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百七十一章 君臣相益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七十一章 君臣相益

    这天晚上的聚会过去没多久,跟着俞老四一起逃难来到淮南洪泽湖附近的十六家山东渔民便结成了民间互助组织,然后推举俞老四为带头人,向楚州商行借贷两百贯钱,用于购买生产物资,扩大生产总量。免-费-首-发→【追】【书】【帮】

    楚州商行派人来与这十六家逐个进行面谈和审核,确定他们没有骗贷的嫌疑之后,很快就把年息百分之二十的两百贯的贷款本金送到了俞老四手中。

    这中间,没有一文钱的折损,既没有人暗中索要好处,更没有人敢拿劣钱充好钱,坑害借贷人。

    作为领头人的俞老四,在顺利拿到这笔贷款之后,没有忘乎所以,而是把大家集合起来,让每个人都发言,商量着如何将这笔钱用到刀刃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钱是咱们大家一起从商行借来的,一年后的今天,需要一次性的连本带息还回去两百二十贯,当然也可以每月用生产出来的货物抵充利息和本金,一点一点的偿还。我个人的想法是按月还钱,这样的好处便是既可以督促大家勤劳做事,又减轻了一次全部还清的压力。”

    “我支持俞哥的想法,这种逐月还钱的办法,我觉得挺好。咱们可以用打鱼获得的收获来充抵贷款,等到时间到期,钱还完了,花钱买来的渔船、渔网就落下了,种植的桑树和芦苇也都落下了,这些都是钱!”

    “对头,只要能用这笔钱打开局面,等熬过一年,后面咱们能剩下的就越来越多,日子自然就会越来越好过。”

    大家越聊越兴奋,虽然还没有开始正式投入和生产,但仿佛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新生活在不远处的前方等候着他们。卡Kа酷Ku尐裞網

    实际上,楚州商行在楚州本地搞的这一套,并不新鲜,有心人搭眼一瞅,便能想明白赚钱的门道在哪里。

    但是,想明白并不等于有胆识敢在这个地方把上百万贯的真金白银撒下去。

    毕竟,这里是大宋与伪齐交战的前线,就如同海浪冲刷的海滩,只有秦颂这样能够洞悉未来的人,才敢如此大胆的在楚州进行投资。

    像俞老四这样外地来的流民,本地有钱人之所以不肯借钱给他们,就是怕万一战事再起的时候,他们驾着渔船逃到别处,到时候人都找不到了,借出去的钱就等于打了水漂。

    唯独秦颂可以笃定的认为楚州再无战事,以后甚至会逐渐从前线地区变成后方,甚至是大后方。

    只要楚州越来越安全和稳定,像俞老四这样的流民,就会在当地安家落户,把赚来的钱用于修建新房子,购买靠湖的土地、滩涂,这样他们就会成为有产者,再也不用担心他们居无定所,借了钱之后赖账不还。

    至于百分之二十的利息,如果放在后世,已经属于高利贷,但在货币流通速度缓慢的宋代,还真不算高。

    只要不是利滚利的敲骨吸髓,只要不是拿到钱去做与生产无关的事情,诸如赌博投机之类,像俞老四这样借到钱之后马上投入到扩大生产的借款人,他们只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轻松的回本,甚至实现盈利。

    毕竟,真正的实物产出就是财富积累的过程,而这个速度并非匀速的,而是类似于滚雪球,直到达到产能饱和。

    当然了,以目前大宋低下的生产技术水平,距离整体产能饱和还有很遥远的一段距离和空间。

    当楚州因为秦颂的关注和推动而发生改变时,他本人却已悄然离去,先到扬州与张守见面,敲定了一些合作的具体条款,然后再乘船走大运河直达临安,向赵构交差。

    实际上秦颂这次代表赵构出巡淮南东路所用的时间并不长,算上往返路途所用时间,前后加起来不过三个月,但赵构却觉得非常不适应。

    没有秦颂在他身边帮他分析和出谋划策,赵构总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甚至有些烦躁和易怒。

    虽然隔三岔五的便有秦颂从前方送到临安的奏折,里面汇报了他的作为,而且从无虚假隐瞒,但赵构还是觉得只有秦颂坐镇的学士院,才让他心里踏实。

    各地陆续传回的消息,似乎正在逐步验证秦颂早前做出的各种推测和预判。

    襄阳固若金汤,草寇出身的李横,在老臣陈规的监督下,在东西友军的策应帮助下,竟然让气势汹汹的李成吃了大亏,如今更是退回到了伪齐一方,不敢再派兵前来试探。

    寿春依然在宋军的手中,大臣李纲身兼数职,既掌军,又治民,在忙碌间隙竟然还有时间召集当地的士子召开端午文会,把教化民众的责任也挑了起来。

    淮南东路虽然出了孔彦舟这档子破事,造成了一定的恐慌情绪,但秦颂的处理非常果断和狠辣,当瓜洲大捷的消息传回临安时,整个江南为之震动,虽然有些吃饱了撑的家伙在非议秦颂花费奢靡,不体恤朝廷的钱财,但多数人在听说秦颂在滁州活剐了孔彦舟时,都很兴奋,甚至是开心。

