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百二十六章 秦凤路志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二十六章 秦凤路志

    相较于秦州境内有限度的土地制度改革,其实隐藏在小陇山深处的天云寨才是真正的样板,或者称其为复兴军的一块“试验田”。卡Kа酷Ku尐裞網★首★发★追★书★帮★

    小小的天云寨,虽然人口数量被限制在五千以下,但整个寨子里面完全实行的是集体共有的分配方式,至今已经过去三年,运转良好,展示出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极高的生产效率。

    虽然,天云寨是复兴军的“亲儿子”,享受了许多制度上的福利,但若是寨子里面的人坐吃山空,只想着让复兴军给他们提供各种物资和粮食,却没有反哺复兴军的能力,估计也无法长久。

    实际上,天云寨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始终走在这个时代的最前面,虽然它隐藏的很深,就连复兴军中后来加入的战士们都不知道在哪里,但关于的故事和传说加起来已经有好几个箩筐了。

    天云寨内一开始没有田地,在大家的辛勤劳动下,原本的荒坡和灌木丛消失不见,变成了层层叠叠的梯田和整整齐齐的旱地。

    因为规划在先,寨子里面适合开垦为田地的位置,经过三年持续不断的抬田、除草、补墒和积肥,如今都已经变成了能够长出庄稼和蔬菜的土地。

    然而,即使如此精打细算,以寨内的土地,也是勉强能够供养五千人的长期生活所需。

    幸好山中出产丰富,不仅有各种猎物、杂蔬和野果作为补充,还有一些向阳的山坡具备开垦成为土地的潜力,只要统筹得当,食物还是不用担心的。

    寨内因为地形所限,没有继续扩张的条件,但是寨子里面的人可以在寨子外围的山区继续开垦田地,活人总归不会被尿憋死。

    除了天云寨,复兴军后来还在小陇山和大陇山中又开辟了两处秘密据点,虽然地形跟天云寨没有相似之处,但管理和运作的模式却基本上是从天云寨平移过来,所以就算是天云寨的老人来到这两处地方,也会觉得熟悉。

    第二处据点被取名为葫芦寨,因为山谷内的地形似葫芦而得名。当初,王世雄就是在这里设伏,活捉了韩常和他带进山里来的几百手下。

    第三处据点,已经出了小陇山的范围,深入到北面的大陇山之中,因为背靠着一处状如卧虎的山崖,因此被取名为伏虎寨。

    伏虎寨以及出了秦州境内,是复兴军打进渭州与德顺军之间的一根钉子,作用跟当初的天云寨相似,既承担着吸收附近民众前来投奔的功能,又是以后夺取渭州和德顺军的桥头堡。

    复兴军在没有占据伏虎寨之前,这里常年盘踞着一伙山贼,当时吴奎志带着新兵来这一带拉练,然后搂草打兔子,将这窝山贼全部消灭,接着理所当然的留下一些士兵,将这里彻底控制住。

    德顺军听起来像是一支军队的称呼,但其实不然,只是宋代行政区划中的一种称谓。

    宋代的行政区划实施三级制,最基本的是路——州——县;州级单位有府、州、军、监,府地位最高,州次之,军、监更低;县级单位有县、军、监。

    名义上,最高一级为路。

    从上面的划分来看,有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军和监这两个行政级别,既可以与府和州平级,又可能要比府和州低一级,这是为何呢?

    原来,宋代的“军”和“监”有两类:领县的或不领县的。

    “军”作为一种行政单位,始于唐,当时称为“军镇”,属军事系统,多设在边区,只管军队不管民政。五代时,军不仅管兵马,也辖有土地、民政,但各军、监皆不辖县。

    到了宋代,军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监是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性的管理机构,五代初已开始出现,也在宋代才演变成地方行政区划单位。

    领县的军监与府、州同级,都直属于“路”,但实际地位则要低于府和州;不领县的军、监与县同级,同隶于府或州;所以,宋代县级以上、路级以下的区划单位有府、州、军、监四类,县一级的区划单位有县、军、监三类。

    作为地方行政单位的军,其长官或称知军,或称军使。军使与知军在名称使用上可以相互取代。

    据《宋史》记载:“全国共计四个京府,三十府,二百五十四州,一千二百三四个县”。

    由于路一级的军、政、财、监四权分散,无统辖各权的职官,所以宋朝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员始终没有正式形成三级制。

    因而,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实际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长官任用上,逐步采用差遣制,地方官均以中央官吏派出任“知某地事”,高级官吏则称“判某地事”。

