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百二十三章 答疑解惑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二十三章 答疑解惑

    乱世之中,个人的力量总是那么微不足道,只有抱团才能提高生存下去的几率。★看★最★新★章★节★百★度★搜★追★书★帮★

    李横和李成同一个姓,出身也相似,都是横行乡里的强人出身,也都曾接受宋廷的招安,但如今一个还在替大宋效力,另一个却在盘算着如何抱上女真主子的大腿。

    或许,李横心里的真实想法未必就比李成高尚多少,他在襄阳的顽强抵抗也是被陈规逼着做出来的行为,但他确实表现出了忠义的一面,因此也会得到跟李成完全不同的命运结局。

    襄州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看起来是防守的一方实现了目标,但进攻的一方实力仍在,后面的战斗还有得打。

    这种国战,要么是一方彻底将另一方消灭,要么是达成停战协议,否则会旷日持久的打下去,有时候甚至会长达几十年。

    秦颂向赵构提出“防守反击”的战略思想,正是看清了宋金之间短时间难分胜负的本质,所以才会引到大宋采用这种最节省人力和财力的作战方式,以此消耗金国和伪齐的战争潜力。

    目前来看,秦颂的战略已经奏效。

    从东到西的千里战场上,虽然大宋都是在严防死守,但投入的总兵力不到伪齐和金国联军的一半,而士兵的伤亡总数更是降到了历次交战以来的最低。

    若是这次大战从一开始没有确定战略目标,各路部队乱哄哄的全都开赴前线,虽然看上去阵势强大,但在战场上的表现未必就比现在更好。

    更何况,大宋等于是内外双线作战。

    杨幺乱军已经成了威胁大宋心腹之地的重大隐患,如果坐视不理,以杨幺和刘豫暗中勾连的情况来看,他肯定会给北面作战的宋军造成许多损害。

    张浚的部队,还有岳飞的部队,是结束整个战事的决定性力量,而他们如今却被杨幺拖在了洞庭湖一带。

    好在赵构和朝中大臣们这次稳得住心神,将该派的人派出去之后,便安静的看着各路部队发挥,并不随意的进行干扰。

    而且,这次兵部的辅助做的不错,不仅给各军送上了新式的军用地图,更是派人送来了突火枪这种新式火器。

    有心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变化的发生,其实跟一个人有关。

    因为皇帝的想法变了,所以他才会同意委派李纲和其他几位能力突出的文官上前线。

    这只是表明现象,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秦颂影响了赵构,让赵构在短时间内改变了态度和认识。

    这种本事,不是谁都有的。

    赵构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更不是没有脑子的笨蛋,想要改变他的认知和看法,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变化不仅发生在朝堂之上,变化还发生在西北绵延上千里的山区之中。

    新上任的秦州知州宇文师瑗,是在二月初抵达秦州的治城成纪。

    未到成纪之前,宇文师瑗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虽然这个差事是秦颂帮他运作来的,但秦颂如今人在几千里外的临安,也不可能顾得上秦州的事情。卡Kа酷Ku尐裞網

    他和康凌只以为大战过后的秦州会是一片废墟和狼藉,然后就是饿的面黄肌瘦的流民充斥在城内,社会秩序混乱不堪,民众与复兴军的士兵常常因为争夺利益而发生流血冲突……

    只是,真的到了成纪,亲自到各处巡视过一遍后,宇文师瑗和康凌才明白他们当初的想法有多么幼稚可笑。

    用一句“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来形容如今的秦州,并非夸张,而是真实的写照。

    所有的集镇和村庄,都成立了名为军管委员会的组织,其中既有负责防卫的军中头目,也有在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老和士绅,甚至还有打猎和种庄稼拿手的行家。

    这个军管委员会的权力很大,不仅负责治安缉盗之类的事情,还负责组织民众恢复生产,甚至连孩童入学堂读书的事情,都有人专门盯着。

    自古以来,都是皇权不下乡,可在秦州,民众似乎忘记了皇权,但却有军管委员会这么个奇怪组织直接深入到了乡村,将权力运作的淋漓尽致。

    据说,因为前一段时间在秦州开展了大规模的锄奸行动,所以整个秦州现在基本上找不到地主了。

    宇文师瑗不知道王世雄打着锄奸的旗号,抄了多少富户的家,但从复兴军颁布的政令来看,身处底层的穷苦百姓这次成了最大的受惠者。

    因为秦州消灭了地主,所以秦州境内的田地全都变成了复兴军的军产,然后复兴军又把这些田地按照州内的人头数,平均的分配了下去!

