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夜访綦宅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夜访綦宅

    秦颂像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在见过福国长公主后,又陪着赵构在宫内吃了一顿晚饭,然后在鲁公公和一名带御器械的护送下,离开了大内。卡Kа酷Ku尐裞網

    秦颂走后不久,赵瑗瑗就来找赵构说话。

    就像秦颂离开亭子时提醒的那样,赵瑗瑗没有提及跟北方有关的事情,而是先跟着赵构拉家常,接着把话题引到了妇女因为难产而导致母子皆亡的事情上。

    赵构的亲儿子早早的就挂了,所以他心里面对于痛失子女是很有感触的,得知妹妹想要开办一所专门解决难产问题的妇婴护理院,赵构非常的支持,马上表示愿意资助赵瑗瑗一万贯钱,还在临安城内给她划出一块地来。

    身为皇帝,赵构看问题的高度和视角自然要比赵瑗瑗强出一大截,他已经隐约的猜出这个筹建妇婴养护院的主意,八成就是秦颂替妹妹出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赢得人心的好建议。

    攘外必先安内,听着没错,但如何安内?

    不是通过残酷的血腥镇压来安内,而是通过理顺关系、维护公平正义来赢得民心!

    血腥镇压只会激起更大的反抗和更大的内部动荡,到最后内外皆失,江山易帜。

    发生在洞庭湖一带的钟相、杨幺民乱,已经给赵构深刻的上了一课,而秦颂关于如何选官用人的说法,更是让赵构认识到整顿吏治对于维护内部稳定的总要意义。

    秦颂怀里揣着赵瑗瑗写给韦太后的信,回到自己的居所,意外的看见门口停着几辆马车,似乎是被看门的手下给挡驾了。卡Kа酷Ku尐裞網

    咦,这是几个意思?

    正当秦颂准备下车时,常余庆已经来到车窗旁边,然后向他汇报说道:“一个不认识的商人,想要结交公子,送来了两名美貌女子,说是给公子暖床叠被。”

    秦颂一听,顿时火冒三丈,隔着窗帘怒喝:“简直乱弹琴!岂敢如此败坏本官声誉?赶紧将人给我赶走!”

    说完之后,秦颂也不回家了,让车夫调转马头,载他去綦崇礼家。

    对于自家门口的事情,秦颂眼不见为净。

    估计是那消息灵通的商人,听说了秦颂将要主持督造明轮战船,觉得这里面有利可图,因此想要贿赂秦颂,然后从中拿到好处。

    秦颂不是油盐不进的官员,更不是不近人情的酷吏,但他信奉的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对于这种近乎于明火执仗的行贿受贿,他是非常厌恶和反感的。

    给我送一万贯的好处,然后就想从我手里赚走十万贯甚至是百万贯的好处,当我傻,还是好骗?

    秦颂二度登门,结果不凑巧的是綦崇礼又不在家!

    倒不是老綦刻意躲着不见他,而是真的很忙,对此秦颂也是有所耳闻。

    去年二月,綦崇礼被调回临安担任礼部侍郎,七月,又改任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

    由于朝廷南渡时各部署的文书簿册几乎全部毁于战火,朝廷籍以运行的各项典章条律制度亟须建立和恢复,而公文高手綦崇礼便被皇帝选中,主持负责这一项枯燥繁琐的重大工作。卡Kа酷Ku尐裞網

    老綦也是了得,竟然用了不长的时间,就为朝廷各部和有关官衙制定出了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

    由此看来,大宋的文官队伍整体质量还是非常高的,如果不是因为出了赵佶这种眼睛长在裤裆里的昏君,北宋断不至于那么快就完蛋。

    綦崇礼在为朝廷完成各项典章条律的重建任务后,又被调任兵部,担任右侍郎,协助吕祉对兵部运作的一些典章条规进行修改完善。

    一个大部,有正印的尚书一位,还有左右侍郎两人,兵部的左侍郎便是临安知府梁汝嘉。

    说起来,朝廷这样的任命也算是对路子。

    临安虽然被称为行在,但就是事实上的都城,让一位兵部侍郎兼任临安知府,不仅有利于安全防守,更便于跟城里城外的军队打交道。

    大宋的兵痞子们闹腾起来,有时候可是很不像话,就连皇帝和尚书都会被惊动。

    秦颂现在也算是兵部的官员,他来兵部侍郎家里拜访,于情于理都能说的过去。

    “秦翰林,实在抱歉,家父从昨天去了兵部之后,就一直不曾回来。”綦文良面带歉色,向秦颂解释说道。

    秦颂摇摇头,笑着说:“没事,我今天来不找令尊,而是想找易安居士探讨一些关于古籍文物方面的问题。”

    听秦颂说是来找李清照,綦崇礼便将他引到后院,然后来到一个亮着油灯的房屋门前,对着里面说道:“表婶,秦翰林求见。卡Kа酷Ku尐裞網”

