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临安三首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临安三首

    秦颂向李清照打听王希孟和《千里江山图》的下落,却见李清照双眼泛红,溢出了泪水。卡Kа酷Ku尐裞網免-费-首-发→【追】【书】【帮】

    “辅仁,难道你不知道他已经死在了北上的路途中?至于那幅凡人从未一睹真容的《千里江山图》,自然也被金人掳到北国了!”

    秦颂忽然觉得心里很难受,但还是忍不住问道:“金贼从开封的皇宫大内一共掳走了多少件文物?”

    李清照摇头叹息,轻声的说出了一个令秦颂心颤的数字。“仅是登记在册的历朝历代文物精品,不少于一万件!”

    “艹,看样子必须是把金国给灭了,才能找得回来啊!对了,那十枚石鼓,是不是也被金人掳到了上京?”

    当着李清照的面,秦颂还是一时忍不住爆了粗口。

    李清照忽然站了起来,面色肃穆,向秦颂抱拳行礼。

    “辅仁,灭金大业,就要看你了!从你入临安至今,不过短短一月,听说朝堂已经有了励精图治的气象,说明皇帝受你影响甚大,这是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南渡之人日夜期盼之事。”

    “正如你方才所言,不论《清明上河图》也好,还是《千里江山图》,以及那十枚被掳走的石鼓,都是死物,哪怕全都化为尘土,却也比不上故国犹在来得重要!若是大宋已然覆灭,今时今日,你我怎有机会坐在这堂中唏嘘感慨?”

    “自你崛起以来,所做诗文不多,流传于外的只有三首半,而我最喜欢的便是你那首《过定军山》!‘出师未捷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长缨横扫中原日,还来此处奠孔明’。”

    “身为七尺男儿,当提三尺长剑,荡平寰宇,为黎民苍生谋福祉。我是女子,无法握刀上阵,但也愿意如梁红玉那般站在后方替你摇旗呐喊,以壮君威!”

    被千古才女李清照如此称赞,秦颂脸皮再厚,也不敢老神在在的坐着,他早已站起身,端正站立,就像晚辈在听长辈训诫一样。

    李清照的这番话,大概意思是说她看好秦颂,认为秦颂将来有灭掉金国的能力,让秦颂不要分心在拯救文物方面,她愿意替秦颂呐喊奔走,制造声势。

    秦颂向李清照郑重承诺说道:“易安居士请放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秦某此生若不能‘北逐胡虏十万里’,便枉做男儿汉!”

    “哈哈……好一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好一个‘北逐胡虏十万里’!看来辅仁又有新作,只是藏着不让人知。文良,快取笔墨纸砚来,今夜若是让秦辅仁走脱,看我不放火烧了你家宅子!”

    秦颂心里大喊一声‘我屮艸芔茻’,这样都行?

    我特么以后再不装逼了!

    秦颂肚子里的存货并不多,除了记得辛弃疾、陆游的几首名作,剩下的也就是文丞相、于谦、唐伯虎以及后世太祖的名作,至于其他人的,也就经典的传世句子尚有印象,甚至连完整的诗词都背诵不全。

    好的诗词,几乎都被北宋之前的那些大家们写完了,后人哪里还有多少余地和空间?

    秦颂记得的这些南宋以后的诗人,除了唐伯虎,其余的都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大家,他们的诗词之所以出名,那是因为他们的人格品德,并非当时就没有人在诗词创作的技巧方面不如他们。卡Kа酷Ku尐裞網

    刚才,秦颂被李清照一番激励,情不自禁的就把文丞相的那句千古绝响说了出来,然后又顺嘴把陈钰对他说过的那句颇为豪迈的“北击胡虏十万里”也秃噜了出来。

    毫无疑问,在这种时候,秦颂说的这些话没有一个字不妥当。

    不是不妥当,而是太特么的妥当了,以至于他现在被李清照揪着不放,让他写出完整的诗作来。

    这就是不作不会死,作了死的更快!

    秦颂骑虎难下,脑子里飞快的回忆着他还记得的后世诗词,綦文良却开口提醒李清照说:“表婶,既然要向秦翰林索要墨宝,使用普通的墨怎么成?前几天,制墨大家张遇不是赠你两锭龙香墨嘛,正好拿出来使用!”

    李清照马上点头,对綦文良叮嘱说道:“你在这里看着他啊,我去去就回!”

    等李清照离开,綦文良一脸苦笑的看着秦颂,无奈的说道:“秦学士,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今天的事情,可怪不得我啊。”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告诉秦颂,如果实在写不出来,那就赶紧脚底抹油开溜吧!

