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八十七章 岳飞出兵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八十七章 岳飞出兵

    薛弼,温州永嘉人,政和二年进士,先任杭州教授,后迁监左藏东库。卡Kа酷Ku尐裞網免-费-首-发→【追】【书】【帮】

    靖康之前,曾与李纲议守京城,升任光禄寺丞,后来李纲遭贬,他也受到影响,被派往湖南担任转运判官。

    杨幺在湖湘造反作乱,大肆搜捕追杀朝廷委派的官员,薛弼不像别的文官赶紧弃官逃命,而是继续在湖南一带与杨幺乱军进行周旋,然后转而投奔岳家军,帮着岳飞出谋划策,对付杨幺乱军。

    历史记载中,岳家军平定杨幺之乱时,便是薛弼向岳飞提出了正确的计策,然后以极少的伤亡,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当时,薛弼向岳飞建议说:“彼之所长,可避而不可斗也。今大旱,湖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逐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破坏在目前矣。”

    这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杨幺乱军的长处在于水上,岳家军可以回避而不需要在水上与其争高低。如今正逢大旱,洞庭湖的水位下降明显,若是花钱购买一些木筏,断掉杨幺的水路,然后再用稻草之类的堵塞上游的河流,则可以废掉乱军的长处。到时候派出一支精锐骑兵直捣杨幺的老巢,很容易就能将其捣毁。”

    实际上,类似的建议,秦颂在当阳的时候就已经跟张浚、曲端和刘锜等人在地图上推演过好几回。若非如此,张浚也不会选择在枯水期,忽然决定对杨幺乱军用兵。

    秦颂之所以在给张浚的书信中提及薛弼,就是担心因为他的出现,掩没了薛弼的光芒,使得这位进士出身的谋主没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人才难得,岳飞手下目前猛将已经差不多集齐,但给力的幕僚却只有孙革和于鹏两人,其余诸如李若虚、黄纵、胡闳休、朱芾、张节夫等人,要么还没有加入岳飞的军事集团,要么还不知道人躲在什么地方。卡Kа酷Ku尐裞網

    秦颂并不打算干预岳飞所率领的军事集团壮大起来,因为他想给大宋留一道保命的护身符,万一以后跟赵构翻脸,秦颂悄然离开临安,还得靠岳家军来保护大宋的亿兆黎民百姓。

    有秦颂站在岳飞前面替他拉仇恨,抵挡明刀暗箭,这个时空之中,赵构和秦桧就算再次合谋,第一个想要除掉的主战派也肯定不是岳飞,而是秦颂。

    而想要弄死秦颂,这个难度应该是地狱级的,比一口气灭掉金国、西夏和西辽还要困难。

    因为,秦颂知道别人的手段和底细,而别人永远不知道他的手段和底细!

    而且,秦颂也轻易不会摧毁赵构对他的信任和依赖,除非形势已经发展到了不得不分道扬镳的程度。

    所以,秦颂暂时很安全,而岳飞也很安全,根本不用担心来自于身后的算计。

    凡是敢于算计岳飞的人,秦颂会提前帮他出手解决。

    凡是敢于算计秦颂的人,自有张浚、吴玠、虞褀、杨沂中等许多有识之士出手替秦颂解决。

    岳飞是华夏军人的千古楷模,他在秦颂心目中的地位,要高过卫青和霍去病。

    所以,秦颂不仅要维护岳飞的地位,而且还会想办法让他的丰功伟绩比原本历史中的记载更加辉煌!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秦颂不想大宋将来再出一个悲情的文丞相,他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岳飞成为超越卫青、霍去病的不败战神!

    既然要重塑华夏,那就必然要在这个精彩的大舞台重塑不同面孔的明君、名相和名帅,而岳飞自然是要成为万世敬仰的战神。卡Kа酷Ku尐裞網

    因为,他代表着汉人的骨气和血性,他凝聚了民族的魂魄和精神。

    就在岳飞决定出兵岳州的第三天,一支从长江下游逆流而上的中型船队靠上了江夏的码头。

    率领和指挥这支船队的,便是六十一岁的大学士陈规。

    冬春季节,长江水位下降,水流舒缓,却是利于舟船逆流而上。

    逆流行船,主要靠风帆提供动力,辅以人力划桨,在水流速度快的夏秋季节,甚至还需要依靠纤夫在岸上拉船,才能摆脱急流河段。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朝廷任命陈规为京西南路转运使,他率领一个船队从临安出发,先走运河过镇江入长江,然后从镇江逆着长江一路航行,虽然速度比顺流而下时慢了七成,但也比走陆路节省了许多时间。

    毕竟,这个船队里不仅装载着许多的军需物资,而且还隐藏着一千支处于分解形态的突火枪!

