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二十二章 此物坚硬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二十二章 此物坚硬

    严州位于临安府的正南,与临安府紧邻。卡Kа酷Ku尐裞網本↘书↘首↘发↘追↘书↘帮↘http://

    按理来说,距离大宋行在临安如此之近的地方,不该有民乱发生,但现实往往不循常理。

    就在年初,严州有妖人缪罗聚众闹事,占据了白马源一带,然后杀死当地官员,号称大越国皇帝。

    这些跟随缪罗一起造反的乱民,兴许是听说了发生在湖湘一带的大楚国杨幺的故事,又或者是觉得大宋很快就要被金国打败,不然肯定干不出如此嚣张而且愚蠢的事情来。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不是猪油蒙心,怎么会在皇帝和大臣们的眼皮子底下造反称王?

    对于发生在白马源一带的民乱,朝廷的反应很快,立即派出了一位年轻勇猛的将领,率领数千装备精良的步兵,从临安前往严州平息叛乱。

    这位带兵将领,名叫杨沂中,祖籍山西,出身将门世家,现为神武中军统制,平时主要负责护卫临安行在和皇帝的安全,可以夜宿皇宫之中。

    却说杨沂中赶到严州之后,以摧枯拉朽之势,用了不到半月时间,便将占据白马源一带的乱民彻底剿灭,贼首缪罗更是被他亲手砍下了脑袋。

    料理善后的事情,自有朝廷任命的文官前来负责,已经完成任务的杨沂中带着部队返回临安。

    行军途中,在路经桐岭附近时,杨沂中遇到了一位自称山西同乡的人求见,他是个念旧的人,不管对方出于怎样的目的,马上就让手下将此人带到了面前。

    杨沂中一看见来人,便立即提高了警惕,因为尽管对方穿着很普通的衣服,身上也没有携带具有威胁的武器,但从来人走路的步态和脸上流露出的神情,杨沂中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卡Kа酷Ku尐裞網

    “你究竟是何人?杨家旧部之中肯定没有你这样一号人物!”杨沂中首先开口问道。

    来人表情平静,不急不缓的说:“将军莫急,鄙人是奉了主上之命,特意来向将军求证一件事情。”

    “哦,不知你家主上想要求证何事?”

    “杨将军的祖母是否姓刘?”

    来人提及自己祖母,杨沂中的眉毛向内紧缩,眼中露出迫人的锋芒。“我与祖母分开已久,如今知道我祖母姓氏的人已经很少了,难道你们有我祖母的下落?”

    来人颔首说道:“令祖母如今一切安好,在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将军若是想要知道更多的内情,还请路过中涤山时,往洞霄宫一趟!”

    “洞霄宫?”杨沂中的眉毛皱得更紧,他倒是不担心洞霄宫出了什么变故,而是有些奇怪究竟是什么人想要在洞霄宫内与自己相见。

    “我现在是任你离去,还是该将你留在军中?”杨沂中问来人。

    “将军若是不怕授人口舌,我便留在军中,以免将军与我家主上会见时产生误会。”

    “好,那你且委屈一日,明天我便前往洞霄宫!”

    过了一天,杨沂中带着部队路过中涤山,在途径山外的镇子时,忽然下令部队原地休整,然后带了几名侍从进山,说是要为失散已久的祖母进香祈福。

    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行为,朝廷的将领前往皇家宫观洞霄宫进香,外人怎么都挑不出毛病来。

    作为统率神武军的重要将领,杨沂中很清楚洞霄宫的防卫远不像外面人看到的样子,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内紧外松”。

    若是身份可疑之人,进山之后就会被许多双藏在暗处的眼睛观察盯梢,如果确认来人有危险,则会触发警报,引来守卫宫观的高手围堵甚至是袭杀。

    所以,能在洞霄宫内与杨沂中正大光明见面的人,身份必定不凡,否则他也进不了洞霄宫。

    杨沂中对山门前的道人亮明了自己的身份,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便顺利走了进来。

    实际上,杨沂中来洞霄宫已经多次,对于这里非常熟悉,而看守山门的道人对他并不陌生。

    杨沂中先进三清殿上香祈福,然后跟随昨日与他见面之人的脚步,一路来到了秦颂所住的小院。

    杨沂中迈步跨过门槛,入眼处只见院中有一身穿白衣的书生正在教导两个少年练习写字。

    “夏生,注意手腕的力度,不要那么僵硬!”

    “冬阳,你的笔头蘸墨太多了,这样不把字写糊了才怪!”

    走在前面引路的汉子来到白衣书生面前,小声的说:“公子,幸不辱命,杨将军来了。”

    白衣书生抬头,正好与站定的杨沂中四目对视。

    “鄙人杨沂中,听说贵公子知晓家祖母下落,今日特来求证。”

    白衣书生对两个书童吩咐说:“进屋去准备茶水,招待贵客。”

    “你现在去门外守着,莫放不相干的人进来,我与杨将军有要紧的话说。”

    负责给杨沂中领路的汉子拱手领命,转身走出小院的门口,从外面将两扇木门拉上。

    秦颂从木案后面绕过来,走到距离杨沂中三步的位置,拱手向杨沂中行了一礼,面带微笑说道:“在下长安秦颂,早就听说过将军威名,今日总算得见!”

