百里洲附近,临时扎下营寨,准备次日进入沮水河道,进攻当阳。

    十数万人的行军,又是逆水上行,想要掩盖行踪十分困难,所以不等杨幺抵达百里洲,张浚便收到了消息。

    得知杨幺改变了方略,张浚不敢托大,立即派人前往玉泉山中,将消息通报给秦颂。

    秦颂思索过后,派了常余庆率领三百士兵携带着一百支突火枪和足够分量的火药,在后半夜的时候悄悄进入当阳城内。

    在秦颂看来,对付洞庭湖这一带的乱民,比跟金军厮杀容易许多。只要摸清杨幺等乱军头领惯用的手段,采取一些因地制宜的反制手段,剿灭民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乱民多数都是乌合之众,没有接受过严格正规的军事训练,打起顺风仗来或许有些战力,但若是主动进攻由大宋正规军驻守的城池,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完颜宗翰指挥十万金国大军尚且攻不破一万宋军驻守的金州城,以杨幺率领的十几万乌合之众又怎么攻下由张浚、曲端和刘锜三人共同防守的当阳城?

    秦颂把突火枪分给张浚一些,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杀伤乱军,而是想让杨幺知难而退,不要在当阳城下浪费太多人命。

    跟着杨幺造反的义军,多数都是当地的农民,他们都是壮劳力,就这样死在内战之中,实在可惜。

    秦颂可以毫无顾忌的灭杀十万金军,但他实在对杀自己人没有多少兴趣。因为连年的动荡,加之孔彦舟的祸害,官府的围剿,已经将湖湘一带搞得凋敝不堪,如果再将这些造反的农民全都杀死,这里恐怕几十年都难以恢复。

    张浚、曲端和刘锜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突火枪,此前他们只是在秦颂的信中知道了这种新式火器的存在。

    听说突火枪可以瞬间向百步之外的地方发射上百颗铁子,造成一大片的杀伤,张浚等人啧啧称奇,竟然有些期待乱军早日抵达城下。

    张浚跟秦颂的思路一致,他也觉得目前彻底解决湖湘民乱的时机尚未成熟,打败杨幺的一次进攻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争取民心,恢复秩序,把祸乱的根源除掉。

    突火枪是一种恐吓性的武器,只要在城头上放几轮,肯定会对乱军造成巨大的震慑作用。

    第三天中午,杨幺率领大军抵达当阳。

    当阳城位于沮水的西岸,乱军是从南面的陆地上和东侧的河面上同时抵达。

    如果是胆小的文官,第一眼见到河面上大大小小的车船,见到旷野中密密压压的人群时,只怕会吓得弃城逃命,但张浚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何况他的身边还有曲端和刘锜两员大将。

    所以,杨幺企图靠人多势众来达到不战而胜的心思彻底落空了。

    守城的全是张浚从武休关带来的老兵,还有秦颂悄悄派过来的突火枪发射手。

    杨幺命令船队在河水中下锚,然后指挥船上装载的投石车向着城头和城内发射石块。

    由于投石车发动起来反作用力很大,加之体型巨大,所以杨幺带来的投石车数量并不太多,只有几十架。

    张浚将杨幺一来就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便将守城的指挥权交给了曲端,让曲端给杨幺一个教训。

    曲端命令架设在城头的床弩向河面上的车船发射裹了硫磺和白磷的火箭,很快就将距离城墙较近的那些船只点燃。

    从高处发射的床弩,杀伤距离要比投石车还远,杨幺的船队根本不敢靠近。

    杨幺见水路进攻无效,便给陆地上面的各路头领下令,让他们组织蚁附攻城。

    很快,上百上千的大楚军士兵抬着长梯冲了过来。

    常余庆看着城下喊杀声震天的乱军,露出不屑的冷笑。

    “大家稳住,等乱军靠近了之后再点火,务必让他们见识到突火枪的厉害!”</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