    这个运输路线,是秦颂与陈规商量之后制订的,除了皇帝赵构,没有第三人知道。

    按照秦颂的说法,就算在江面上遇到了万一,到时候可以放一把火烧掉载有突火枪和火药的几只木船,让别人连一根鸡毛都抢不到!

    这只是预防万一,实际上自鄂州至镇江的长江航道,完全处于各路宋军的严格防控之下,并没有第二个杨幺跳出来搞事情。

    乘船的好处就是人不累,陈规登岸的时候,看上去精神矍铄,没有疲态。

    岳飞带着众多手下,亲自到码头迎接,礼节做的很足。

    陈规在江夏停留了两天,第一天夜里便将千支突火枪交付给岳飞,第二天白天进入附近的山中,亲自传授岳家军的将领如何使用和维护突火枪。

    陈规是一位军事技术型官员,他对于突火枪的理解远远超出这个时代的其他人,是最接近于秦颂的那个人。

    在他的教导下,包括岳飞本人,都亲手点火对着远处的人型靶子轰了三枪,枪枪命中,没有落空。

    突火枪是面杀伤型火器,虽然笨重落后了一些,但对付还在使用冷兵器的伪齐军队,已经属于很厉害的大杀器了。

    有秦颂在金州和当阳使用的范例在先,再有陈规老先生的亲自传授,以岳飞和他这些部下的敏锐,完全掌握突火枪的使用特点,并非难事。

    或许,突火枪在他们的手中还能玩出更多的花样呢。

    因为,实战才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检验新式武器性能的最直接的途径。

    拿到了突火枪,岳飞和张宪信心大增,于是相继率军开拔,一支渡过长江向北行进,目标随州枣阳;一支沿着江岸向西南而行,目标是岳州靠近随州的临湘城。

    陈规除了给岳家军带来了新式的火器,还有兵部新制作的军用高清比例尺地图,这也是行军打仗必备的好东西。

    岳飞和手下将领对于新到的地图爱不释手,看着上面用不同颜色、不同字体大小进行标绘的山川、湖泊、河流,感觉原来用的地图简直就是垃圾!

    地图的左上角有一行醒目的提示:此地图仅供参考之用,各路将士需随时随地观察核对,及时查误补缺,做好修改补充!

    地图的右下角还有一行小字:兵部职方司监绘,责任人:秦颂。

    乖乖,这可厉害了,竟然连责任人的名字都明白无误的标注在地图上面,就冲这种负责的精神,就非常值得提倡。

    话说,秦颂远在临安,又没来过鄂州和岳州一带,又怎么指导职方司的绘图师们绘制这一带的新式地图呢?

    秦颂自有取巧走捷径的办法。

    第一,职方司保存的旧式地图虽然没有新式地图清晰明白,但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

    第二,职方司还保存着关于各地地形的文字记载和描述,这也是重要的参考。

    第三,秦颂的脑海里面有重要山川河流的轮廓,可以与旧地图进行相互印证。

    新式地图与旧式地图最大的区别在于比例尺的运用,这是思路上的区别,只要扭转过来,把旧地图转化成新地图就没有想象的困难。

    当然了,秦颂也清楚地图上面向来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才会郑重的在地图上提示,仅供参考使用,具体的行军作战,还要指挥官临机判断,不可迷信地图。

    不管怎么说,新式地图就算存在不足,也比旧地图好用许多,对于在外游动作战的部队而言,提供的帮助无法用具体的金钱和时间来衡量。

    更何况,新式地图更加直观,就算没什么学问的粗鄙武将,也可以很快上手,这也是它受到军中将领欢迎的重要原因。

    大军行至嘉鱼时,岳飞将薛弼请到临时营帐内,客气的向他请教说道:“薛先生曾在湖南担任转运使,对于杨幺乱军比我熟悉,此去岳州平叛,不知先生可有计谋教我?”

    薛弼一路上都在观察岳家军,当他看到岳飞治军严格,所过之处不扰平民百姓,心里便觉得朝廷这次总算是用对了平叛的将领,因此有了替岳飞出谋划策的想法。

    现在,岳飞当面客气请教,薛弼自然不会摆什么高人的架子,而是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对岳飞说道:“这里便是杨幺的老巢宝台山,此地仅靠洞庭湖,三面环水,仅有一条狭长的土路从陆上通到寨中。杨幺乱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各自据寨而守,若是能提前派人去将其中部分招降,扫除直入宝台山的障碍,趁着如今枯水季节,可以如此……这般……”

    岳飞听完薛弼的建议,面露喜色,称赞说道:“薛先生此计大善,若能活捉杨幺,当为首功!”</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