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二十三章 轻车熟路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二十三章 轻车熟路

    杨沂中并不是一个膝盖软的男人,这辈子除了跪过至亲长辈之外,他从未跪过别人,包括擢升他为神武卫中营统制的皇帝赵构。卡Kа酷Ku尐裞網★首★发★追★书★帮★

    史书记载,杨沂中身材高大魁梧,性情冷静沉鸷,少时便显露出机警敏锐的性格特质,力气也明显超过普通人。他不怎么喜欢读书,曾经很感慨的对别人说:“大丈夫应当用武功博取富贵,怎能俯首贴耳成为腐儒呢!”

    因为厌文喜武,家人便让杨沂中学习孙武、吴起的兵法,山西当时与辽国相邻,属于抗辽前线,杨沂中自幼便练习弓马,在骑射的本领方面,不输于陕西延安府的李世辅。

    在杨沂中十七岁的时候,山东、河北一带群盗四起,杨沂中应募从军击贼,凭借战功升至忠翊郎。

    无独有偶,李世辅也是十七岁时随父亲李永奇出入战阵,开始与西夏的党项军队进行作战。

    十七岁,似乎是有天赋的武将开始崭露头角,爆发崛起的开端。

    因为,在遥远的历史中,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

    杨沂中今年三十一,比岳飞大一岁,比李世辅大六岁。他现在的职位,只比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几个成名已久的将主略低一些,比神武后军统制岳飞的名次还要靠前一些。

    因为,此时的杨沂中,已是神武中军统制。

    一个中军统制,一个后军统制,面君站班的时候,杨沂中必然是要站在岳飞前面的。卡Kа酷Ku尐裞網

    岳飞是凭借赫赫战功从普通的底层军官身份升至如今的位置,但杨沂中同样不是靠着祖上萌阴才达到现在的地位。

    杨沂中同样是靠着一场一场的浴血奋战,靠着累累战功,获得了皇帝赵构的信任和赏识,成为大宋少壮派武将第一人。

    靖康元年,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各路军队勤王,杨沂中与张俊、田师中随信德府守将梁扬祖率兵来援,成为张俊部属。

    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向张俊询问麾下有什么出色的年轻将领,张俊便以杨沂中答对。赵构召见杨沂中,亲自赐给他袍带。当时元帅府正值草创,杨沂中昼夜护卫赵构的寝帐,片刻不离。赵构看出杨沂中忠诚谨慎,于是对他倍加亲近信任。

    汴梁被金军攻破,赵构转移至山东。盗贼李昱占据任城,官军久攻不下,杨沂中率领数名骑兵冲入贼阵,一战击杀超过百人。赵构登高看见杨沂中甲胄染红,以为他受了重伤,急忙召他回营救治,结果才知道全是被贼血所污。

    赵构赐杨沂中血酒,以示鼓励。杨沂中喝干了碗中酒,请求再次出营杀敌,赵构阻止他。杨沂中说:“盗贼已经破胆,趁势可以擒拿。”于是出营再战,大破盗贼,收复任城,迁任阁门祗候。

    建炎二年,杨沂中随军前往嘉兴征讨贼寇徐明,率先登上城墙,无人可挡。当时的主将准备屠城,被杨沂中极力劝阻,最终只是杀掉罪魁祸首,嘉兴赖以保全。战后,杨沂中凭功迁任荣州刺史。

    赵构渡过长江来到临安,杨沂中率胜捷军随从张俊守卫东吴门户。卡Kа酷Ku尐裞網苗、刘叛变时,杨沂中又随张俊前往解救护驾,事后迁贵州团练使,不久任御前右军统领。金军攻明州,又随从张俊与田师中、赵密一起殊死搏斗,击败金军。因立下大功,迁任文州防御使、御前中军统制。

    绍兴元年,杨沂中随张俊讨伐伪齐大将李成。杨沂中率兵数千人,首先在玉隆观击败敌众,然后追击到筠州。李成率众十万前来支援,隔河对峙。杨沂中夜率骑兵衔枚渡筠河,出西山,急驰而下攻击敌人,张俊以步兵夹攻,俘敌八千。李成败走,杨沂中因功迁任宣州观察使。

    绍兴二年春,杨沂中进任神武中军统制,张俊奏请皇帝将杨沂中留在他的军中,赵构不悦,告诉张俊:“宿卫部队缺乏将帅,我选中了杨沂中,此事不能改变!”

