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七十三章 除夕试射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七十三章 除夕试射

    秦颂向赵构汇报的话语之中,信息量很大,既有准确的数字,还涉及到核心技术,更涉及到关键的人物。卡Kа酷Ku尐裞網

    从他进入临安城到现在,他跟军器少监赵令衿就没有见过面!

    这是什么操作?

    在所有人都听说秦颂将会在建造明轮战船的事务上跟赵令衿开展合作的时候,秦颂竟然暗中把制造突火枪的任务放在了军器监内进行,并且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造出了两千五百杆的突火枪!

    所谓的瞒天过海,不过如此。

    先将外界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赵令衿的身上,然后秦颂又不跟赵令衿见面,给外界制造一种错觉,认为秦颂还在筹备之中,然后却以督造明轮战船这个大工程的理由,四处抽调有技术的工匠,完成更加紧要的事情。

    对于秦颂的计划,知情的人只有赵构和赵令衿,就连参与到其中的工匠都因为秦颂采取了分段流水线加工方式,全都不清楚他们捣鼓的成品是怎样的物件。

    赵构对流水线营造方法很感兴趣,在御书房内与秦颂探讨了很长一段时间。

    秦颂离开之前,赵构问他派什么人负责押运突火枪比较合适,秦颂也没有回避,大胆建议让显谟阁直学士陈规负责此事。

    赵构有些意外,他本来以为秦颂会自告奋勇的承担此事,因为毕竟这种武器知道的人越少约好,而且秦颂懂得如何练兵,有他亲自传授突火枪的使用技能,也是最佳的人选。

    不过,秦颂推荐的人选也是出乎赵构的预料。

    陈规不仅是正儿八经的明法科进士出身,而且今年已经六十一岁……

    让一个老头子向前线负责押运突火枪,秦颂的脑子里面咋想的?

    面对皇帝不解的目光,秦颂很淡定,他笑着解释道:“连陛下在听到陈学士的名字的时候,都表现的如此诧异,试问那些藏在暗处的敌国奸细和探子会如何想?朝廷已经接连任命张学士和李学士出任淮南东路、淮南西路的转运使,如今再任命一位学士前往襄州,负责京西南路的转运之事,也就顺理成章!”

    “陈老学士虽然是文官出身,但臣曾听闻他早年读过兵家著作,靖康二年金军入侵时,陈学士为安陆县令,率领勤王士兵奔赴汴京救援,其胆略和忠心可见一斑。”

    “安陆距离汴京甚远,陈老学士率领士兵抵达蔡州时,因道路阻隔不得已返回。当时,贼酋祝进率军进攻德安府,知府弃城逃走,当地父老百姓请求陈学士代理知府之职,守卫城池。陈学士毫不推辞,立即派遣弓箭手张立率兵征讨祝进,将其击退。”

    “事后不久,贼酋王在又与祝进汇合,合兵再犯德州,用投石车和鹅车进攻州城东门,陈学士亲自登城指挥作战,连战连胜,王在与祝进两人感到害怕,率众逃走,德安府于是得以保全!”

    对于陈规过往的光辉战绩,赵构比他更加清楚,否则也不会将陈规从地方召到临安,并且授予陈规显谟阁直学士这样的荣誉职位。

    前往淮南东路担任转运使的是资政殿学士张守,前往淮南西路担任转运使的是显谟阁直学士李光,如今秦颂又把主意打到了陈规的头上,还真是对大宋的殿阁学士们情有独钟啊!

    最终,赵构被秦颂说服了,同意将押运突火枪的重任秘密托付给陈规,而明面上则将授予陈规京西南路转运使的职差。

    秦颂的推荐虽然出乎赵构的预料,但却让赵构觉得高兴和踏实。

    让陈规负责此事,表明秦颂心底无私,并没有将突火枪这种新式武器当成进身阶梯,而是完全贡献给了朝廷。

    实际上,赵构永远也不会知道,秦颂推荐陈规还有一个不为外人道的原因。

    前世,作为一名火炮工程师,秦颂记得非常清楚,历史上最早的管状火器出现在华夏的南宋,而发明这种管状火器的技术先驱便是陈规!

    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他不仅是南宋的文官,更是一名军事技术家。

    在防守德安时,陈规便发明了一种管形火器,这种火器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被后人称为“现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只是不知道为何,陈规发明的管状火器没有在军队中广泛推广,直到百年之后宋军对付蒙古大军时,才出现了突火枪。

    秦颂现在搞出来的突火枪,在技术和工艺上已经完全超过了本该在百年之后才会出现的老版突火枪,但基本的原理却没有发生变化。

    以陈老学士的眼光和经验,到时候只要亲眼见识一下突火枪发射的操作流程,然后听一听秦颂讲述突火枪在战阵中的使用技巧,估计他马上就能掌握其中的要诣和精髓。

    当初,秦颂在金州采取猛火油和火药混合焚城对付金军的计策,便是他受到了这个时代守城兵器猛火油柜的启发,在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情况下,照样实现了巨大成功!

