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百零七章 一无所知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零七章 一无所知

    秦颂没想到赵构也是一个爱八卦的皇帝,或者说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皇帝。卡Kа酷Ku尐裞網★看★最★新★章★节★百★度★搜★追★书★帮★

    散朝之后,秦颂又被赵构派人从大殿里请到了御书房。

    文武官员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秦颂能够享受到的这份特殊待遇,毕竟秦颂前段时间遇到了刺杀,人虽然没事,但皇帝肯定要单独召见秦颂,说一些安慰的话,同时再聊一些其他的事情。

    “辅仁,抓捕刺客的事情,我已经全权委派给了杨沂中,这事不能轻易的放过,必须要给你一个交待,也是给百万临安百姓一个交待!”

    赵构与秦颂单独见面的时候,没有马上打听秦颂在郑克家帮着人家老婆接生的事情。

    一上来就八卦,岂不是显得皇帝太没水平?

    秦颂也不清楚今天赵构见他的主要目的,但既然皇帝表示要给自己一个交待,作为臣下,当然是要表示感激。

    都说金口玉言,皇帝的一个态度可不得了,那意味着许多人要为之奔波和辛劳,只为事后换来皇帝的满意和认可。

    “臣感谢陛下如此看重,抓捕刺客之事,杨将军亲自到太医院向我问计,我会协助他将此事办得坚决彻底,以此震慑宵小之辈,确保临安城内以后安靖平稳。”

    赵构点点头,对于秦颂亲自参与到抓捕刺客这件事情中来表示认可。

    无论于公于私,秦颂这么做,都有充分的理由。

    于公,大宋的朝廷重臣在回家路上遭遇刺杀,而且指向性非常明确,肯定跟北面的敌国撇不开关系,这要是搁在宋金两国和平时期,是能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大恶性事件。

    当初,金国初立的时候,跟大宋可是平等的盟友关系,那时候两国面对辽国这个共同的敌人。

    如今金国觉得有实力灭宋,所以撕毁同盟之约,频频派兵南下侵掠,行事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对于刺杀秦颂可以说是毫无顾忌,根本不会在乎宋朝君臣的感受。

    至于宋朝可能的反击和报复?

    只能说一声“呵呵”。

    如果宋朝真的有实力进行反击报复,他们的两个皇帝和许多大臣、工匠、百姓们怎么会被一直扣押在北方?

    只可惜,金国人误判了宋朝现在的形势,他们没有想到刺杀秦颂这件事情不仅对两国未来的关系埋下了一个怎样严重的后患,他们只以为解决了秦颂,就解决了一切麻烦和问题的根源。

    于私,无论是谁遭遇了刺杀,心里定然是非常愤怒的,如果不能进行强有力的回击,岂不是让谋后黑手以后还可以毫无顾忌的威胁自己和家人?

    朝会时,虽然没有人单独提及秦翰林被刺杀之事,但所有人都清楚这件事情只是由刺客拉开了开始的帷幕,至于如何结束,却要看秦颂的态度和意志。

    能让敌国不惜人力和财力来进行刺杀的抗金英雄,又岂是易于之辈?

    大家现在保持缄默,并非心里没有想法,而是想亲眼见识一下秦颂的手段,毕竟他在金州时的作为太过匪夷所思,而这次却是在临安城内,在大家的眼皮之下。

    赵构又跟秦颂着重的聊了一些关于北面各路部队与伪齐部队交手作战的事情,大致的情况与大朝会上面几位负责官员汇报的情况差不多,秦颂主要是给赵构鼓劲,让他坚信这一次各路部队必然不会让他失望,更不会出现全面溃败的危险。

    秦颂现在就是赵构的胆,同样的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来和从秦颂的口中说出来,效果完全不同。

    这也是秦颂自进入朝堂后,反复给赵构加深的影响和印象。

    对于一个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变得狐疑多虑的皇帝而言,能给他带来安全感的臣属自身必然也是安全的。

    谈话快结束时,赵构终于把话题转到了秦颂和陈沂前往郑克家中接生的这件事情上来。

    “辅仁,朕听说郑太医的续弦昨日平安生下一个男婴?”

    面对赵构看似闲聊的问题,秦颂心里面可没这么想,因为他面对的可是一位丧子且没有生育能力的年龄只有二十七岁的皇帝。

    万一,因为秦颂发明助产钳帮助郑克夫人顺利产子的事情让赵构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联想,将他恢复生育能力的希望寄托在秦颂的身上,这可就麻烦了。

    虽然,皇帝不能生育是个非常敏感和禁忌的话题,但此时是皇帝主动提起来郑克老婆生儿子的事情,秦颂如果语焉不详,甚至转化话题,那就会降低他在赵构心目中的信任程度。

    但是,该如何回答才能打消赵构的某种想法或者幻想呢?

