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百三十四章 筹建船厂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三十四章 筹建船厂

    临安城西面是西湖,东南是钱塘江,靠近江边的地方虽然没有城内那般繁华热闹,但也是帆影重重,樯桅林立,大大小小的码头星罗棋布,为这座商业大都市提供着物资和活力。卡Kа酷Ku尐裞網

    挂靠在御用军器所名下的皇家造船厂已经开始破土动工,位置便在西湖通向钱塘江的交叉口附近。

    地点是秦颂亲自挑选的,负责施工建设的是工部派来的官员和几百民夫。

    相比于前往战事吃紧的地区服徭役,能来临安城外这种还算安稳的地方做工其实还算幸福,至少每日有三顿干饭吃,也不用担心哪天被金军打过来抓了俘虏。

    工部派来现场督造的官员,级别比秦颂还要低两级,虽然年纪已经近四十岁,但却是个倔脾气,只要认定的事情,两头牛都拽不回来。

    秦颂理解这种工科出身官员的性格,他们的脾气虽然不太好,不像朝堂上那些官员懂得圆滑变通,但却是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

    秦颂是造船厂的实际负责人,造船厂要建成多大的规模,内部建设那些专用的船台、船坞和厂房,都要按照他的意思来办理。

    为了搞好关系,秦颂在墨英斋还没有开张之前,就让手下送了韩远一匣子龙香墨锭。

    老韩是个实在人,从部里的同僚那边听说过秦颂的事情,知道秦颂是个新来的土豪,所以也没有客气,大大方方的收了龙香墨,然后再跟秦颂说话的时候,语气便和蔼了许多。

    这天天气晴好,船厂最大的船坞开始破土动工,秦颂特意赶过来现场观看,顺便把他在天云寨里已经设计出来的滑轮组图纸拿给韩远。卡Kа酷Ku尐裞網

    修建船坞的工程量很大,需要在平地上挖出一个足够大和深的坑来,然后再用青砖和石条在内圈进行垒砌加固,最后还要修筑一道可以升降的巨大水闸。

    秦颂想要建造可以横渡四海的大船,就得修建足够宽深的船坞,而这样的船坞就需要一道足够结实密封的水闸。

    小型的船舶可以放置在船台上面进行建造,但大型船舶因为重量和体型的关系,如果放置在船台上面修建,不仅固定是个难题,等到建成后如何下水更是难以解决。

    秦颂与韩远碰面后,拿出了滑轮组的设计图纸,还有他让兵部制图司的雕版工匠雕刻出来的木质滑轮组模型。

    “仅是使用大型绞盘,不足以将重达十万斤的钢铸水闸提起来,若是使用我提供的这种滑轮组进行辅助,则会容易许多。”

    韩远盯着模型看了半天,心里似懂非懂,便问秦颂:“这滑轮组运用的是何种原理,为何能够用小的力量便可以把很重的物品吊起来?”

    秦颂让侍从拿来一根笔直的撬棍,然后将撬棍的一段插进重达数百斤的石块下面,再让人往下面垫了一块砖头,只见他握着撬棍的顶端,略微使劲,便将巨石撬得离开了原地。

    “滑轮组其实是利用了撬棍原理,固定的转轮用来改变用力方向,跟随锁链上下移动的动滑轮则改变了力臂的长度……我们平时使用的绞盘,同样具有滑轮组的效果……”

    秦颂虽然不是专门搞力学研究的物理专家,但基础的力学知识还是很扎实的,毕竟他上一世最后从事的火炮研发工作,很多方面跟应用物理学有着很深的关系。卡Kа酷Ku尐裞網

    毕竟,无论是炮弹出膛后的弹道,还是火药在膛内爆炸时的冲击力,以及弹头在炮管内部膛线的作用下高速旋转,这些都跟物体受力相关。

    经过秦颂的演示和解释,韩远很快弄懂了滑轮组的工作原理,他显得很兴奋,像是得到了心爱的宝贝,对木质的模型爱不释手。

    “嘿,这个好,真是好!我马上就去让铸造司的同僚帮忙,为船厂铸造专用的滑轮组!”

    “呃,也不急这么一会功夫。我今天来船厂,还有一些事情要跟你商量。”

    “秦翰林还有什么想法?”

    秦颂一脸严肃的说道:“是这样的,为了防止有人在暗中窥伺,刺探皇家船厂的秘密,我准备在船厂外围现在就开始修筑三丈高的围墙,同时给所有前来船厂干活的人进行档案记录,办理证明身份的通行证件。”

    韩远想到前不久秦颂在临安城内曾经遭遇金国刺客的暗杀,直接惊动了皇帝,事后为了抓捕刺客,整个临安内外如临大敌,气氛紧张的令人窒息。

    “你是这船厂的负责人,加强安全防护责无旁贷,我自然是要全力配合。只是,工部那边给我安排的劳力总数就这么多,如果赶着修筑围墙,那就要延误挖掘船坞的进度。这事,不好弄啊!”

