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北受敌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北受敌

    新任荆湖南北两路宣抚处置使张浚面临的处境,比之当初他在川陕时,要恶劣许多。免-费-首-发→【追】【书】【帮】

    彼时,他有四川这个大后方提供粮草物资,又有吴玠、刘子羽、赵开等一群能文能武的忠心属下,还有秦颂这个奇计迭出的军师帮着出谋划策。

    现在,他不仅要面对杨幺率领的洞庭湖伪楚叛军,还要防备襄州失守后的危险,帐前除了曲端和刘锜两员大将可用,麾下有一万五千名士兵,实际控制着归州、峡州和当阳之外,就再没有别的力量和资源。

    用一句内外交困来形容张浚此时的处境,毫不夸张。

    不过,从来都是时穷之际出英雄,而张浚便具备这样的品质和能力。

    解潜虽然挂着荆南镇抚使的名头,但他的政治智慧并不低,在得知朝廷对于张浚的最新任命之后,马上就把自己归于张浚的管辖之下,遇到重大的事情,及时的向张浚请示汇报。

    张浚见到解潜派来的信使,听了信使的汇报之后,对于解潜答应李横向襄阳运输粮食的决定表示赞赏和支持。

    不管李横再混蛋,至少他还带着部队打到了开封附近,给刘豫造成了一定的威慑,如今也没有叛变投靠刘豫的迹象,这就说明此人在大节方面不亏。

    至于他纵容部下抢掠乡里的行为,这种事情不是他一支部队在干,张俊的部队、刘光世的部队,甚至于韩世忠的部队,都这么干。

    没办法,各路部队不停的打仗,不停的调动,后勤粮草根本没法供应得及,到最后只能让部队自己就地解决。

    怎么解决?

    抢掠所过之处的民众呗。

    张浚在川陕的时候,如果不是赵开和刘子羽在后方帮他调度运转粮草,说不定也得坐视西路宋军干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对于李横这样的小军阀,在大敌当前之时,除非有绝对的把握,否则就连张浚这样的铁腕人物也不会去动他。

    张浚将刘锜和曲端招来,商议襄州失守后的应对措施。

    张浚面露忧色,看着地图说道:“李横在襄州不得人心,虽有王彦从旁策应,又有解潜输送粮草,恐怕难以抵挡李成率领的大军来犯。若是襄州失守,我们该如何自保?”

    曲端用细铜棒指着地图上的几座城池,面色严肃的说:“按照辅仁向皇帝建议的防守反击之策,从西往东,汉中、金州、襄阳、鄂州、江州、庐州、建康、镇江这八座城池为必守之地,其中任何一座城池失陷,都会造成巨大的被动。”

    “我赞同大帅的判断,认为李横这次无力守住襄州,甚至连襄阳都未必守得住。按照大帅现在的任职,对于李横没有指挥调度权限,这是最麻烦的地方。”

    “但是,与其坐视李横丢了襄阳,不如先下手为强,夺了李横的兵权,整顿襄阳城内的秩序和各路兵马,共同抗击来犯之敌,确保襄阳不失!”

    刘锜接着补充说道:“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伪齐刘豫与伪楚杨幺已经沆瀣一气,只要李成率军攻打襄州,杨幺肯定会在南面制造混乱,将我们的兵力拖住,让我们无力北方增援襄阳。”

    “如果我们不能派兵前往襄阳,想从李横手中夺下守卫襄阳的指挥权毫无可能。如果我们派兵前往襄阳,杨幺趁机作乱,以剩余的兵力能否对其进行压制?”

    曲端的意思是先下手为强,不管襄州是否属于张浚的管辖范围,派出得力武将带兵过去把李横给控制住,然后直接参与到襄州防守战之中。

    这非常附和曲端以往霸道凛冽的行事风格。

    刘锜没有明确反对曲端,但他提出了疑虑,认为以目前的兵力想要南北两线作战过于勉强,风险太大。

    作为属下,曲端和刘锜都很尽职,如何取舍,需要张浚做出最终的决断。

    张浚看着地图,脑中思绪飞转,想着如何解决面临的难题。

    若是辅仁此时在身侧,他肯定会支持曲端的想法吧?

    毕竟,防守反击的策略是他提出来的,他肯定对襄阳十分看重,绝对不会因为襄阳的守将是谁就轻易的放弃。

    若是秦颂有门户之见,当初又怎么会不经吴玠的同意,便带着一万土兵赶赴金州增援。

    若是辅仁此时在身侧,他也肯定会预见到杨幺的行动,然后想出应对的策略吧?

    谁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襄阳必须守住,洞庭湖这边的形势也不能继续恶化!

    怎么办?

    趁着伪齐的大军还没有打到襄阳之前,先把杨幺从江陵赶进洞庭湖里面再说!

    “信叔,马上派出得力可靠的人前去招降辅仁离开当阳时列在名单上面的那几个水寨头目,只要他们此时反正,归顺朝廷,我不仅保他们家人的安全,而且保他们一份前程!”

