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零二章 吃里扒外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零二章 吃里扒外

    “哈哈……哈哈哈……”张浚看完信后,仰头大笑不止,笑到最后,竟然流下眼泪。

    “先屠上津,再戮洵阳,鸟家奴你个狗贼,真以为大宋无人可以挡你?当初率军攻破开封,将大宋两代君主及宗族四百七十多人,以及珪璋、宝印、衮冕、车辆、祭器、乐器、灵台、图书洗劫一空,可曾想过有朝一日会丧命在我大宋的城池之内?”

    张浚一会笑,一会哭,情绪激动的难以自已。

    完颜宗翰的女真本名叫做黏没喝,又名粘罕,小名鸟家奴。

    如果不是对完颜宗翰恨之入骨,张浚也不会记得他众多的名字当中还有一个叫做“鸟家奴”。

    作为一名忠心廉明的宋臣,得知大宋的头号仇人被宋军活活烧死,那种痛快舒畅的感受,一般人根本无法理解。秦颂这一次,实在是给大宋的文官们好好的长了一回脸啊!

    刘锜和曲端,从未见过张浚如此失态,他们不敢出声,直到张浚变得正常一些后,刘锜才大着胆子说:“大人,可否让属下看一下这封书信?”

    张浚这才回过劲来,他用袖子狠狠的抹一把脸,然后将秦颂写来的信塞到刘锜手里,转身走了出去。

    “你俩慢慢看,回头让伙房给士兵们加个荤菜,好好庆贺一番!”

    张浚去了自己的书房,曲端和刘锜两人头挤着头,一起将信反复看了三遍。

    “恁娘的,真狠啊!我跟秦颂比,差的太多了。”曲端由衷感慨。

    “死在他手里的金狗,前后加起来超过十万了吧?”刘锜自言自语,“不到二十岁,就干出这样的大事,霍去病十九岁的时候,也没这么厉害吧?”

    曲端接过话:“汉代的匈奴人,肯定没有现在的金军战斗力强横!霍去病十九岁时被武帝封为骠骑将军,当年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的浑邪王、休屠王部,共计歼敌四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冲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局势,使得浑邪王得以率领四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西域奠定了基础。”

    刘锜总结说:“霍去病是主动进攻,秦颂是被动防守。若论杀敌数量,秦颂胜过霍去病;若论开疆拓土,霍去病自然强过秦颂;若论贡献,秦颂不低于霍去病。最令人惊叹的是,秦颂到现在还是白身!保靖军长史只是虚名,并不在大宋吏部和枢密院的官员名单之列。”

    曲端摇头苦笑:“这小子,金州大战赢得实在是太精彩,咱们这些老家伙跟他一比,脸皮都被打肿了。”

    “如果他这次来了当阳还能这样赢,我不介意把脸伸出来让他再抽几下!”

    “嘿,那是不可能的。当初吴玠受了他的好处,成就了威名。金州大战,郭浩和王彦受了他的好处,必然名扬天下。如今,也该这小子回报张大人了,咱们只要跟在张大人的后面,自然有一番功劳!”

    “你刚才说的这番话,可不像当年那个西军第一人啊。”

    “好汉不提当年勇,何况当年败的那般狼狈,更是没脸提。卡Kа酷Ku尐裞網”

    金州大捷的消息尚未传至当阳,张浚为了提振民心士气,不仅给部队加了荤菜庆贺,而且还让人敲锣打鼓的在城内四处宣扬,把金军全灭的消息传的人尽皆知。

    张浚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个可以稳定人心,另外一个则是提前帮着秦颂造势,等他带着部队从玉泉山里杀出来的时候,光是靠干掉完颜宗翰和十万金军的威名,就能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

    刘锜在江陵安插的有眼线,杨幺同样在当阳城内也有内应,这种事情想完全的防范基本上没有可能。

    因为造反的湖湘农民跟当阳一带的百姓总有各种亲戚关系,而张浚想在当阳立稳就不能像对付金人那样,必须采取怀柔安抚的办法。

    所以,只要当阳城内有什么重大消息爆出来,很快就会传到江陵。

    沙市附近的江心岛屿上面,汇聚了越来越多的造反农民军。

    杨幺的老巢在洞庭湖北面的古楼寨,从古楼寨向北走水路过了华容县,便可进入长江。逆江而上百里,正好抵达沙市附近的无名江心岛屿。

    湖湘一带的农民起义,并非忽然兴起,而是由来已久,有着内外交织的多重因素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相比于北宋前期四川王小波和李顺率领的农民起义,湖湘一带爆发的民乱是由钟相一步步引导而走到了今天,王小波当初提出的口号是“均贫”,而钟相在家乡长期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凡是加入他的组织——乡社的农民,只需要交纳少量钱粮,便可以享受到社内的互助共济,因此深受当地底层民众的拥戴。

