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三十五章 商业之都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三十五章 商业之都

    学士院全称为翰林学士院,因为处于宫禁之中,最接近皇帝,又称“玉堂”或者“玉署”,沿袭自唐,掌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等机密诏令,并备皇帝顾问,号称“内相”。

    能入翰林院者,只要自己不做死,又或者皇帝忽然换人,一般都能走上高位,多数最终都能进入政事堂。

    正因为如此,朝议的时候,才有不少官员反对直接擢升秦颂为翰林学士,在他们看来,赐秦颂进士出身已经是在搞特殊了,再授翰林学士加知制诰,简直就是在挑战大宋的文官体制!

    只是,秦颂立下的功劳实在太大,而且秦颂抗金英雄的名声也对他有着非同一般的加成效果,加之在他背后还站着张浚、赵开、吕祉、吴玠、虞褀、刘子羽、郭浩、王彦等一大批的西南文官和武将,所以最终没有谁真的敢阻止秦颂进入翰林学士院。

    阻止一位写下《正气歌》的抗金英雄进入翰林院,这事传出去之后,老百姓必然一边倒的骂阻止的人,而不会认为秦颂不够资格。

    这就是养望带来的好处。

    反之,以令人惊叹的形式,将秦颂一下子从白衣书生的身份擢升为翰林院学士,会让天下人拍手称赞,觉得皇帝和大臣们终于干了一件正事。

    大宋,实在太需要一位少年英雄来振奋人心和鼓舞士气了!

    当天夜里,秦颂陪着谈兴正浓的赵构从戌时到了丑时,等赵构忍不住打哈欠后,秦颂才起身告退,然后被鲁太监引到学士院,囫囵的睡了一会,直到天亮以后,宫禁解除,在一队禁军的护送下离开大内,返回所住的院落。

    张琦等人见秦颂平安回来,都围了上来,脸上露出关切的神色。

    秦颂向大家笑着解释说:“皇帝留我在御书房答对,一直到后半夜,只好在学士院眯了一会。以后,我若是到学士院轮值,晚上就住在那边,大伙不用为我的安全担心。”

    众人见秦颂第一次入宫便让皇帝如此的器重赏识,都很高兴,对于秦颂更加的崇拜和敬重。

    作为一群有理想、有组织的武人,大家自然愿意跟随年轻有为的头领,因为这样的头领会给大家带来光明和希望。

    从蜀中开始接触,到现在,这群人跟着秦颂出生入死,而秦颂也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充分展示了卓越的才能和领袖气质。

    在常余庆、张琦和雷灿这些人的心目中,秦颂不仅是大家的导师,更是领袖和主心骨,只要秦颂不出事,大家就知道每天该做什么,不至于在人生地不熟的临安四顾茫然。

    秦颂吃了一碗小米粥和两颗白煮鸡蛋,然后抓紧时间睡了一个回笼觉,等到恢复了精神,已是下午。

    赵构虽然以最快的速度召见了秦颂,但却不是那种不近人情的皇帝,他知道秦颂初到临安,肯定有一些交际应酬,还有一些个人的琐事需要处理,所以特意给秦颂批了几天的假,准许秦颂将诸事办妥之后再正式到学士院报到上班。

    皇帝看重的是秦颂作为国士的智慧和谋略,并不在意秦颂充当秘书的实际工作任务,翰林院的学士在编的就有六个,也不差秦颂来起草各种文书告令。

    所以,秦颂以后在翰林院的事情,应该不会太多,他的主要职责是赵构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帮着赵构出谋划策。

    这也是参谋和秘书的区别。

    参谋负责动脑和动嘴,秘书负责动笔和动腿。

    既然不急着去报到,秦颂便打算利用这几天的时间,把临安城内的情况大致的摸一遍,顺便再准备一些礼物,去拜访一些重要的人物。

    因为要出门,安全问题就不得不考虑,秦颂对此早有预案。

    雷灿精通伪装易容,有他帮忙,秦颂的形象顿时从白衣书生变成了中年商贩。

    此刻的秦颂,肤色暗黄,眉毛杂乱,眼角和额头有明显的皱纹,鼻翼和唇形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再加上微驮的身形和随意收束的发髻,单从外形气质上面观看,已经看不到原来的半点迹象。

    雷灿又传授了秦颂改变嗓音的发声和呼吸方式,秦颂练习了一会,就能掩饰自己原来的声音。

    “呃,不错,以后我以这副打扮出门的时候,你们便喊我白老板!”

    秦颂用完全不同的语调和声音说出这句话时,就连雷灿都觉得满意。

    大统领就是厉害,扮什么像什么,以现在的打扮出门,除了身边几个人还认得,谁能识破?

    不过,新的问题来了,就算秦颂改变容貌,但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居住的院子,摆脱附近盯梢的人的跟踪追查?