    当晚秦颂与赵构密谈过后,仅仅过了两天,赵构便在早朝的时候宣布了对陈规的最新任命,而陈规也没有推辞,欣然受命。卡Kа酷Ku尐裞網

    此时,陈规尚不知道押运突火枪的事情。

    从大宋朝堂上这些文官的表现来看,赵构比之后世的悲情皇帝崇祯而言,实在是幸福的很。

    大宋的朝堂上虽然有汪伯言、黄潜善、张邦昌、杜充、秦桧这样奸佞之臣,但更有像李纲、吕颐浩、赵鼎、李光、张浚、张守、权邦彦、陈刚忠、方庭实这样有气节、有操守的能臣。

    倘若满朝都是尸位素餐、浑浑噩噩的蠢材和软蛋,南宋又岂能在丧失半壁江山的情况下,足足坚持了一百五十多年!

    又过了没几天,到了除夕。

    临安城内的官员们都已经放假,秦颂因为家人不在杭州,所以有幸在除夕夜里被皇帝请进大内皇宫,一起吃年夜饭,在凤凰山上观看皇宫内和临安城内的烟火表演。

    没错,确实是烟火表演。

    在唐代,春节也是放假七天,与冬至、千秋节并列为三大重要节日。

    过除夕时,年夜饭自然是不能少的。唐代宫廷会在除夕举办通宵达旦的宴席,皇亲贵族和众多大臣都需要陪着皇帝守岁。参加这场持续十个小时以上的宴席的人们,自然不可能全程吃喝,席间欣赏顶级文艺演出就成了打发时间的最佳选择。

    所以说,最早的春节文艺晚会,在大唐的时候就有了,而且时间还很长。

    在宋代,早已成熟的火药技术广泛应用在各种节日庆典之中,心灵手巧的匠人们利用火药制成了响彻云霄的炮竹和璀璨夺目的烟花,给节日带来了喜庆与热闹。

    在除夕夜里,宫中的爆竹声如同山呼一般,在宫外的小巷里就能听得一清二楚。

    大内的炮竹不但响亮,而且各种造型十分华丽,有人物、器物和水果的模样,点燃之后可以连着响数百声,因此也有宋代春节是历代中最为热闹的说法。

    临安虽然只是行在,还不是明确的都城,但位于凤凰山东麓的皇宫大内在这样重要的日子,岂会没有什么准备?

    只是,这个除夕有些特殊,虽然头顶的烟火异常灿烂,各种炮仗爆竹的声音也格外响亮,但皇帝和秦颂等人却没有兴趣观赏,他们正借助烟火和爆竹的掩护,在后山一片秘密的场地上进行着突火枪发射的现场试验!

    皇帝的左右两边站着杨沂中和陈规,而兵器少监赵令衿和新晋翰林学士秦颂正在场地中央指挥士兵从密封的木箱内拿出突火枪的各个部件,然后当着赵构的面进行组装。

    为了展示流水线生产的独特之处,突火枪的几节构件是从地上的几个箱子里面随便拿出来的,如果制造工艺不过关,就会存在各种问题。

    组装完毕之后,秦颂挥动手中的红色小旗,示意杨沂中保护皇帝进入防弹碉堡内观察。

    等赵构等人进了地堡,秦颂亲自动手,将十杆突火枪的喷口一起对着南面百步之外的人形靶子,然后调整好仰射的角度,接着挥动手中的绿色小旗,示意已经准备就绪。

    地堡之上,一名带御器械朝着秦颂挥动旗帜,表示皇帝已经同意试射。

    秦颂离开突火枪阵地,给旁边十名披重甲的兵士下令:“进入射击阵地,听我口令,准备点火!”

    少顷,十名点火手站在了突火枪的一侧。

    秦颂猛的向下一挥手中红色小旗,点火手同时行动,将红红的香头摁在露出火药舱外面的导火索上。

    约摸过了七息时间,只见场中火球乍现,然后便是闷雷般的声响传出。

    “砰、砰……”

    点火的士兵耳朵之中都塞着胶皮塞子,虽然被剧烈的爆炸声震的心里砰砰直跳,却没有一个在皇帝面前吓得打颤退缩。

    第一轮发射结束,秦颂挥动绿色旗帜,将十名点火手召回场地边缘站好。

    杨沂中和两名带御器械护着赵构从地堡内走出来,然后直奔远处树立靶标的地方观察损毁效果。

    看着原本包着皮革的人形靶标上坑坑洼洼的窟窿,赵构龙颜大悦,忍不住笑了起来。

    “哈哈……秦学士献上的突火枪果然犀利无匹,有此神器在手,且看金贼奈何!”</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