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语点拨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语点拨

    对于沈与求的发问,秦颂觉得对方未必就是故意刁难,因为他看到吕祉、韩肖胄和杨沂中同样流露出了好奇的表情,显然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感兴趣。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就看会在什么事情上露出来而已。

    作为一个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便“飞升”起来的超级红人,人们在关注他的故事的时候,更多的必然是关心他取得成功的途径或者经验。

    假若真的有终南捷径,大家自然是想也去走上一趟。毕竟,省时省力高回报的买卖,大家都想做。

    秦颂决定认真的回答一下沈与求,就算他依然是编故事,但这一次必须把故事讲的圆满可信,省得以后再有人提出类似的问题。

    “沈中丞在汉中应该听说过,秦家的祖上在唐朝的时候,正是凌烟阁挂着画像的翼国公秦叔宝。晚唐之后,兵镇割据,天下大乱,秦家虽然东躲西藏,但始终不曾丢弃祖上流传下来的一些珍贵兵书。”

    “大宋开国,因为担心重蹈晚唐覆辙,因此重文抑武,秦家后人于是更不敢让这些兵书现世,只是督促子嗣从文入仕,避开武将之途。”

    “我少年时,比较顽皮,经常喜欢躲在阁楼上面翻阅家中藏书,无意间发现了家中所藏之兵书,然后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为了防止被家兄发现,我每次都是趁着他不在家中时,偷偷的爬到阁楼上面偷看一段,然后心中强行背诵,再下楼来独自思索琢磨。”

    “长安城破时,我正巧躲在地窖内捣鼓自制的木刀和木枪,因此得以躲过金兵的屠刀。事后,家中被掠一空,除了死去的十八口,空无一人。我放了一把火,将房屋焚之一炬,然后逃到了香泉镇,寄宿在那处破庙之中。”

    “外人只以为我的本事是凭空得来,其实却是谬误。一开始,我并非什么都懂,只是做了改良的行军地图献给吴帅,因此而得了他的赏识和器重,被留在军中参赞军务。”

    “因为跟在吴帅身边,可以接触各种具体的事务,还能查阅各种公文、档案和资料,所以我在那时候开始,将少年时囫囵记下的东西与实际做事两相印证,渐渐的悟出了其中的窍门,进而展示出更多的与众不同之处。”

    “实际上,我既不是所谓的子房转世,更不是天授之才,能有今日这些成就,全靠自己的钻研和不断的学习、借鉴,以及一颗时刻不忘替家人复仇的决心!”

    “金州大战的经过,诸位都听说了,用火药和猛火油混合焚城灭敌的计策,便是我借鉴了《武经总要》上关于南唐猛火油柜的相关记述。”

    秦颂的解释入情入理,上至先祖,下到少年时代的经历,听起来一切都那么的真实,最后又搬出《武经总要》来替自己做背景,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善于学习总结和得之先祖兵书的启发,让人深信不疑。

    毕竟,秦家从唐代的将门变成宋代的读书人家,是有大家都清楚的历史原因,所以家中藏着祖传兵书也就不奇怪。

    毕竟,所谓的祖传兵书,已经被秦颂一把火烧光了,如今想知道上面到底记载了些什么,最终解释权只在秦颂这里。

    以后,秦颂再有新想法或者新玩意冒出来,就可以假托先祖之名,反正谁也没法证明秦颂的老祖宗是不是秦琼。

    族谱已经毁于战火,一切都是秦家人自己说了算,谁还敢站出来质疑不成?

    沈与求得到答案之后,果然不再为难秦颂,等事后秦颂回过味来,才明白老沈在酒桌上这么问他,居然是在提醒他!

    所谓的名声,有好名声,也有坏名声,就算是好名声,也有真假之分。卡Kа酷Ku尐裞網

    如果民间有人不停的神话秦颂,听起来很是霸气牛逼,但其实对于秦颂的仕途并没有好处。

    试问一下,皇帝和大臣们谁愿意真的跟一个下凡的神仙共事?

    大家根本不是一个位面好不好?

    好不容易做出一些功绩,到时候全都归在你的头上,因为你是神仙下凡啊,可以撒豆成兵,点石成金,那还要我们干什么?

    万一哪天你心血来潮,想要改朝换代,老百姓被你鼓动着造反,这还得了?

    真不夸张,真有这么玄乎和邪门。

    往远了说,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带头搞事的就是大神棍张角。

    往近处说,发生在湖湘一带的钟相、杨幺造反作乱,也是摩尼教那帮人装神弄鬼带起来的!