    屋内响起脚步声,房门打开,一身青衣、不施粉黛的李清照出现在秦颂面前。

    谈话的地方自然不会是在李清照的房内,虽然秦颂过了年也才二十,而李清照过了年就五十岁了,做秦颂的老娘可能都嫌老,但男女有别,说话的地方放在綦家的客厅里面,更让人觉得合情。

    “是这样的,西路宋军向后获得了金州大捷和天水大捷,抓获了不少女真高层将领和普通士兵,此事最终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双方坐下来谈判,然后进行换俘。我今天来,是想请教易安居士,开封被破后,有那些重要的古籍文物被金贼掳走,到时候好跟金人谈判,索要一些回来!”

    秦颂向李清照说明了来意,原本有些消沉的李清照顿时双眼放光,显得有些激动。

    “不是刚刚才传出伪齐和金国一起出动数十万大军来犯,仗还没有打,辅仁就想着跟金国交换俘虏,是不是有些早了?”

    李清照虽然是个妇人,但不是无知之辈,问出了在旁边陪坐的綦文良心里想问的问题。

    秦颂面带自信的微笑,继续解释说:“伪齐和金军看似来势汹汹,实则色厉内荏而已!此战,大宋将士以逸待劳,既有良将在前指挥调度,又有名臣在后运筹督阵,再加上金州大捷和天水大捷已经彻底打破了女真不败的神话,所以我方将士的军心士气大为可用。”

    “反观伪齐和金军一方,伪齐不过是奉命行事,三十万人听着数目庞大,但真正有战力的部队恐怕连十万都不到,其余的不过是拼凑人数、虚张声势而已。”

    “金军虽然有十万大军,但这是完颜宗弼争权夺利的老本,如今完颜吴乞买病入膏肓,围绕着他死之后的权力争夺大战眼看就要上演,在这种节骨眼上,完颜宗弼岂敢远离上京?”

    “所以啊,这场大战看似凶险,不过是金国在陕西连吃败仗之后,恼羞成怒,故意讹诈大宋的伎俩。只要我方将士安守营寨,不要中了敌军引诱之计,最多半年,伪齐和金军的军队就会因为粮草不济而退去。”

    看秦颂一脸轻松的坐在那里分析形势,李清照和綦文良都被他流露出来的强大自信和从容态度所感染,竟然信了秦颂的鬼话。

    实际上,秦颂并未上战场,真实的情况他并不清楚,但他这么说却没有错。

    大战在即,如果自己人都疑神疑鬼,惶恐不安,搞得后方不稳,前线的将士们还不怂成一团?

    坐在秦颂面前的虽然只有李清照一个人,但她代表着这个时代的舆论热点,就算如今上了年纪,但因为在文坛中的特殊地位,再加上她敢于把后夫告进监狱的决然,所以李清照在临安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可观的。

    秦颂相信,自己今夜这番话,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在市井巷陌之中,出现在勾栏茶楼里面。

    既能在千古第一才女面前装逼,又能顺带着刷一波声望,这种好事哪里找?

    李清照自谦说道:“辅仁如此重视古籍文物,让我甚是心慰。我虽然在这方面有所涉猎,但学艺不精,恐难胜任。不过,我这里向你推荐一人,若是能将他找到,则大有可为!”

    “不知是何人?”秦颂露出感兴趣的表情。

    “此人名叫毕良史,善作窠木、竹石、云龙,喜字学,得晋、唐人笔法,尤工小楷。年轻的时候,他便游历京师开封,以买卖古器字画闻名,经常进出豪贵之家,被时人称为‘毕偿卖’”

    “毕良史?”秦颂的脑海中似乎有点印象,但却不太记得起来。

    綦文良向他解释说:“毕良史是山西代州人,金军南下之后,他流落到了江西一带,此前收集的那些古器字画也都遗失殆尽。”

    秦颂有些感慨的说:“真是可惜了啊!”

    “可惜的又何止他一人呢。”李清照想起自己这些年来的坎坷遭遇,不免心中戚戚。

    秦颂安慰她说:“那位古籍书画都是死物,而易安居士却是千百年来难得一见的才女,我觉得你做的那些诗词才是无价之宝,将来必能流传千古!”

    能被秦颂如此称赞,就算是到了知天命年纪的李清照也忍不住大笑起来。

    毕竟,秦颂如今可是临安城内最有名气的年轻人啊!

    “辅仁莫要取笑我这孤老婆子,我就问你,那首《正气歌》,你只做了上阕,何时补齐下阕?”

    秦颂顿时汗颜,急忙叉开话题。“我曾听说早些年大宋出了一位少年画圣,名曰王希孟,年仅十八岁,便绘出《千里江山图》,不知此人现在何处?《千里江山图》是否落于金人之手?”</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