    秦颂素有急智,这种时候,岂能认怂?

    好不容易可以让李清照替自己造势,此时开溜,以后哪里还有脸再来綦家?

    秦颂已经有了想法,坐回原处,一脸自信的对綦文良说道:“无妨,不就是做一些诗文嘛!我初来杭州,在这文人墨客扎堆的地方,若是不露几手,没得让人笑话,只说秦某这个翰林学士是靠军功幸进,实际上肚里没有几分才华。”

    綦文良也不再多劝,心里巴不得秦颂能多写几首才好。

    只要秦颂今夜有佳作问世,将来传扬出去,綦文良作为当事人和见证者,不仅能得一个好名声,还能收藏秦颂的手迹,这种好事,平时哪里去寻?

    少顷,李清照捧着砚台和一方散发着浓郁香味的墨锭返回客厅。

    接下来,李清照亲自替秦颂研墨,綦文良替秦颂铺纸,大宋最年轻的翰林学士挥毫泼墨,一口气写下了三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第一首,题为《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二首,题为《竹石》,还是用物言志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三首,题为《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至于秦颂此前忽然冒出来的那几句,则被秦颂以尚未成篇遮掩过去。

    不过,李清照还是逼着秦颂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也留在了纸上,而且还是比碗大的那种大字。

    这三首诗,虽然是秦颂东抄西借而来,但却跟他的身份比较符合,让人无法质疑。

    第一首,说的是石灰从山中出来,这跟秦颂从香泉镇起家,从秦岭之中崛起暗合。

    第二首,看似在写竹石,但与秦颂在公开场合始终表态要抗金到底吻合,表明他与金人势不两立的态度。

    第三首,写的是元夕的场景,看起来不甚壮怀激烈,但联想到秦颂曾在成都过年,加之又在蜀中定情,读起来仿佛睹物思人,但实际上却暗含玄机,只有真正懂得品鉴的人才会明白个中滋味。

    前两首都是历朝历代极为有名的咏物言志诗,后一首则是辛弃疾少见的炫技名篇,秦颂搬出这三首诗词出来,至少在临安,以后再也无人敢在他面前得瑟。

    能让李清照这样的人急不可耐的帮着研墨,换个人,你试试?

    李清照得了秦颂三首半的手稿,心情大好,又跟秦颂聊了许多她当初与丈夫赵明诚收集古籍书画的过往趣事,这才放秦颂离开。

    等送走秦颂所乘的马车,綦文良转身就跑到后院李清照所住的地方,然后大声的嚷嚷着:“婶婶,你可不能一人独吞!那首《竹石》,我甚是喜欢,你就送给我吧!”

    “不给!谁要都不给!”李清照毫不犹豫拒绝了大侄子,似乎忘记了她此刻还寄居在綦家的现实。

    綦文良哀叹着说道:“婶婶,我知你心疼当初那些遗失的古籍书画,但秦翰林今夜所做的这几首诗词,却还不是古籍啊!就算你全都收着,也撑不起你那书房啊!”

    李清照被侄子纠缠的没有办法,拉开房门,手叉腰,杏眼圆瞪,看着綦文良说道:“谁说我要把秦辅仁的手稿自己留着了?我过几日便要在中瓦子那边办一场拍卖会,然后把手头上残留的书籍全都卖掉,包括秦辅仁的这几幅手迹!”

    “啊?”綦文良大惊失色,“婶婶,怎可如此?”

    李清照对侄儿解释说:“唉,我已经想通了,与其整天纠结于过往,还不如放下心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秦辅仁有灭金之志,我便助他一臂之力,将来也能青史留名。”

    綦文良摇了摇头,表示没有听懂。

    “你呀,跟你那书呆子的老子一样,怎么就不明白‘时势造英雄’这个道理?若是我将秦辅仁的手迹拍出一个天价来,他的这几首诗作很快就会传的妇孺皆知,这对于他而言,岂不是好事?”

    “可是,婶婶,也得有人出天价来买才行啊!”

    “笨蛋!秦辅仁是普通的翰林学士吗?别忘了他还是当今天子身边的红人,只要他一句话,有人便可以青云直上,有人便可能坠落云端!如今,想要巴结奉承他的人,肯定都在暗中观察,我只要放出风声,必然有的是人前来捧场!”

    “婶婶不去做买卖,可惜了。”

    “说啥呢?哼,以后,你婶婶我,还真要去做买卖!”</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