    沈与求身为御史中丞,最擅长的便是弹劾人,从民间各种舆论风潮中寻找攻击官员的线索和把柄,他正是看出了民间舆论有把秦颂神化的倾向,所以才好意出语提醒秦颂一下。

    至于秦颂能否领悟,那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如果连这样的提醒都想不到,以后也就没有忌惮他的必要。

    接下来的酒宴,几人都能找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要么谈论北方的战局变化,要么谈论海上回易的利润和风险,要么谈论李清照新近又做了什么好词……

    等到宴请结束,各自下楼,说几句回见的话,乘上各家等候的马车,就此散了。卡Kа酷Ku尐裞網

    此时,已是夜里戌时,街道两旁的酒肆店铺挂满了招揽顾客的灯笼,将道路照得如同白昼。

    步行逛街的人们在两边的廊檐下面与做买卖的生意人讨价还价,道中的马车在车夫的驾驭操控下缓慢的向前。

    秦颂住的地方跟其余几位不同,从酒楼的后院出来,没多久就与杨沂中等人乘坐的马车分开。

    转过紫阳山,道路上行人渐少,秦颂坐在马车内正回忆刚才酒桌上每个人的说过的言语和动作表情。

    这是他的习惯,在每次与人接触过之后,进行回忆,看能否从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世上最难于猜度的就是人心,而反复的琢磨是接近真相的唯一途径。

    马车行进的很平稳,看起来跟往常的夜晚并无不同。

    然而,就在这平静之中……

    异变,忽然发生!

    两只羽箭,从左边、右边差不多同时射向秦颂乘坐的马车,正好从马车的左右窗户钻进了车厢。

    “敌袭!”

    护卫在马车左右,家丁打扮的护卫们发出惊呼,有人提刀杀向箭矢射来的方向,有人将停止行进的马车团团围住。

    “快,派人向皇城司和御马营报告,秦翰林遇到刺杀!”

    “守住马车,不要让任何人靠近车厢!”

    护卫头领张琦厉声下令,然后一头钻进马车。

    过了片刻,车厢里发出一声凄厉的怒喝。“公子!坚持住!咱们马上去太医局!”

    少顷,马车向着太医局方向狂奔,一股血腥味隐隐的从车后逸散开来。

    手提刀剑的护卫跟在马车两旁高速奔跑,驾车的车夫在马上大声的高呼:“让开!快让开!”

    秦颂的马车,在归家路上受到不明身份刺客的袭击。

    一条劲爆生猛的消息很快在临安城内传播。

    据悉,皇城司和御马营的人接到报告后,几乎倾巢而出,不仅封锁了道路,而且沿着马车遇到袭击的位置,挨家挨户的搜捕可疑之人。

    据说,皇帝赵构听说秦颂遇到刺杀后,龙颜大怒,不仅派出鲁太监前往太医院探视秦颂的伤势,而且给神武卫下了死命令,必须抓住刺客,以儆效尤。

    秦颂乘坐的马车,当天晚上并没有离开太医院,至于秦颂的伤势,则成为禁忌话题,谁也不许问,也不敢问。

    御书房内,杨沂中,冯益,还有一位身份神秘从不在官员面前露面的人物,正面色严肃的听皇帝训话。

    “秦翰林此前便曾提醒过朕,要注意加强对临安城内的安全警戒,防止不法凶徒对大臣进行刺杀和报复,今夜此事便是明证!”

    “前方各路将士正在浴血奋战,若是临安闹出大臣被刺杀的丑闻,尤其是秦翰林身为大宋最有名的抗金英雄,不仅军心动摇,而且让天下人怎么看待朕和尔等?”

    赵构训归训,倒是没有指责杨沂中不该瞎搞什么宴请活动,因为他也清楚秦颂肯定是被人暗中盯上好久了,这次是恰逢出席杨沂中的宴请而遭到暗算。

    无论如何,杨沂中肯定不可能设局针对秦颂,因为这么做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更何况,杨沂中也没有害秦颂的任何动机。

    除非,杨沂中是金国人派到赵构身边的超级卧底。

    几个挨了训斥的头领,此刻心里面把刺客祖宗八代都问候了一个遍,暗暗发誓一旦逮住了人,非得把皮给剥了才解恨。

    太医院内,秦颂将揉着身上一处被箭头撞了发紫的地方,口中抱怨说道:“连个红花油都没有,看来还得自己想办法啊!”

    桌上,几块厚厚的钢板连同秦颂的外衫,正被皇城司派来的人进行检查。

    幸好秦颂出门的时候机警,在外衫下面加了一件用几块钢板拼出来的简易防弹马甲,所以才挡住了刺客从左边窗户射进来的箭矢。

    虽然人没事,但也把秦颂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个时代没有狙击枪,但架不住箭术高明的弓箭手躲在暗处进行远程攻击啊!

    完颜撒离喝怎么死的,如今貌似人家也学会了,用来对付秦颂。</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