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七十六章 待客之道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七十六章 待客之道

    因为还在假日里面,正是临安城内的达官贵人们来回走动、联络感情的高峰时段,所以有关秦颂半首残诗价值万贯的消息很快便成了许多人酒桌之上热议的话题。免-费-首-发→【追】【书】【帮】

    有那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文人骚客三五成群的在酒楼中说些不着四六的酸话,认为秦颂的文采也不过如此,不然怎么只写了一句,却没有了上下衔接的诗文?

    有那不懂吟诗作画的市井平民百姓,他们并不关心秦翰林所做诗词的具体内容,而是关心易安居士一下子得了这么多钱,该给秦颂分多少?

    还是一个铜板都不给?

    虽然诗词是秦颂做出来的,李清照在灵隐寺拍卖的也绝对是秦颂的真迹,但这首稿真迹是秦颂赠予李清照的,貌似不好再往回索要吧?

    人情送出一匹马,不得往回打。

    大宋可是非常讲理的,一旦赠予关系确定,被赠予物的产权在律法上就属于受赠予者,就算是皇帝,也不能反悔再要回来。

    还有一些人,属于临安城内真正有权有势或者有钱有势的,他们没有文人骚客这么穷酸,同样也没有市井平民眼皮子这么浅,他们更在意的是福国长公主为何派人高价拍下秦颂这副残诗?

    难不成是大内皇宫中的那位的授意?

    不排除这种可能啊。

    毕竟,作为皇帝,就算再平庸甚至是昏庸,也绝对不会讨厌自己手下能干活的臣子们,时不时的写一些表示忠诚可靠的诗词。

    在这个君权最大的时代,什么样的人才能“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然是忠君爱国的人士咯。卡Kа酷Ku尐裞網

    造反作乱的叛贼奸佞,只会遗臭万年,又怎么可能流芳千古?

    赵构想要对秦颂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但又不方便因为秦颂的一首诗词而直接出手,于是就让自己的妹妹出手帮忙。

    嗯,这样分析下来,似乎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想到这种层面的人,属于入流的档次,但并不见得如何高明。

    也有极少数真正厉害的人,并不认为这次的事情是皇帝授意赵多福去做的,因为赵构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子,他如果想奖励秦颂,有的是更加冠冕堂皇的方式,犯不着拿钱砸。

    皇帝手中握着最大的权力,只要他愿意将权力拿出来那么一丢丢与秦颂进行分享,秦颂很快就可以成为这个世上最为有钱的人。

    这些人,将视线投向原本不怎么起眼的驸马府,他们觉得高世荣和赵多福两口子最近肯定会有一些大动作,而且一定是跟秦颂相关。

    一万四千贯不是小钱,身为驸马和长公主,搞出如此大的动静,帮着秦颂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所图必然不小。

    就连身处大内皇宫之中的赵构,也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情。

    皇城司就是直接归于皇帝指挥授权的合法情报机构,如果他们连如此重大的民间舆情都不敏感,不能及时向皇帝汇报,那他们距离下岗也就不远了。

    对于妹妹赵多福这个颇为反常的举动,赵构虽然有些怀疑,倒是没有往他的生母韦贵妃与赵多福在金国某些不可对人言的屈辱之事联系起来。

    这事,目前只有秦颂的心里有些清楚,换一个人根本无法想象若干年后,当韦贵妃被迎接回来,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逼着儿子杀死跟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赵多福。

    赵多福跟赵构是同父异母的兄妹,而赵多福在韦贵妃的心目中只是别人家的孩子……

    赵构只是有些想不通一向低调的妹妹为何这次主动搞出了大动静,而且还是与他所信赖甚至是开始依赖的大臣拉近关系。

    赵多福的这种搞法,并不如何的高明,在有心人的眼里,等于是在明火执仗的向秦颂“行贿”!

    虽然心中有些疑惑,但赵构对妹妹的做法并没有生气,因为赵多福花的是自己的钱,而且成就的是秦颂的好名声,他没有任何的损失,甚至还有些无形的收获。

    赵构的疑虑不会维持太久,当大宋第一家专门为孕妇开办的医院在赵多福的手中开始创建时,他便明白妹妹交好秦颂的理由和原因了。

    如果没有秦颂在幕后帮着赵多福进行策划和筹备,这做后来为赵氏拉拢天下人心立下无数功劳的妇婴养护院,根本开办不起来。

    不提皇帝和许多人的猜测,却说秦颂得知李清照要带着她的那些文坛朋友来家中拜年和作客时,还是抓紧时间进行了一些准备,以便客人们到了他所居住的小院不会觉得寒酸和招待不周。

