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百二十五章 开天辟地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二十五章 开天辟地

    糜壤堡坐落在清水河的西岸,距离清水县城不到二十里,是远近有名的一个产粮的大堡。http://.shanjue

    前些年,天下没有大乱的时候,堡里有三百多户人家,其中多数都是给地主葛大家做长工的雇农。

    后来,金军打了过来,消息灵通的本地住户提前带着金银细软往南逃,地主葛大也将两个儿子和家中女眷送往兴元府避祸。

    再后来,凶神恶煞的金国军队开进了清水县城,烧杀抢掠一番过后,将城池丟给随后而来的伪齐刘豫委派的官吏进行管理,然后糜壤堡的百姓便觉得忽然坠入到了无边的地狱之中。

    短短四年时间,糜壤堡死了一百多人,其中真正因为生病无法医治死去的连一成不到,其余的都是被压榨迫害而死。

    地主葛大家里有钱有粮,虽然破费不少,但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时常帮着清水县城内的官吏们欺压堡内的民众,日子过得更加滋润。

    以前,大宋朝廷委派过来的宋官虽然也有贪鄙的,但顶多是暗中做些手脚,光明正大害民的事情却是不敢做的。

    清水县隶属秦州知州衙门管辖,而秦州知州是朝廷直接委派过来,度过书的大头巾不管心里怎么想,至少一个个嘴上都把忠孝仁义挂着,在任上还得提防着负责巡察的官员来考核政绩,而类似人口户数增减、适龄学子考取功名的人数、每年上交的钱粮税赋等等,都是考核的重要内容。

    所以,前些年在宋朝官员管理下的秦州、清水县和糜壤堡,人们的日子还能过得下去。

    前年,五十多岁的葛大,还强娶了隔壁静戎寨一户人家十六岁的女儿做小妾。

    堡内凡是敢于站出来跟葛大理论的人家,下场都很惨,有的被强征劳役,有的被加重了钱粮税赋,总之能够顶着葛大的算计不家破人亡的只是少数。

    荆根生今年只有十三岁,有个九岁的妹妹。

    他的父亲前年被金狗强行抓走服劳役,后来累死在了渭水岸边,尸首直接被金军扔进河里喂了鱼。

    他的母亲去年被葛大家养的打手调戏侮辱,事后跳河自尽,魂魄从清水河流进渭水,然后去寻他父亲去了。

    荆家在糜壤堡内属于外来户,没有亲戚朋友,荆根生的父母在两年内相继去世,两个孩子顿时没了依靠,眼看着就要饿死。

    因为害怕葛大继续加害,头脑聪明的荆根生便带着妹妹去成纪城内乞讨,就这样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竟然挺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

    三月初的成纪,天气已经有些暖意。

    这天一大早,住在半塌的土地庙内的荆根生,喊醒满面抹着锅底灰的妹妹,准备开始新的一天的乞讨生活。

    令荆根生意外的是,糜壤堡的燕大叔竟然带着几个人找到土地庙,要带着他和妹妹回家分田地!

    燕大叔是个善良的人,当初荆根生母亲跳河之后,遗体就是他帮着从冰冷的河水中捞起来的,丧事也是他帮着张罗操办的。

    “燕大叔,我家是葛大家的长工,在糜壤堡哪里来的土地可分?”虽然是熟人,但见惯了世态炎凉和各种丑恶的荆根生,还是把妹妹护在身后,露出了警惕的眼神。

    燕大叔伸手在荆根生乱成鸡窝一样的头上揉了几下,露出怜爱的眼神,语气和蔼的说道:“看看这孩子,被害成啥样了,见了熟人都怕得发抖。”

    旁边,燕大叔的儿子大着嗓门告诉荆根生:“哈哈,根生,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葛大那个恶贼,还有他家那些恶奴,已经被复兴军当众处决了!葛家所有的财产和田地充军,凡是糜壤堡的住户,不分大人孩童,都能按人头分田地!”