    杨沂中得知此事后,坚决推辞,向赵构上表说:“神武诸将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钺,名望至重,像我这样微不足道的人,一旦地位与他们持平,实在难以自安。”

    赵构不同意杨沂中的辞让,特意派了宦官前来宣押,杨沂中不能抗命,只得赴任。

    神武中军统制兼提举宿卫亲兵,属于皇帝身边的警卫“团长”。

    杨沂中到任时,中军士卒不满五千,疲弱老病的占了一半还多。杨沂中立即大力整顿部队,要求各军把借调的精锐神武中军士卒退回来,然后又将老弱病疲全部裁汰,神武中军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便大有起色。

    刚刚结束的严州平叛,便是杨沂中主动向赵构请缨,对神武中军一年来的整顿训练进行实战检验。卡Kа酷Ku尐裞網

    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便将占据白马源的妖人和乱民彻底荡平,神武中军这样的战力,也算对得起对得起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的猛人,竟然想要向一个比他小了一轮的年轻书生行跪谢大礼!

    由此可见,祖母杨刘氏在杨沂中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同样可见,外表阴鸷少语的杨沂中,也是一个至情至孝之人。

    秦颂当然不能让杨沂中真的跪下来感谢他,因为他当初收留杨刘氏不过是举手之劳,就算当时拦住他的是另外一位跟杨家毫无关系的老妇人,以秦颂的性情和人品,也不会漠然拒绝。

    秦颂这次悄然来临安,第一个联络的就是素未谋面的杨沂中,除了让杨沂中早点得知祖母的消息,更重要的就是看重杨沂中如今这个“警卫团团长”的身份,希望杨沂中帮他给皇帝赵构递个话,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里面,不存在“利用”或者“不利用”的因素。就算秦颂当初没有跟杨刘氏产生任何交集,对杨沂中没有任何恩情,以秦颂在金州立下的功劳,不管找到谁的门上,让其帮他给宫里面的那位递个话,估计也没有人敢于当面拒绝。

    得罪一个马上就要得到皇帝重赏的年轻人,这不是脑袋有病吗?

    若非吕祉还未赶回临安,秦颂也不会第一时间联络杨沂中。老吕跟秦颂可是有着一份并肩战斗过的情谊,这比初次见面的杨沂中更容易说上话。

    如果不是没有更加适合的人选,秦颂其实并不想跟皇帝赵构信任的武将走的太近,因为这会给他,给杨沂中造成一些麻烦。

    所谓的帝王心术,最讲究制衡,如果宿卫宫廷的武将统领跟文官们走的太近,这对于皇帝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秦颂现在还不是文官,但他身后站着的是张浚这位眼看就要入阁拜相的文官!

    不过,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相比于被皇帝怀疑,秦颂现在想要办的事情更加重要和紧迫,所以他也就少了一些顾忌。

    杨沂中被秦颂托住双臂,无法跪下,心中顿感愕然。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力气有多大,虽然没有使用全力,但也不是那么容易架得住。秦颂看起来不过是个文弱书生,没想到力气竟然也不小。

    “秦公子的这份恩情,杨某记住了,以后但有需要,只管开口!”

    秦颂松开杨沂中的双臂,脸上依然挂着招牌式的微笑,语气平和的说道:“古有秦晋之好,山西、陕西风俗和口音相近,且多有人情往来,我与将军也算半个同乡,何必如此拘礼?我的第一位老师,也就是张德远大人,替我取表字为‘辅仁’,杨将军也不要张口闭口公子的称呼我,以后称我表字即可。”

    杨沂中坐回原处,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稍微定了心神,然后说道:“辅仁如此爽快,正合我意!不过,你也不要一口一个杨将军的称呼我,我比你痴长十几岁,若是不嫌,以后见了我,喊一声杨大哥便可!”

    “杨大哥既有此意,岂敢不从!”秦颂很爽快的开口喊了杨沂中一声大哥,并没有惺惺作态。

    都是出身行伍的爽快人,何必在一些繁文缛节的小事情上面耽误口舌,浪费时间?

    “辅仁,我只是在率军返回的路上听说了金州大捷的小道消息,对于具体的过程却是毫不知情,你是亲历者,赶紧给我讲一讲!”

    秦颂也不推辞,因为他知道任何一个有点头脑的武将都会关注金州大捷,杨沂中能成为赵构的警卫团长,脑子肯定不是一般的好用。

    关于金州大战的前后过程,秦颂在当阳的时候已经对着张浚、曲端和刘锜三人仔细讲过一遍,后来又在玉泉山里面对着薛式、二毛和小炎再讲一遍,虽然两次讲解的侧重点和语气不太一样,但大体的内容并没有出入。

    毕竟,这场大战就是在他的有意引导和设计之下展开并且收场的。

    如今,对着杨沂中再讲第三遍的时候,秦颂轻车熟路,每一句话都言之有物,不需杨沂中开口提问,便能说出他想要听的内容。

    秦颂相信,等杨沂中回到临安,面见赵构的时候,肯定也会按照自己现在讲的内容,把原话送到赵构的耳朵里。

    有时候,谁能把原话送到皇帝的耳朵里面,谁就掌握了主动权。</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