    也就是说,现在秦州只有一个超级大地主,便是复兴军。

    但是,因为复兴军已经明确张榜公示,今年不收田租,明年只收一成的田租,而且还施行保护价收购粮食,确保所有种田的农户能够渡过眼前的苦难。

    这样的政策,饶是宇文师瑗家中藏书十多万卷,却是闻所未闻。

    除了地租极低,还有保护价收购粮食这些保护农民的措施,让宇文师瑗和康凌更加不解的是复兴军竟然废除了其他的各种苛捐杂赋,除了在集镇上进行商货交易时会收取一定的交易税金之外,竟然没有徭役和月桩钱这些令百姓叫苦不迭的搜刮名目。

    复兴军有好几万人,都是不事生产的职业军队,就靠这点田租和税赋,以后的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吗?

    带着各种疑惑不解,巡视完毕的宇文师瑗找到王世雄,希望能从他这里得到真正的答案。

    “王统领,这段时日,我和康判官走访了成纪、陇城、清水、天水等多处地方,看到的景象令人倍感振奋,但亦有诸多的不解之处,今天便明白的说出来,还请王统领不必遮掩,将真实的原因和想法告知于我。”

    王世雄自然清楚宇文师瑗和康凌来到秦州后的行踪,也对两人的疑惑不解十分理解。

    毕竟,当初他在接到秦颂的密信时,也是琢磨了好几天,然后还专门回天云寨一趟,与寨子里的几位委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之后,才下定决心,在秦州推行秦颂提出来的“分田到户,集体结社”的政策。

    “宇文知州不必谦虚客套,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宇文师瑗对王世雄这个态度还算满意,于是开口问道:“第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王统领,为了将秦州的土地全部收归复兴军所有,借着清除金国内奸的名义,你们错杀或者冤杀了多少本地的富户和地主?”

    王世雄料到宇文师瑗的提问会很犀利,但是没想到会犀利到这种程度,简直是奔着要害毫不留手的就是重重一击。

    不过,既然宇文师瑗敢开口问,王世雄就敢告诉他真相。

    “首先,我得承认在这次的锄奸行动中,肯定存在错杀和冤杀的情况。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被错杀和冤杀的地主只是极个别的情况,绝对不是普遍现象。”

    王世雄说到这里,起身从案头拿起一份内部卷宗,递给宇文师瑗。

    “宇文知州可以看看这份内部统计材料,秦州的人口总数本来就少,可耕种的田地也不多,能够称为地主的大户也就一百多家,其中有一半在富平大战前后便变卖了田地举家南逃,剩下的有一些在金军打过来时被杀,还有一些投靠了伪楚刘豫,还有一些则是躲进山中避祸。”

    “我们在公开审判这些罪大恶极的地主之前,发动民众举报和揭发他们往日犯下的种种罪行,在进行了调查核实之后,再按照首恶、从犯、以及不知情妇孺家属三种情况进行判决。”

    “在秦州真正被处决的地主和他们的家丁爪牙,共计一百七十四人,其他有牵涉的人,以罚没家产为主,并不进行额外的惩罚。”

    “因为时间短,为了尽快将土地分配下去,所以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不肯配合的地主,这种情况下,难免出现误杀和殃及无辜民众的情况。”

    王世雄一脸坦然,将当初“锄奸”的过程详细的告诉了宇文师瑗。

    “如此说来,尚在情理之中。”宇文师瑗轻轻颔首,接着又问道:“那么,那些被罚没了财产的地主家眷,她们丧失了一切,这跟杀了他们有何区别?”

    王世雄摇头,笑着说:“区别还是很大的。这些人,只要不反对我们的管辖,我们也会按照人头分给他们田地啊!只不过,以后需要他们自己出力劳作,而不是雇佣长工给他们种田。”

    “这些人以老弱妇孺居多,就算你给他们分配了土地,他们也没有能力耕种啊!”

    “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才要组织身处乡村底层的民众结成互助合作社,将耕牛、耕马和大件的农具租给合作社使用,让他们共同承担风险,渡过眼前的危机。”

    弄清楚了第一个疑问,宇文师瑗的脸色好看了不少,他又接着问王世雄:“现在我问第二个大问题。复兴军如今家大业大,你们每年就收那么一点田租和商货交易税金,既要养活自己,还得给我们这些干活的官吏发薪水,难不成你们的手里有个聚宝盆?”

    “哈哈……”

    王世雄被宇文师瑗这风趣的说法惹得大笑不止。

    “宇文知州说笑了,聚宝盆我们确实没有,但是复兴军有自己来钱的路,而且做的是利国利民的正经行业,所以您就不必为没有钱花而担忧了!这么说吧,请您来,主要就是帮着我们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避免有人从中贪腐和渔利。”</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