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百二十九章 艾家竹器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二十九章 艾家竹器

    都说“家有贤妻,不招祸事”,从陈钰嫁入秦家后的表现来看,秦颂给自己找的这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持家理财不让须眉的媳妇,还真是没有看走眼。「^追^书^帮^首~发」

    秦家有了她之后,秦铭夫妇明显感觉轻松了许多,而在外人看来,秦府的气象则是更加兴旺和发达。

    位于南郑城东街把头处的艾家竹器铺子,本来只是个普通的小店面,掌柜艾老七有一手编竹器的手艺,带着家里两个儿子和儿媳在后院常年累月的编竹篮、簸箕、笸箩、笊篱,然后摆在前面的铺面出售。

    汉中府周边不缺竹子,会编竹手艺的人各村各庄都有,所以艾家竹器铺子的生意只是维持生计,想指望这样的店面发大财,比做梦捡到金娃娃还难。

    不过,世间的事情有时候也说不清楚,艾老七只不过是在某位顾客来采购烤肉串的竹签时,多说了几句,算账的时候把零头给抹掉,结果得到了贵人的认可,艾家竹器铺子在接下来的两年火遍了汉中府,现在将分店都开到了成都府和金州!

    这位改变了艾家竹器店的贵人,正是充满传奇色彩的长安秦二公子,如今的大宋翰林学士。

    秦翰林似乎对于竹子制作的器物情有独钟,还说过竹器质朴耐用,利于环保之类的话。

    艾老七听得懂“质朴耐用”是什么意思,但却一直没有搞懂秦翰林口中的“利于环保”是个啥意思。

    搞不懂没有关系,反正秦翰林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他操心的都是国家大事,平头老百姓只要按照他的指点把日子过好就行。卡Kа酷Ku尐裞網

    艾老七经过观察,发现秦家人似乎对于烧烤有着格外的热情,每隔五天,秦府的管事就会准时来艾家竹器铺子采购烤肉用的竹签,一次至少要买走两千支以上!

    虽然五支竹签才能卖一文钱,但两千支竹签也是四百钱的大生意,何况一个月下来就是两贯半,一年下来就是三十贯。

    光是秦府采购竹签这一项,就能让艾家养活两个人,何况人家还来采买其他的大件竹器,这又是一笔进项。

    秦府的管事说话和气,虽然也会讲价,但出价公平,不会逼着艾老七悄悄的给他什么好处。

    如果只是这么做生意,艾家竹器铺也没有起来的机会,真正的机会是在金州大战结束后,南郑县衙发出关于疏浚汉江航道,加固江堤的布告之后。

    汉江河发源于群山之中,从山中蜿蜒奔腾而出时,携带了不少的泥沙,到了地势平缓的南郑一带,自然就会形成沉积,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淤积和堵塞。

    这种情况,往常是在夏季突然爆发洪水的时候,依靠自然的力量,将河道内淤积的泥沙冲到下游去,等于是自然疏浚。

    只是,老天爷发大洪水没有规律,有时候一个夏季来好几次,有时候好几年水量不足,所以知县何彊在得到知府刘子羽和转运使虞褀的支持后,便准备对汉江河道进行人工疏浚,对河堤进行加固加高,这样既能提高汉江河的运输能力,还可以防洪于未然。

    趁着枯水期从河道里面挖出来的泥沙,需要用筐子装,然后再靠人力挑到岸边的牛车旁边,再用牛车运输到烧砖的砖窑那里。

    汉江河的泥沙,含泥量低,是难得的白沙,用来烧制白沙砖,不仅结实美观,而且百年不腐坏,在市场上销路一直很好。

    听说,南郑官府出资,在汉江两岸不远的地方一口气修建了十座砖窑,然后面向整个兴元府招工,工钱月结,包吃包住。

    艾老七不知道官府忽然介入制砖生意的原因,更不知道造出这么多的白沙砖卖给谁,但他知道自家的竹器铺成为了官府的供应商!

    当时,在县衙负责钱财的邱押司找到艾老七,告诉他南郑县衙想跟他的竹器铺子签订一项长期供货合约的时候,艾老七激动的话都说不利索。

    邱押司说的明白,按月支付货款,不压款,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艾家竹器铺子提供的竹筐必须结实耐用,大小要统一,便于给干活的人计件付钱。

    试想一下,前往汉江河道挖泥取沙的民工有上万人,如果使用的竹筐大小不一样,到时候肯定会闹出乱子。

    凭啥你用小筐往河岸上运一次,跟我用大筐运一次算得工价相同?