    秦凤路的路治便设在秦州的成纪,而得名则是因为秦州和凤翔府。秦州和凤翔府都被渭水穿过,其中秦州位于吴岳山以西,凤翔府位于吴岳山以东,中间夹了一个下州陇州。

    大宋建国之初,秦凤路治下只有凤翔府、秦州、阶州、陇州、凤州、成州、泾州、原州、渭州、熙州、镇戎军、德顺军、通远军。

    后来又增置河州、岷州;元丰四年置兰州;元符二年置会州、西安州、湟州、鄯州;元符三年废鄯州;建中靖国三年置廓州、西宁州,升通远军为巩州;大观二年置洮州、怀德军、积石军;政和六年置震武军;宣和元年湟州更名为乐州。

    建炎四年,也就是秦颂来到香泉镇的那一年,除阶州、成州、岷州、凤州、洮州,秦州成纪、天水、陇城三县各一部,及凤翔府和尚原、陇州方山原之外,其余全部沦陷。

    再过一年,秦州、成州、凤州也相继失陷,变成金军攻打大宋的前线。

    去年,完颜突合速率领大军从秦州发出,经过成州和凤州,攻打仙人关。后来,复兴军与西路宋军合作,在天水一带将完颜突合速率领的这路金国军队全歼。

    战后,成州和凤州由西路宋军实际控制,秦州和陇州的大部分地区则由复兴军实际管辖。

    秦颂在临安替复兴军统领王世雄以及李世辅、种洌等副统领争取到了秦凤路镇抚使、秦州安抚使、陇州招讨使等官职,在名义上整个秦凤路便由王世雄说了算。

    然而,这只是朝廷的一种策略,因为秦凤路的大部分地域目前还是被金军和伪齐所占据,王世雄这个镇抚使真正管辖的地盘,不过秦州和陇州而已。

    朝廷不给王世雄一兵一卒,更没有钱粮军饷的支援,王世雄想要继续扩大地盘,就得自己带着手下兄弟去拿命拼,万一牺牲了,就连抚恤金都得复兴军自己想办法。

    所以,才有了吴玠亲自前往秦州拜访王世雄这一幕,而不是王世雄跑到大散关求见吴玠。

    好在复兴军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过朝廷,完全是自力更生,所以就算只是得了大宋朝廷开出来的空头支票,但大家的干劲却比以前更加的高涨。

    王世雄作为朝廷授命的秦凤路镇抚使,有权力委任治下各府、州、军、监、县、寨、堡的官员,而复兴军中的各级将领和头目因此也得到了许多的虚头官职。

    副统领吴奎志如今身兼渭州、原州和镇戎军招讨使;

    副统领翟猛如今身兼岷州、洮州、巩州招讨宣抚使;

    副统领李世辅的兼职范围最大,整个河湟之地的西宁州、湟州、积石军、河州、廓州、兰州、熙州都是他的地盘,号称是“六州一军”宣抚招讨使;

    副统领种冽的兼职范围虽然不大,但却是最富裕的地方,他主要负责凤翔府和泾州,其中凤翔府是秦凤路治下唯一的府一级行政区划。

    另外还有会州、西安州、怀德军、德顺军、镇戎军等地,则分别授给第一营领队李长顺、第二营统领曹炳阁、第三营统领顾钧、第四营统领陆兴云、第五营统领罗麒等高层将领。

    虽然这些只是虚头官职,但有了正式的委任,就等于占据了大义名分,以后出兵占领的时候,就可以打出旗帜,理直气壮的动手。

    比如,划给第一营领队李长顺负责的德顺军,便是西军主帅吴玠的老家,下面设有陇干县,是等同于中等州的行政级别。

    按照复兴军最新的兵力部署,原本一直负责天云寨防卫任务的李长顺被调入伏虎寨,不仅要全权负责伏虎寨的建设事宜,更要做好收复德顺军的准备。

    当初,李长顺身为第一队的队长时,麾下不过数百人,如今他的第一营,麾下可是有着整整五千训练有素的士兵!

    按照李长顺现在统领的军队人数,已经跟王德、呼延通、张宪、赵密这些武将属于同一个级别。

    李长顺虽然是山中猎户出身,但在这个山贼盗匪都能成为大宋三镇节度使的年代,猎户出身并不算难听,反而要比张俊之流来的光明正大。

    所以,李长顺以后能走到哪一步,还真不好说。

    这天,刚刚巡视完寨子的李长顺,接到寨外卫兵的报告,说是有一个名叫苏向的武人求见,愿意向李长顺献上兵不血刃就能夺取德顺军的计策。

    李长顺是个谦和宽厚的性格,并没有什么架子,虽然不知道这个苏向是什么来路,更不清楚他是否真有这种本事,但还是决定见上一面,听听对方怎么说。</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