    湖湘平叛的战事也超乎预料的顺利,在张浚的调度下,平叛大军从东往西分成三路,稳扎稳打,剿抚并举,已经把贼酋杨幺逼进了洞庭湖深处,形成了关门打狗的局面。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秦颂被简拔为翰林学士之后发生的。

    赵构对此心知肚明。

    幸好,此前钦天监已经暗中对秦颂的紫微斗数进行过反复推算,确定他是天机星坐命,天生的王佐之才和军师,这才让赵构心里觉得踏实许多,不用担心自己被秦颂操控和左右。

    赵构有时候暗暗的想,他不会让秦颂做诸葛孔明那样的悲情丞相,自己也不会做刘禅那样的小肚鸡肠的君王,只要秦颂提出的建议和计策于国有利,他便会尽力的去推动和尝试。

    见到秦颂的时候,赵构有些激动,一把拉住秦颂的手,口中说道:“秦爱卿总算回来了,这段时间没有你在身边陪朕说话,我连御书房都不想多呆!”

    被赵构的热情弄得有点无所适从,不过秦颂面上自然不会流露,口中自谦说道:“能得陛下垂青和信任,代表您出巡淮南,这是臣的荣幸,唯恐没有把事情办好,让陛下失望。”

    “哈哈,秦爱卿年纪不大,说话的口气却比那些老大臣还要老气横秋!你在淮南东路做得很好,不仅帮着朕大大的涨了威风,还替朕安抚了民心,更难得的是亲自去了扬州、楚州,关心那里的恢复重建,如果朕派出去的每一个钦差都如你这般用心做事,朕就高枕无忧了。”

    “陛下如此赞誉,让臣心中惶恐。临回来的路上,我还在想,自己是不是有些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幸好淮南东路转运使张大人和韩帅不怎么跟臣计较,否则肯定灰头土脸的被人给撵回来。”

    赵构越是夸奖秦颂,秦颂越是谦虚,甚至把自己比喻成狗,用自贬的方式来消解皇帝心中可能的顾忌不安。

    “哈哈……秦爱卿说笑啦,张守对你的感官可是极佳,特意上了奏折过来,把你狠狠的夸了一顿。至于韩泼五那个惫懒货,这次如果不是你帮他擦腚,朕少不得要治他一个防守不力的罪责,哪里会真的撵你。”

    君臣两人,在御书房里面聊起来就没完没了,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

    守在门外的鲁太监,一直耐心的等候着,直到屋内传出赵构的声音,让他传令给御膳房,晚上他要与秦颂一起在书房内吃饭,鲁太监马上应了一声,然后快步走到御膳房,对着里面的管事的太监说道:“官家今天照例留秦翰林在御书房用膳,我让你们提前准备的那几样菜肴,可曾拾掇好咯?”

    御膳房的管事太监马上点头哈腰的回答:“鲁公公放心,全都按照秦家传过来的做法拾掇备好,就等着您这一句话呢!”

    鲁太监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很快离开了御膳房。

    这几样菜肴,是鲁太监特意从秦颂家中打听过来的,其中有一样老鳖炖乌鸡,号称“霸王别姬”,最是营养滋补,属于秦家密不外传的食补方子,这次正好趁着秦颂在的时候端上桌,既可以让赵构满意,又能暗中讨好秦颂。

    对于这种惠而不费的事情,就算皇帝事后查明了真相,也不会怪罪鲁太监自作主张,因为只要食物本身没问题,鲁太监就等于是在帮着皇帝拉拢秦颂,这是身为家奴的自觉,不会惹得皇帝不高兴。

    御书房内,赵构和秦颂终于谈到了正事。

    “金国那边近日派了使者过来,手持金主完颜吴乞买的亲笔书信,按照吴乞买在信上写的内容,金国方面表示愿意与大宋谈判,甚至愿意让出已经占据的陕西和河南大部分土地,这是书信原件,你先看一看,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赵构说完,从御案上拿起一封信笺,递给身旁的秦颂。

    秦颂在御书房内接过赵构送出的秘密信笺已经有许多次了,对此他已经早就习以为常,所以麻利的接过信笺,低头仔细看了两遍,然后抬头对皇帝说道:“吴乞买这是在迷惑陛下,只要完颜兀术率领的金军一天不撤出伪齐境内,金国所谓的和谈就是一种战略欺骗,目的不过是麻痹大宋,让前方防守的部队露出破绽和疏忽!”</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