    “正甫,你马上制订一份攻打江陵的计划,我要在一个月之内将杨幺从长江北岸赶到南面去!”

    曲端和刘锜已经知道了张浚的决心,他们对于张浚的这份果断心中暗暗赞赏。卡Kа酷Ku尐裞網

    与其等着杨幺作乱,不如发动一场出其不意的主动攻击,先把杨幺给打蒙再说!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准备到完全充分时才能开打的仗,一切都要视实际的情况而定,既然北方危急,那就得有取舍,不能想着毕其功于一役,调集四方大军,一次性的把伪楚的乱军给消灭了。

    如今正是冬季枯水期,张浚的部队本来就缺少舟船,所以受到的不利影响有限,而伪楚杨幺的部队主要靠舟船来往于洞庭湖、长江和各条河流之上,因为水位下降的原因,很多地方舟船无法抵近。

    曲端和刘锜领受任务,各自分头行动。

    在制订攻打杨幺计划时,曲端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向张浚建议,派人前往鄂州与驻守鄂州一带的岳飞取得联系,说服岳飞率军向西进击,进一步压缩杨幺乱军在长江以北的活动范围。

    按照朝廷给岳飞最新的任命,他是江西、舒、蕲州制置使,而江西这个范围就比较笼统,从地图上看,位于洞庭湖以东的复州和岳州也在江西的范围。

    实际上,赵构给岳飞的这个委任,本来就是计划让他从东面出兵协助张浚彻底清剿杨幺乱军的叛乱。

    岳飞近几年率军相继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乱,可谓是平叛专业户。

    在没有秦颂干预的历史中,最终平定杨幺的前线将领便是岳飞,而张浚当时则是总督。

    所以,曲端此时向张浚建议调动岳飞的部队前来协助攻打杨幺,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岳飞现在虽然独自领军,成为继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之后的第四位直接受朝廷指挥调度的元帅级武将,但他的防区里面有鄂州,而鄂州隶属于荆湖北路!

    所以,从官面上而言,张浚是有权让岳飞出兵的。

    张浚已经知晓秦颂到了临安之后,是岳飞做了他的举荐人,所以在心理上对岳飞自然有所期待。

    秦颂就是张浚与岳飞之间的纽带,凡是秦颂看得上的人,张浚现在自然会高看几眼。

    以这几年秦颂识人的眼光来看,他似乎还没有走眼过。

    正当张浚和几个能干的手下着手准备应对来自北方的重大威胁时,一封来自临安的书信及时送到了张浚手中,让他原本还有些担忧的心情,变得平静许多。

    信是秦颂写给张浚的,信里面的内容主要是分析当前的形势,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秦颂将杨幺率领的湖湘乱军定义为排在金国、伪齐之后的第三害,认为不仅要彻底清楚摩尼教在洞庭湖的影响,而且要把受到杨幺蛊惑的普通民众与杨幺等核心造反头领进行区别对待,尽最大可能将军事行动对于湖湘地区的破坏降到最低。

    这些观点,秦颂此前已经与张浚仔细谈论过,如今在书信里面再次重申,目的自然是希望引起张浚足够的重视,不要犯极端主义的错误。

    除了战略层面的分析,秦颂也向张浚重点推荐了岳飞、解潜和潘良贵等文武官员。

    秦颂认为,岳飞的军纪严明,对付造反叛军很有经验,让他从鄂州方向往西打,会替张浚分担军事上的许多压力。

    解潜虽然是民练头领出身,但深明大义,在组织军民屯田方面很有实干精神,而湖湘一带在平定了杨幺的乱军之后,最需要做的便是恢复农业和渔业生产,所以解潜可以胜任类似于汉末枣祗和国渊等官员屯田都尉的职位。

    潘良贵出身寒微,廉洁公正,精通刑律,若是由他来提点荆湖南北两路的司法诉讼,彻底解决自靖康之乱后发生在湖湘本地的冤假错案,则可以快速的扭转社会风气,恢复底层民众对于朝廷和官府的信任。

    除了向张浚重点推荐岳飞、解潜和潘良贵等官员,秦颂还在书信里面提出了更加长远的一些设想和看法。

    比如,在宋金交战的前线,从东到西设立四大督抚,将总督和巡抚的权力结合起来,由朝廷委派六部级别以上的高官担任督抚之职,将前线抵抗金军的各路兵马分配到总督府下面,形成文官负总责但不具体指挥作战的防御体系。

    再比如,有计划的将地方军队整编、裁汰,然后统一归属于枢密院和兵部,统一军饷和后勤物资的供应标准,减轻地方官府的压力。

    张浚看得出来,秦颂这是在为他返朝拜相在进行谋划,因为这些设想非宰辅不能推动和施行,仅凭秦颂在临安的地位和权力,根本无法实现。</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