    邱押司之所以找到艾家竹器铺门上,是因为他听说这家铺子长期向秦府供应各种竹器和竹签,所以认定跟秦家不沾亲、不带故的艾家竹器铺质量可靠,因此不问艾老七索要任何好处,愿意将这份生意交给艾老七来做。

    邱押司的老家在关中,金军杀过来的时候,老家的亲人不幸罹难的有十几人,听说祖坟都被人给破坏了。

    因为爱屋及乌的关系,邱押司觉得秦翰林替他报了仇,所以觉得秦府看重的供货商质量肯定可靠,而艾家竹器铺在接下来的表现,确实没有让他失望。

    同时被邱押司选中的竹器铺子有三家,否则无法满足江边施工队伍对于竹筐的巨大需求数量。

    三家竹器店统一了竹筐的大小,从供应的成品外型上来看,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艾家竹器铺子供应的竹筐出现忽然散开和破损的情形最少,竹筐的平均使用寿命要比另外两家多出十天左右。

    竹筐是消耗品,如果从挣钱的角度考虑,消耗的越快越好。

    艾家竹器铺做生意老实本分,不为了多赚钱而降低竹筐的质量,消息传开之后,来他家买竹器的客商越来越多。

    让艾老七没有想到的是,赫赫有名的兴荣商行竟然看中了他,主动派人来跟他联系,说是合伙经营,就以艾家竹器铺作为牌子,在汉中、成都、金州等地开办分铺,艾老七和他的两个儿子主要负责培训工匠和监督成品质量,兴荣商行给艾家分三成的干股。

    艾老七在心里面算了一笔账,发现跟兴荣商行合作的话,他家的收入将从现在一年五百贯左右一下子增加到两千贯!

    这么好的机会,艾老七自然不会拒绝,兴荣商行家大业大,信誉和口碑一向极好,如果能跟这样的大商行合作,等于是抱上了一条超级金大腿,只有傻瓜才会拒绝。

    编竹器的手艺,没有太多的秘密,所以不存在独家秘传的说法,艾家竹器铺之所以脱颖而出,关键还是做生意的态度。

    同样一个竹筐,多用一点竹片,编织的时候多用点力气,把接缝的地方压实,别漏出散茬,虽然增加了材料,影响了出货的速度,但质量就能比别家的好处一截。

    与兴荣商行合作后,具体的经营,艾老七不需要操心,按照合同上写的条款,他就负责教学徒和检查成品质量,因此日子过得比以往舒服许多。

    教人编竹筐和自己起早贪黑的干活是两回事情,这些新招募的学徒不仅要规规矩矩的喊他一声“师傅”,能不能出师,拿到全数的工钱,还得艾老七的考核认定。

    这天上午,是第三批二十名学徒工出师考核的日子,艾老七一大早就在家里吃过早饭,然后换了一套兴荣商行统一的掌柜服装,出门登上临时租来的马车,然后前往设在城外的竹器厂。

    透过马车的侧窗,艾老七看到隔壁的米铺老板汤掌柜坐在条凳上,露出羡慕和嫉妒的眼神,盯着艾老七乘坐的马车。

    汤家米铺的门面宽度是艾家竹器铺的四倍,当初艾老七想跟汤掌柜多说几句话,人家忙的都没有空。

    毕竟,家户人家使用的竹器不用年年买,可是粮食却要顿顿吃,少了一顿都不行。

    原先,米铺汤老板赚的钱虽然多,但艾老七却不羡慕,因为他知道开米铺子做粮食生意的没有几个好人,他们赚到的钱,其实都是庄稼汉的血汗,如果不是通过丰年使劲压价,荒年使劲抬价,然后从中赚取昧心钱,汤掌柜哪里有钱娶了七、八房的小妾?

    不过,这几年貌似汤老板的生意貌似在走下坡路,因为官府经常出面干预汉中的粮价,在丰年的时候会用保护价收购农民种出来的粮食,在粮食欠收的时候则从蜀中大量购买低价粮食,然后运回汉中冲低本地的粮价。

    兴元府这几年接收了大量从秦岭北面逃难过来的流民,粮价却没有出现暴涨的情形,跟官府的干预有着直接的关系。

    马车已经出城,驾车的车把式跟艾老七是熟人,他转头向艾老七打听说道:“艾掌柜,你听说没有?兴元府和金州好像要改名了,以后兴元府更名为汉中府,金州则更名为安康。”

    “哎呀,你的消息够灵通啊!我前天才从兴荣商行的种管事口中听说了这事,临安那边的朝廷已经同意了汉中和金州士绅的集体请愿,正式的公文估计已经在路上了。”

    “我听乘车的两位金州商人在我车里闲聊的时候说的,这事当初还是秦翰林在金州的时候,无意间与郭知州谈起,结果引得如此民众关注,没想到还真的促成。”

    “咦,这事还跟秦翰林有关?快说给我听!”

    “哈哈,传言是这么说的,秦翰林觉得金州跟金国都带着金子,听起来到好像咱们的金州是在金国治下,所以甚是不喜。至于将兴元府改成汉中府,可能跟汉中自古是龙兴之地有关,守住了汉中,大宋的根基才不会动摇。”

    “嗯,听起来很有道理啊,我也觉得汉中府要比兴元府听起来霸气!”</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