    秦颂颔首,表示理解韩远的难处。“我已经跟刑部那边协商过,修筑围墙的劳力不需要工部来出,刑部那边会将一批判了流放和刺配刑罚的罪人借给我使用,让他们来这里做工。”

    看在秦颂此前送的龙香墨的面子上,韩远小声提醒秦颂说道:“秦翰林,这事得慎重啊!我知道你现在很受官家的器重,但皇恩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来去匆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永远就站在上风头,你说是吧?刑部已经判罚过的那些罪人,其中不乏犯官亲属,你从刑部把人弄过来,以后难免授人以柄啊!”

    “多谢韩兄提醒,此事确实需要慎重。为了避免被人攻讦,我已经给官家上书,解释了使用这些罪人的理由,并且建议今后的刑罚当中尽量减少刺配充军的人数,变为劳动改造,这样于国于民都是有利。”

    韩远有些不解,反问秦颂:“若是没有人刺配充军,今后各路军队出现伤亡之后,从哪里补充兵源?”

    秦颂摇头说:“刺配充军的那些人,到了军队之中,心中并无守土卫国的想法,遇到大仗和恶仗,首先想的是如何逃逸或者保全性命,这样滥竽充数的兵源,要之何用?如今大宋各地到处有人造反,到处都是流民,只要粮饷充足,何愁招募不到真正的勇士?”

    韩远只是顺嘴提醒秦颂几句,他见秦颂主意已定,便不再多说,陪着秦颂在船厂划定的范围走了一圈,然后向秦颂承诺只用一天时间便用白石灰将需要修筑高墙的地基范围给画出来,以便秦颂安排人来施工。

    三丈高的围墙,就是足足十米,如果不是得到赵构的御笔亲批,谁也不敢这么建设。

    临安城的城墙也不过是五丈高而已,你一个船厂修的跟堡垒似的,而且还在临安城外不远处,想干啥?

    把船厂的事情敲定,秦颂又乘车赶到凌景夏推荐的一座砖窑进行实地考察。

    修筑围墙需要使用大量的青砖,修建船工居住的宿舍以及各种仓库、食堂,也需要用到青砖,这里面牵涉到了数十万贯的钱财利益,秦颂必须亲自把关才行。

    砖窑的老板并不知道秦颂要来,但他最近每天都守在砖窑上面,等得就是有人前来跟他商谈采购青砖的事情。

    烧砖卖砖是个薄利多销的生意,如果能够争取到稳定的大客户,就等于是领到了一张长期饭票,这对于砖窑的经营很有好处。

    秦颂也没有刻意掩盖自己的身份,见到砖窑老板之后,直言说道:“你家这里,是凌景夏特意推荐给我的,我相信他的眼光。今天来此地实地考察,只要符合我的心意,便与你家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

    砖窑老板满身沾着窑灰,有些手足无措,不停的点头赔笑,口中说着奉承秦颂的话。

    “秦翰林放心,我们段家砖窑出的青砖,不仅结实耐水,而且外形光洁没毛刺,绝对是这方圆百里之内最好的一家!”

    秦颂点点头,不置可否,然后从衣兜内掏出一副口罩,遮住口鼻,直接进入熄火退热的窑洞内部,从成堆的青砖之中随意的抽出几块,然后让随行的侍从抽出锋利的雁翎刀,对着架在半空中的青砖猛地用力劈斩。

    只听“嚓”的一声,雁翎刀的刀刃砍进了青砖之中,却没能将砖从中断开,而是被卡住了。

    好好的一口锋利宝刀,经过这么一下子的猛砍,刀刃肯定会崩开几个豁口,就连秦颂身边陪伴的砖窑老板看的都是心疼不已。

    “再来!”秦颂有递出一块青砖给自己的侍卫,让他们之中没有出手的抽出自己的雁翎刀。

    接连试了三块从砖窑不同位置抽出来的青砖,确定这些砖的质地相同之后,秦颂又取了几块青砖,让砖窑的老板取来盛了水的木桶,将青砖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

    “拿秤来,秤一下这几块青砖的重量!”

    青砖的质量好不好,不仅要检验坚硬的程度,更要检验在泡过水之后,每块砖的重量是否相同。

    秦颂没有强迫症,只要这些被水泡过的青砖重量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便算过关,他就可以放心的把青砖供应的生意交给这家砖窑来做。

    跟在秦颂身后的侍从,其实都是来自天云寨的预备军官,他们见到秦颂做事如此的认真细致,内心的感触自然很深刻,对于他们今后做人做事也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正面影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秦颂是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给大家做示范。</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