    比如,秦颂派人特意去军器所的秘密仓库里面取来了一些张遇亲手制作的顶级“龙香”墨锭,到时候可以送给李清照带来的那些文坛朋友,既显得高端大气,又可以让他们帮忙免费的替龙香墨打一波广告。卡Kа酷Ku尐裞網

    再比如,秦颂派人去中瓦子那边包了几桌席面和酒水,约好了时间,等到客人登门的时候,自有专门负责送外卖的伙计将酒楼里做好的席面送至秦家来。

    秦颂从大西南带过来的这些心腹手下,打仗和做事都很厉害,唯独在烹饪这方面是短板弱项,关键是秦颂这个当头领的在这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所以平时家中的饮食比较简单,只是以填饱肚子为目的,并非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李清照如约而至,身上穿着光鲜亮丽的新衣,头上插着亮眼的发簪,看上去比前两次秦颂见到的时候添了许多精神。

    跟在李清照身后的朋友有十来个,其中多数是中年男子,也有两位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

    “我可是听人说了,秦翰林在临安城内的院子虽然小,但有资格进门作客的人却不多,前些日子别人送来香车美姬,都吃了闭门羹!”

    刚与秦颂见面,李清照便大着嗓门笑哈哈的说道。

    秦颂在家待客,并没有穿官服,而是着年轻士子的衣装,看上去白衣飘飘,倒也有几分文人的风骨。

    “易安居士说笑了,香车虽好,却不如骑在战马背上纵横驰骋来的畅快;美姬虽艳,却不如我在四川订下婚事的终生伴侣更懂吾心!”

    当着众多客人的面,秦颂直言不讳的道出了自己拒绝别人送来香车美女的原因,相信用不了多久全杭州的人都会知道,这等于又给秦颂刷了一波声望。

    秦颂将李清照和客人们迎进了院中,因为阳光充足,临时从酒楼里面租来的桌椅便摆放在院子中间,看上去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落座之前,李清照逐一的向秦颂介绍她带来的客人,这里面却没有秦颂知道的名人。

    不怪秦颂的记性不好,更不怪李清照的朋友圈档次不高。

    实际上,从古至今,能在史书中留下姓名的文人,又有几个?难不成除了他们之外,与他们处于相同时代的其他文人就很差劲吗?

    当然不是这样的!

    时势造英雄,同样的,时势出文人。

    秦颂能够清楚记得姓名的南宋文人,除了大名鼎鼎的辛弃疾和陆游,还有就是千古女才子李清照,另外诸如文天祥和岳飞等人,虽然也有耳熟能详的大作流传于世,但他们并非纯粹的文人,而是大宋的官员。

    实际上,就连辛弃疾和陆游,也都做过大宋朝的官。

    在这个时代,许多位列朝堂之上的官员,他们同样也是文坛的名人,创作了不少的诗词,虽然无法跟上面的几位创作的最好的那些诗词相媲美,但也在水准之上,随便拿出来一首,也比后世那些模仿者的水平高出许多。

    唐朝人创作出来的诗,总数加起来几万首肯定是挡不住的。但人们真正记住名字的诗人,也就那么十来个。

    宋朝的人口比唐朝还要多,文化教育比唐朝还要兴盛,而且还涌现出了曲子词这种新兴的格式,只怕大宋三百多年积累下来的诗词总数比唐朝还要多。

    但是,后人记得宋代的诗词名人又有几位?

    估计也就十来个吧?

    所以说,能跟李清照成为文坛朋友的这些客人,虽然秦颂没有听说过名字,但不代表人家就没水平,更不代表“文抄公”出身的秦颂真的就比人家厉害。

    术业有专攻,若论琴棋书画,秦颂就是滥竽充数之辈,但他打死也不会承认这件事情。

    这些人来秦颂家中作客,自然也不是为了来蹭吃蹭喝一顿,他们当中有人希望结交秦颂,进而谋得一官半职,也有人希望蹭个热度,搭上秦颂这个舆论名人的顺风车,为以后出名增加几分机会。

    秦颂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却也笑脸相迎,做足了晚生后辈的礼节,在酒桌上面一点也不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都说花花轿子人抬人,别人想从他这里得到一些东西,他又何尝不会从别人身上得到好处呢?

    酒过三巡,宾主尽欢,秦颂让两个书童给在座的客人们奉上了龙香墨,顿时引得一阵欢呼。

    “哈哈,辅仁真是豪爽!竟然舍得将这样的好东西拿出来分享,今日我等可是赚大了!”

    李清照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龙香墨,但还是被秦颂的大方所感动,于是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这些客人是她发出邀请之后带到秦家来的,秦颂招待的越是周到热情,她自然越是有面子。

    龙香墨还未在临安城内公开售卖,但这种高档货肯定不是谁都有机会入手,今日来秦家作客的这群文化人得了秦颂送上的这种根本难以拒绝的好处,以后谁还不帮着他说些好话?</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