    荆根生张大了嘴,眨巴着眼睛,一时之间,根本无法相信这是真事。

    好说歹说,燕大叔终于把荆根生兄妹两个从成纪城内领回糜壤堡。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小的荆家兄妹两个,见证了这个时空中注定会被铭记史册的一次分配和结社。

    复兴军派了一个小队进驻糜壤堡,专门负责这里的分田和结社事务。

    因为荆根生家是受到地主恶霸葛大迫害最为严重的几户之一,所以不仅分到的田地位置最好,而且还有一头耕牛、两只羊羔和五石粮食的补偿。

    荆根生不识字,当他作为荆家的户主,拉着梳洗打扮干净的妹妹,走到复兴军战士们摆在堡中央的长案前摁手印时,哭得声嘶力竭,让围观的人无不落泪。

    “荆娃子,这是你家的田契和地契!以后要记住了,这是复兴军长期租给你家耕种的田地,你没有权力转卖给别人,若是以后户口迁移到别处,需将田契和地契上交,才能办理迁移。”

    “只要你拥护复兴军,不做背叛复兴军的事情,谁也没有权力把你手中的田契和地契收走!你拿到手中的田契和地契,只是一份纳粮凭证,清水县衙和秦州知州衙门内都有备案,以后万一因为火灾、鼠咬、虫蛀等不可抗力造成凭证损毁,不要惊慌,可以去县衙进行补办……”

    负责政策宣讲的战士,原本就是清水县本地人,所以说话的口音大家都听得懂,他讲的每一个字,如同刀劈斧凿一般,深深的刻进了糜壤堡上千农民的心间。

    分田地的事情刚结束,堡内便组织了一次选举大会,在复兴军土改工作队的指导下,堡内的民众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推选出了一位社长,五个生产组长,照顾过荆根生兄妹的燕大叔被选为他们这个组的组长。

    接下来,工作队又指导各组进行结社。

    所谓结社,便是田地相邻或者住宅相邻的农户,自愿组合在一起,共同使用大件的农具,相互帮助着进行耕作生产,然后内部协商分配收获的一种形式。

    荆根生兄妹俩虽然连半个劳力都算不上,但他家分到了一头牛,田地的位置又紧靠着清水河,不仅肥沃,而且便于灌溉,所以想跟荆家结社的人有不少。

    燕大叔的儿子跑来找荆根生,向他许诺了诸多的好处,希望荆根生能与燕家和另外几户结在一起。

    “根生兄弟,我爹的为人,你还不清楚?以后他肯定会处处照顾着你们兄妹俩,你现在年纪还小,下地劳作的事情,全都包在我们的身上,你和姜生妹子两个平时只要帮我们送个水,在晒谷场上看着鸟雀,指定不能让你们累着了!”

    一半出于感激,一半出于信任,荆根生接受了燕大叔儿子的劝说,决定与燕家结社。

    两天之后,整个糜壤堡的三百四十七户人家完成结社,所有人集中在堡中央原本属于地主葛大家晾晒粮食的晒谷场上,听讲台上面复兴军土改工作队的负责人宣讲结社后的义务、责任和分工方式。

    “大家要记住,各社之间不能因为争水、争晒场这些事情而发生械斗,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先由所在生产组的组长出面解决,如果觉得组长解决不公,可以向社长反应,请社长出来解决!”

    “穆队长,若是社长也解决不了呢?”

    台下有百姓大着胆子向工作队的穆阿凡提问。

    穆阿凡伸手示意提问的人盘腿坐下,然后大着嗓门对下面吼道:“如果觉得社长出事不公,不能尽到职责,你们可以去清水县衙反应情况!到时候,县衙会派人来进行调查取证,如果情况属实,社长免职,然后重新进行全社推选!”

    “这个规矩好!”

    “真的好啊!”

    台下的民众,还不懂得用鼓掌来表达赞同和喜悦的心情,所以只能用各种说好的语言来表达。

    类似糜壤堡内这样的分田结社运动,同时发生在秦州境内的各个村寨和堡内。

    所有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并不清楚他们进行的这场运动有着怎样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但很多时候,历史便是如此默默的被平凡的人们创造着。

    因为心里也不托底,所以复兴军的高层被分到了成纪、陇城、清水、天水等县城,亲自负责临机处置分田结社过程中的突发情况。

    驻守在各地的复兴军,保持一等备战状态,只要接到命令,马上就能赶往事发地进行处置。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直到工作队全部撤回,复兴军高层担心的事情并未发生。

    据回来的各个工作小队汇报,分田结社期间,各地还是发生了一些矛盾冲突,但当地民众都不想把“家丑”传扬出去,自己坐下来就把问题给消化和解决了。

    比如,有的人家一开始贪图分到的土地面积,所以挑那些评等差的那些下等田地选,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又反悔了,想要离家近或者离水源近的田地,可是整个分田地的环节已经结束,大家都当众摁过了手印,所以肯定不能为这个别家户推翻整个分配结果。

    这时候,社长和组长就会出面,既给反悔的人家做工作,又给分到好田地的人家做工作,然后大家各退一步,在本社内部进行调整,把矛盾妥善的解决了。

    宋人的智慧,比“我大清”统治下的农民们明显要高,遇到这种小纠纷,根本不需要官府出面,内部就能消化解决。</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