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百二十二章 赤胆忠心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二十二章 赤胆忠心

    兵权不是随便就能往外交的,更不是想收就能收的回来。卡Kа酷Ku尐裞網免-费-首-发→【追】【书】【帮】

    李横既然当着部属的面,将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陈规,那么只要陈规还在襄阳一天,只要陈规不主动将兵权还给他,李横都得服从陈规的调遣。

    这涉及到做人的信用问题,更关乎契约精神。

    如果换一个威望不高的人,未必敢接李横交出来的兵权,但陈规却不在此列。

    当年李光没有带多少人马,便能当着韩世清众属下的面将他从宣城绑到临安受死,如今的陈规同样可以当着李横属下的面收拾他。

    人心隔肚皮,谁知道李横的这些手下是不是真的拥戴他呢?

    当初桑仲不就是被自己的副将霍明直接做掉的嘛!

    因为看清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就算李横刚刚交出兵权心里就后悔的要命,但也只能咬紧牙关认了这事。

    张宪和王承各自率领的兵马,定然不是看在他李横的面上来救援襄阳,他们虽然没有进城,但陈规如果在襄阳城内出了事情,李横第一个倒霉。

    更何况,解潜已经带着增援的部队和粮草进了襄阳,陈规完全可以依靠解潜来制衡李横。

    实际上,李横还是没有完全猜透陈规的心思。

    逼李横交出兵权,只是陈规顺势而为,并非事先计划好的步骤。

    在陈规看来,像李横这种盗匪出身的兵头,如果不加以约束和限制,就算一时能帮着朝廷抵御外敌,但却不可靠,说不定在你觉得天下太平的时候,就突然叛乱投敌,然后让你一脸懵逼,被坑的连话都说不出来。

    当初,李成和孔彦舟之流,不就是首鼠两端,毫无节操,有奶就是娘,说反叛就反叛嘛。

    因为李横交出兵权,陈规成了襄阳保卫战的实际指挥官。

    为了防止原属李横的部队与前来增援的解潜所部在城内发生矛盾冲突,陈规特意将李横和解潜叫到一起,给双方划定了地盘,以襄阳城南北轴心大街为界,其中李横的部队在西城区,解潜的部队在东城区。

    随后,陈规派了一位名叫田浩的裨将,携带了一批粮草和军资出城,与前来增援的张宪取得联系,向张宪转达了陈规的感谢和慰问。

    张宪在鄂州的时候,便与陈规见过,若说他这次突然率军攻击李成的东侧没有事先得到陈规的授意,估计没有人会相信。

    田浩是襄州本地人,字茂义,据说是三国时代著名谋士田丰的后人。

    他本来是襄阳城内的一名刀笔小吏,靖康之乱后,襄阳成了四战之地,屡次易主,为了保护家人,田浩先是投靠桑仲,桑仲死后又投靠了李横。

    陈规来到襄阳后,暗中留意和选拔可用之人,得知田浩这几年一直在想办法保护城内平民百姓,便生了爱才之心,将他从李横那边要了过来,如今更是委以重任。

    张宪与田浩在柜门关附近相遇,得到了粮草补给之后,便将部队驻守在柜门山钥匙坡一带,正好隔着汉水与襄阳城相互呼应。

    柜门关不是鬼门关,此关因为坐落在形似柜门的山下,因此得名。

    田浩顺利完成任务,带着运输队返回襄阳。陈规又让他携带一些粮草军资出城向西,寻找王承藏匿的落脚之地,同样转达他的感谢和慰问。

    田浩是本地人,对于襄阳周边的山川地形非常熟悉,因此没有浪费太多时间,便顺利的找到了王承。

    王承向田浩询问了襄阳城内的情形,得知陈规已经完全控制局面,心里顿觉轻松不少。

    他是一点都不想跟李横这种猪队友合作,因为自从见识过秦颂派出的那几个手下后,王承的眼界已经变了。

    当初,王承独守渡口镇的时候,雷灿和常余庆等人奉秦颂之命前来协助他,这两人做起事情来,那叫一个干脆利索,王承根本就不用操心。

    陈规让田浩给张宪和王承转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那就是暂时维持目前的局面,不要冒然向北前去攻击李成,只要保证襄阳的安全,战略性的反攻,还需等到张浚平定伪楚的战事结束之后。

    不得不说,陈规确实是个精通军事的文官,他虽然不曾与张浚见面,却将张浚的心思猜的清楚无误。

    打退李成的进攻,只是一盘开胃菜而已。

    完颜宗弼率领的金国大军至今没有动作,谁也不知道他的心里打着什么主意,在张浚和岳飞没有率军北上之前,冒然向北进攻,只会徒增己方伤亡,并不能扭转敌我双方之间的攻守态势。卡Kа酷Ku尐裞網