    杨沂中前段时间带兵前往严州平乱,因此没有见到朝堂之上君臣一起为金州捷报而置疑的那一幕,但他作为皇帝身边的卫队统领,却是在两年前便听说过秦颂的名字。

    而且,在撤回临安的途中,杨沂中通过小道消息,也多少听说了一些关于金州大捷的传闻,虽然心里不怎么相信,但也算是加深了对秦颂这个名字的印象。

    此刻,当白衣书生自称为秦颂时,杨沂中一开始还没有往金州大捷那个秦颂身上想,因为秦颂的书生形象实在让人无法与大败金军的英雄联系起来。

    “公子的名字,倒是与这几年在西面忽然冒出来的一位少年英雄极为相似,真是巧了。”

    秦颂有些尴尬,貌似杨沂中在夸他,但又不认为他就是秦颂……

    “杨将军,若是我没有听错的话,你口中所称之人,可能正是在下。”

    “什么?你就是秦颂?”杨沂中忽然提高了声音,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不可能,金州距离此地数千里路程,你怎么忽然出现在了临安附近。”

    秦颂见杨沂中不停的摇头,有些头疼,只好转身走回到二毛和小炎练字的书桌前,然后从桌角上拿起一块充当镇纸的巴掌大小的墨色牌子,再次折返到杨沂中面前。

    “此物是我从完颜宗翰的尸体上搜出来的,据说是金国西路兵马大元帅的信物,杨将军见多识广,且帮我鉴定一下是真是假!”

    杨沂中觉得有些口干舌燥,他很想大声的告诉秦颂“我又不是金国奸细,怎么可能见过金国兵马大元帅的印信!”

    只是,他根本喊不出这句话来,因为他实在很想见识一下完颜宗翰老贼的帅印。

    虽然觉得在洞霄宫内见到秦颂是一件非常荒诞的事情,但杨沂中从对面白衣书生眼睛中流露出来的笃定和自信,总觉得对方似乎没有必要对着自己撒如此大的一个慌。

    沉沉的印信落入杨沂中的掌中,他拿起来反复的观察,甚至对着阳光照了又照,恨不得张嘴咬上一口。令牌上面刻着阳文字,但杨沂中一个都不认识,只是看起来确实很像金国人刚刚创早不久的文字。

    “这玩意,据宗翰的手下乌林答泰欲所说,是用极北之地特产的乌金打造,不仅坚硬无比,而且不惧水火。将军若是不信,千万别用牙咬,以免蹦坏了牙齿。可以用佩刀砍几下试试,如果砍出了豁口,那就说明我得到的这玩意是个假货!”

    看着一脸淡然的秦颂,杨沂中试探着问:“真敢让我拿刀砍?”

    “你随便,我已经找过几口好刀试过了,每次都是刀口卷刃,倒是这黑不溜秋的令牌丝毫无损。”

    杨沂中闻听此言,不再犹豫,马上将令牌放在书案上,然后对秦颂郑重的说:“兹事体大,请恕杨某失礼一次!”

    秦颂颔首,表示自己理解。

    杨沂中抽出腰间所挂雁翎宝刀,稳稳的一刀劈向令牌的正中间,只听“叮”的一声脆响,有火星在刀刃与令牌接触的地方冒出。

    看着完好无损的令牌和已经卷了忍的雁翎刀,杨沂中心里已经有八成相信面前之人便是名动天下的少年抗金英雄秦颂。

    杨沂中此时心里有太多的话想问秦颂,比如金州大捷是不是真的,比如完颜宗翰到底是如何死的,但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反而不知如何开口。

    正在尴尬的时候,书童冬阳出来喊道:“先生,茶水点心已经备好,可以请贵客入座了。”

    “杨将军,不如我们入屋坐下来详谈一番?”

    “呃,好……好!入屋详谈。”

    两人对坐在茶桌旁,秦颂主动说道:“当初我在路过定军山下的武侯祠时,偶遇一位老妇人拦住去路,她自称为杨刘氏,是已故永兴军路总管的夫人……”

    秦颂的话还没有讲完,只见杨沂中一下子站起身,紧紧的抓住了自己的手腕。

    “杨兄弟,那位拦路的老妇人今在何处?实不相瞒,我与祖母自太原失守后便已失散,这些年我一直托人四处打听寻访,却始终不曾收到消息。”

    “杨兄莫要着急,那位拦路的老妇人被我带到了南郑,如今与我的家人同住一府,与她相伴的有种师道的夫人尹氏,尹氏确信这位老妇人正是令祖母杨刘氏!”

    杨沂中听到这里,热泪盈眶,马上就想双膝落地向秦颂致以最为隆重的感谢,结果他发觉自己被秦颂的双臂稳稳托着竟然无法弯腰。

    “杨将军千万不可行此大礼,秦某今日邀请将军来洞霄宫面谈,可不是想要携恩图报!”</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