    留给秦颂思考的时间非常短,几乎就是一个呼吸之间。

    幸好,秦颂对于赵构到底如何丧失了生育能力这个重大问题早就有过深刻的思考,甚至还曾假设过如果让赵构恢复生育能力,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秦颂得出的结果很诛心,但却符合赵构的“人设”和以往的表现。

    绝了子嗣的赵构比能够生育的赵构对于大宋更加有意义,或者对于秦颂心底不断规划和修改的“蓝图”更有价值。

    在矢志抗金的这条路上,赵构随时都有可能调头向后,一旦他有了自己的血肉子嗣,这货为了皇位传承,必然会有更多的顾虑和想法,而这显然对于上下齐心对抗外侮是有害的。

    在苟安求和的这条路上,随着赵构的年龄增加,会越来越容易放下雄心和血性,然后用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筹码,从金国那边换回来一些随时可能变卦的承诺和协议。

    赵构现在收进宫内的养子,虽然血液中流着赵氏的基因,但他是赵大的后人,不是赵二的后人,等赵构退位后,便是由他指执掌了大宋江山。

    而这个养子,庙号为宋孝宗,是南宋真正中兴的一位能力出众的皇帝。

    大宋的皇帝之中,除了开国皇帝宋太祖,就属仁宗和孝宗得到的庙号评价最高。

    仁孝,可是儒家治理天下的最高标准。

    假若,秦颂帮着赵构恢复了传续功能,让他有了嫡亲子嗣,这位才被养进宫中两年的孩童岂不是要面临他的先祖们当初面对“赵二”时的那种危险?

    成了太子“备胎”的这个养子,将来的命运一定非常的悲惨。

    这是一定的!

    这是秦颂推理的结果,所以他心中早已认定了赵构就该成为绝户皇帝,没了儿子的赵构顶多祸害大宋一代人,但若是让他延续了血脉子嗣,那就太可怕了。

    更何况,这里面还有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或者是技术风险!

    以太医院里面如此多的国医圣手,都没能治好赵构不育的毛病,秦颂就算身后有薛真人这位隐世高人帮忙,就算懂得一些后世治疗心理性男痿的方法,就一定能治好赵构的毛病吗?

    这个答案只有天知道。

    毕竟,就算到了后世,人类医学水平高度发展的时代,已婚夫妇不孕不育的情况依然屡见不鲜,并非个例。

    秦颂不能让赵构有任何这方面的幻想,因为给了他幻想却不能实现,到头来只会让秦颂倒霉,而且是倒大霉。

    从古至今,帮人不成反结仇的例子比比皆是,而赵构的身份天然具备翻脸赖账找麻烦的优势,所以秦颂不能对赵构抱任何幻想,就算他现在表现的很亲切,很诚恳,很器重秦颂。

    当赵构开口问及昨日发生在郑克家中的事情时,秦颂几乎看不出什么犹豫或者异常,马上如实的回答说道:“此事说来也是巧了,臣发明出来的助产钳,原本是要用在长公主创办的妇婴养护院的,结果赶上郑夫人比预产的日期早了十几天分娩,然后就用上了,正好替助产钳的用途做了一次最好的广告!”

    “辅仁果然博学多才,当初在西军之中便开始推广伤后包扎和急救之术,前些时日杨沂中的祖母来了临安,结果又从你家传出了一道养生汤,如今更是发明出了可以帮助孕妇顺利生产的助产钳!”

    赵构嘴上夸着秦颂,眼神显得有些不正常的炽热,他想秦颂应该能从自己的眼神里面读懂一些内容。

    难不成,让朕亲口说出自己不举的尴尬情况,然后询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

    秦颂又不笨,就算赵构的眼神不能传递话语,但他一会提及在西路宋军那些先进的战场急救之术,一会提及秦家密不外传的养生汤,肯定不是在向秦颂炫耀自己的情报收集有多准确,因为皇帝手中掌握的秘密力量,别说是弄到秦颂这些信息,就算更加隐蔽的都不在话下。

    赵构这么说话,无非就是想说秦颂跟他见过的别的国医圣手不同,但绝对是懂得一些先进医学技术的高人,既然连妇女孕育这么生僻的方面都有所涉猎,作为成年男子,是不是也研究过“重振雄风”之类的医学问题呢?

    可不要小看了“重振雄风”之术,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后世,那都是关乎无数人家庭“幸福”的大事!许多人不惜耗费重金,就为了恢复活力,哪怕是为此当试毒的“药人”都不怕。

    秦颂看着赵构的双眼,只用一句话便将赵构冒出来的某种念头彻底打消了。

    “臣对医学之术的钻研都是些野路子,虽然有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发明,但臣至今未经人事,所以对某些方面一无所知。”

    对不起,皇帝同志,哥现在还是个新手,至于你为什么不能要孩子,这种问题,还是不要拿出来为难咱了,因为就算没有吃过猪肉,也得见过猪跑才行,而咱还真没有见过!

    你手下不是有一些专门负责秘密刺探臣下家庭情报的探子嘛,如果连玉娘至今还是待嫁之身都弄不清楚,还有脸跟我在这吹牛?</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