    襄州战场上失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完颜宗弼这里,他在心里暗骂刘豫手下尽是草包的同时,却也不能再给李成施加压力。

    完颜宗弼分别派了手下在三路伐宋的部队中督战,刘麟、李成和孔彦舟等人是否用心,逃不过他的耳目。

    比较下来,虽然孔彦舟取得的进展最大,但却是最滑头的一个,而李成反倒是三路部队之中打的最卖力和拼命的一个。

    虽然看不上齐国这些由汉人组成的杂鱼部队,但宗弼现在也不敢托大,亲自带着部队赤膊上阵,用金国的主力部队跟宋军交战。

    这次攻宋行动,声势不可谓不浩大,出动的兵力远远超过以往,但宋国的反应却远远不像以前那样慌张,反而表现的非常镇定。

    最让宗弼恼恨的是宋国那个怂包皇帝不知道是吃了什么药,竟然委任李纲来全权负责前方的战事,还把几个仇视金国且不怕死的文官全都送到前线督战。

    据确切的情报显示,张守、李光、陈规、陈最这几个宋国文官,都是那种不爱钱、不怕死的硬茬。

    关键是,这几个文官的能力一个比一个强,全都是懂兵的,他们到了前线之后,不仅没有给负责作战的武将造成什么掣肘,反而尽心辅助,查缺补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李纲,便让完颜宗弼警惕不已,如今再加上四个强力辅助,这次的伐宋行动,前途有些黯淡啊……

    完颜宗弼一直不曾出手,既是想继续压榨刘豫的手下在前方跟宋军损耗,同时也是想再观察一段战场形势,再做决定。

    反正,死的都是汉人,不管是刘豫的人,还是宋军,对于金国而言,都是好事情。

    对于谷神完颜希尹向当今皇帝提出的将北方的猛安谋克户内迁到黄河以南与汉人混居的建议,完颜宗弼是赞同的。

    这对于金国巩固新占领的宋国疆土有着长远深刻的影响,一旦向南迁移的猛安谋克户达到数量,就可以废掉刘豫,将刘豫现在控制的地盘尽数划入金国版图。

    估计,就连刘豫本人也清楚,他不过是大金国推出来的一个傀儡,迟早是要被丢到一边的。

    李成这次如此拼命,应该也是看清了伪齐最终的结局,所以有意在完颜宗弼面前表现,等以后伪齐被废后,就可以投奔金国主子,然后在金国寻个好官职。

    为了安抚李成,完颜宗弼特意派了手下韩常携带了一批粮草和军饷,从唐州赶往穰城进行慰劳。

    反正,这些粮草也是刘豫从后方输送来的,上面沾满了汉人的血和泪,如今送给李成使用,完颜宗弼一点都不会觉得心疼。

    当初,完颜昌等人建议让刘豫在黄河以南的新占地盘上面充当傀儡时,完颜宗弼还有些不喜,但这几年的经历让宗弼改变了这种看法。

    在猛安谋克户没有大量南迁之前,扶持投降的宋官来管理宋国丢失的国土,应该是过渡时期最省心省力的办法。

    宋官当中虽然有李纲这样的硬骨头,但更多的还是刘豫、杜充这样的投机分子,若非如此,大金国也不会轻易就占领了宋国如此多的疆土。

    李成见到韩常后,感激涕零,发誓这一次不把部队打光,决不回头。他还向韩常解释了自己退回穰城的理由。

    “襄阳城经过李横那厮的加固,更加易守难攻,我的麾下兵马虽然比他多,但若是一味的强攻,除了徒增伤亡,未必能够奏效。还请韩将军回去后替兄弟在大帅面前美言几句,就说我在穰城稍事休整,将伤兵安顿好之后,会亲自率领主力从湖阳方向偷袭随州,绕到襄阳的东南方向,切断襄阳的粮道,让襄阳成为一座孤城!”

    李成剩下的话没说,但韩常听得懂。他的意思就是到了那个时候,完颜宗弼如果想拿下襄阳,便可以亲自带兵来取;如果目标不是襄阳,也不用担心宋军从襄阳方向出兵,造成威胁。

    在韩常看来,这个李成算是刘豫麾下不可多得的将领,以后就算投靠到宗弼大帅的麾下,也能有个好前程。

    “李将军放心,你的一片赤胆忠心,大帅都看在眼里。这次回去,我会仔细将穰城的情况向他汇报,至于下一步的仗该怎么打,在没有得到大帅的明确指示之前,你便自己看着办吧。”

    送走韩常,李成黑着脸回到自己的住处,将几个心腹手下喊到面前,交待说道:“咱们已经没有机会回头,刘豫在河南的好日子无法长久,所以这次攻宋便是兄弟们向金国交一份投名状的好机会,具体该怎么做,相信不用我多说!”</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