    宗教可以提供信仰,而乡社可以团结民众,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贫困人群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这样的组织形式直接动摇了封建地主阶层和士大夫的利益,所以必然会遭到宋廷的无情镇压。

    钟相被当地人称为“老爷”或“天大圣”。在他传教结社的二十余年中,方圆数百里的贫苦农民争相加入,他的名字和影响终于扩大到了洞庭湖周围的各个州县。

    在钟相正式扯旗造反之前,当他听说金国大军攻打开封时,他曾经组织民兵三百人,让长子钟昂率领着北上“勤王”。

    这支由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抗金队伍,还没有来得及与金兵接触,就被刚刚即位的赵构下令遣返原籍。

    对于钟相而言,这是奇耻大辱,因为他可是把儿子都送到了前线,宋廷非但不领情,竟然如此的轻视于他。

    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钟昂带着民兵返回后,钟相便下定决心以这支队伍为基础,筹划起义造反!

    呀呀个呸,赵构你不是瞧不起人吗,老子非要整出个大动静出来,把你从皇位上给拽下来不可!

    后来,开封被破,大宋接连失去黄河至长江之间的疆土,而官兵在溃败逃往长江以南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地方的官吏为了筹集粮草军饷横征暴敛,“政烦赋重”,南方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江西、福建、荆湖各路先后爆发了农民起义。

    建炎四年二月,钟相在金人屠潭州(长沙)、孔彦舟军队犯澧州(澧县)、鼎州危急之时,率众起义,保卫家乡。

    按照当地的历史传统,钟相建国号楚,年号为天战,钟相称楚王,立长子钟昂为太子,设立官属。

    楚军焚官府、寺观、神庙及豪绅之家,杀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卜祝及有仇隙之人,占据地主的土地为己有。

    造反的农民军把杀官吏称为“行法”,把平分这些人的财产称为“均平”,认为宋廷的法令为“邪法”,对于农民、渔民、樵夫这些最底层的劳动者,则加以保护。

    起义之初,凡是参加义军的人,一律免除赋税差科,不受官司法令约束,这些主张和行动受到湖湘底层民众的热烈拥护,大家都认为天理当如此。

    三年前,孔彦舟利用混入义军当中的奸细作为内应,直接杀入钟相营内,将钟相和钟昂抓捕,然后枭兽示众。

    钟相死后,湖湘一带的民众不仅没有被吓到,反而参加义军的人更加积极踊跃。

    跟随钟相一起造反的杨幺被各县起义军推为总首领,称大圣天王。为了收拢人心,杨幺立钟相的小儿子钟仪为太子,封黄佐为军师、左仆射,杨钦为军马太尉,将总寨设于宝台山一带,继续跟朝廷派来围剿的官军展开斗争。

    一开始,杨幺执行钟相“等贵贱,均贫富”的政治纲领,并采用“陆耕水战”、“兵农相兼”的政策,豁免义区钱粮赋税,发展生产,因此受到了百姓的拥戴。

    然而,与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相似的是,等杨幺连续挫败朝廷派来的围剿大军,将权力稳固后,义军的领导层很快背叛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宗旨,他们的衣食住行无不穷奢极欲,就连睡觉的床都要金玉镶嵌,而底层的士卒和治下百姓却越来越困苦潦倒。

    这种情况,跟明末李自成率领的起义,以及清朝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何其的相似。

    杨幺不但自己享乐,更滥施兵威,焚烧无数宅院庙宇,滥杀官吏书生僧道,把滥杀无辜称为“行法”,将野蛮烧杀与反抗朝廷压迫混为一体,给洞庭湖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以致民不聊生,民众开始对他离心离德。

    张浚率领三千士兵抵达湖湘时,正是杨幺和义军各路首领快速腐化膨胀的时期,他们对于张浚的到来并不以为然,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连续挫败了朝廷派出的四轮围剿大军。

    程昌寓、李纲、折彦质、王燮等宋官,论名气都很大,特别是李纲和折彦质两位,一个当过宰相,一个是折家军的后人,结果全都败在了杨幺的手里。

    这一次,杨幺在沙市发出召集令,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原因。

    前段时日,在完颜宗翰还未率军侵入金州之前,伪齐刘豫的手下大将李成,派了使者秘密抵达宝台山会见杨幺,与杨幺达成南北夹击,一起攻宋的联盟。

    杨幺打得好算盘,他以为金军势不可挡,会将宋军的主力全部吸引到金州附近,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正好可以夺下夷陵,灭掉张浚那点人数少的可怜的官兵。

    可惜,吃里扒外的卖国贼遇到了秦颂这个杀神……</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