    这个也难不倒秦颂,他在一百多手下之中特意找了两个年龄和外型跟他有些相似的,让他们模仿自己行走坐卧的姿势,然后让这两个兄弟充作他的替身,帮他转移视线。卡Kа酷Ku尐裞網

    为了检验自己这番部署的效果,秦颂让手下先从外面赶来一辆马车,然后让一名替身上车,径直前往西湖边上的大佛寺。

    过了半个时辰,又从外面赶来一辆马车,另外一名替身上车,在几名侍从的跟随下,向着雷峰塔的方向而去。

    秦颂真正出门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他混在前来送货品的几个手下之中,大摇大摆的从正门离开,然后先是去了手下们落脚的地方,接着从哪里乘坐马车,然后沿着天街开始慢悠悠的逛起来。

    天街南北纵贯临安全城,自大内和宁门杈子外开始,一直到北面的朝天门外清和坊。天街南面呼“南瓦”,北面谓之“界北”,中瓦前一段谓之“五花儿中心”,沿着中轴线两旁的商业十分的兴盛。

    整个临安城四方辐辏,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

    据历史记载,临安城内的坊巷市井营业时间一直到深夜,直至四鼓敲响后才会彻底安静下来,等到第五通鼓声响起来的时候,前往大内上朝的车马便开始出动,一些做早市生意的商贩又开张了。

    因此,临安城内的各条商业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市兴盛的程度,跟白天无异。

    整座临安城,有四百十四行,出城之后的城南、西、北各数十里,依然是市井坊陌,数日经行不尽,城郊尽成市镇。

    西门水,东门菜,北门米,南门柴……

    临安的商业氛围,比之当初的开封城,似乎更加浓郁。

    秦颂一开始还乘坐马车,等到了拥挤的路段,索性下马步行,反正他现在的样子混在人群中一点也不显眼,基本不用担心被人行刺。

    走走停停,看见新奇的商货,秦颂就会凑上去问个价钱,然后一番讨价还价,却不马上购买,只留下一些定钱,约定取货的时间。

    不是秦颂架子大,又或者成心偷懒,主要是他想采买的货物样数太多,若是只靠两只手提着,只怕走不到多远就得返回。

    大宋的商业非常繁荣,而临安更是这个时空当中最为成熟的商业城市,后世能够见到的商业模式,除了跟互联网相关的没有出现,其余诸如快递、外卖、合租、货到付款、期货买卖等等,在临安已经很普遍,就连秦颂沿街一路看下来后,心中都暗暗的感慨和惊奇。

    如此繁荣完善的商业体系,如果不是被北方的游牧民族粗暴野蛮的打断了发展进程,资本主义会不会在大宋出现呢?

    倒霉的大宋,先是咬牙熬死了强大的辽国,接着又咬牙熬死了更加强大的金国,然而事不过三,最终却被蒙人灭了国祚……

    秦颂有时候会冒出一些奇怪的念头,比如:如果这个时空的国家和百姓是被隐藏在界外的神明所控制,那么负责替宋人张目的神明一定是个伪神,而替契丹人、女真人和蒙人张目的神明则是真神,而且这三个家伙还是一伙的,否则为什么总是对宋人下手这么狠?

    好不容易刷掉一个要命的对手,尼玛的,马上冒出来一个更加厉害的对手,旁边还有诸如西夏、吐蕃、大理这样的小怪骚扰你,让你根本没法专心对付大怪,这日子还怎么过?

    脑子里的怪念头赶是赶不走的,但秦颂也不会成天为此而纠结,因为他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出现在这个平行时空之中,肯定肩负着某种使命,或许就是某位神明招来的帮手,目的只为打另外几个神明的脸?

    走累了的秦颂,随意的走进位于北瓦子内的一家勾栏,点了几样招牌酒菜,然后坐在临窗的位置,观赏正在楼内上演的一出杂剧。

    所谓瓦子,又称为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说明南来北往的客商易聚易散,不会长时间在一个地方停留。

    至于勾栏,并非狭义的青楼妓院,而是类似于后世俱乐部加剧场和酒楼的综合性娱乐场所,里面除了上演杂剧之外,还有说书、小唱、相扑、傀儡、说经、打谜等诸多的项目。

    当然了,为了吸引更多有钱的豪客,所谓的名妓头牌也是争奇斗艳,各领风骚。

    这些瓦子勾栏可不是私人产业,而是有着专门的管理机构,城内的隶属于修内司,城外的隶属于殿前司!

    谁说古人不擅长搞情报刺探和信息收集的?

    这些商业活动最为兴盛的地方,全都在官府机构的监控之下,稍有一点动静或者风吹草动,马上就有人出面干涉或者调查,大大降低了外来可疑人员在城内城外埋伏隐藏的可能。</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