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国使者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国使者

    鸿胪寺的外宾接待院落内,近日住进来了一队人马,防卫甚为森严,闲杂人等,根本难以靠近。

    手持刀枪的金国士兵,个个长的牛高马大,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看上去就不是好相与的。

    大宋与金国虽然交战已经多年,但并未中断使臣级别的外交联系,多数时候都是大宋这边派出不怕死的大臣前往金国,哀求金主将俘虏到北方的徽钦二帝和后宫女眷放归,然后屡屡被金国上下嘲笑戏弄,却总是空欢喜一场。

    如果不是秦颂在金州狠狠的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一口气弄死了完颜宗翰和十万金军,金国方面也不会派出如此规模的使节队伍,主动来大宋就相关事宜进行谈判和磋商。

    金国方面派来的正、副使者,并非女真人,而是北地的汉人,正使名叫李永寿,现为金国安州团练使;副使名叫王翊,现为职方司郎中。

    两年之前,大宋派往金国的正副使分别是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级别比起团练使和职方司郎中来,高出许多。

    这就相当于在后世两个地位相当的大国,其中一方向另外一方连续七年派出部长级的高官屡屡进行访问,而另一方只是爱答不理的派出了外交部下面的办事员首次进行回应。

    这已经不是失礼,而是赤果果的羞辱。

    不过,令李永寿和王翊没有想到的是,大宋一改往往常的做法,对于他们的到来表现的很平淡,甚至是冷漠。

    金主完颜吴乞买写给宋主赵构的亲笔书信,已经通过鸿胪寺的官员呈上去多日了,赵构根本没有要见这两人的意思,鸿胪寺的官员也总是找各种借口搪塞,就是不告诉他们赵构和宋廷的大臣们究竟是怎么一个意思。卡Kа酷Ku尐裞網

    很显然,宋朝这边是把他们晾着了。

    金国使者队伍下榻的院落,已经临时归于金兵警戒和把守,所以宋朝这边的官员不可能知道李永寿和王翊两个家伙在房间里面悄悄的商量着什么诡计。

    这年头,没有无线窃听设备,只要院子外面站上自己人,确定脚底下没有藏人的暗道,墙壁里面没有夹层,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消息屏蔽。

    金国派来的两个使者,此刻正凑在一间房内,低声说话。

    “谷神派我们来宋朝,表面上是为宋金和谈投石问路,实际上是来刺探宋朝虚实,麻痹宋朝皇帝和官员,为刘豫争取重新调集兵马的时间,如果有机会的情况下,顺便离间赵构与秦颂的关系。目前看来,咱们是一样事情都办成啊!真是愁死人了。”

    李永寿皱着眉头,脸色有些难看。

    王翊安慰李永寿说:“这事也不是急得来的,咱们现在一定要保持傲慢的姿态,端着架子,不然会被宋人看出端倪。相比于金州和秦州的失利,宋军对上咱们,多数时候还是吃败仗,所以主动权仍然在咱们这边!”

    “既然赵构想晾着咱们,那就不妨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到酒肆茶楼内听一听宋人现在都在谈论些什么,到集市上看一看宋人的商货是否依然充足,价格有没有涨幅,这些其实都是重要的情报。”

    “王伦那个软包子,不是说要尽量满足我们在宋境的合理要求嘛,咱们明天就让他带咱们去拜访秦颂,到时候看看他们如何接招!”

    “拜访秦颂?你就不怕被这厮拒之门外甚至是当众羞辱?”李永寿觉得无法理解王翊的想法。

    “咱们携带着厚礼登门拜访,他若是将咱们拒之门外,咱们就可以笑话他是个胆小鬼。若是故意羞辱我们,虽然咱们面子上吃了亏,但却得了把柄,以后就从他对金国充满敌意这一点上做文章,将他扯进双方和谈的先决条件之内,正好离间他跟赵构的关系!”

    “那如果他识破了咱们的意图呢?”

    “哈哈,那就更好办了!他如果不当面给咱们难堪,咱们就顺杆往上爬,故意显示出咱们想要拉拢他的样子,照样可以起到离间的效果!”

    李永寿点点头,心想读书人不分南北,都是一肚子的坏水。

    金国使者在算计秦颂的时候,秦颂也没有闲着,他正在与他们认为的软包子宋官王伦商议一些事情。

    王伦是一个外表看起来柔弱,但实际上极有主张的外交官员,后世的评价将他划归于投降派,实际上有失公允。

    弱国无外交,总得有人在割地求和的国书上面签字,而王伦便是那个被宋廷推出来背黑锅的倒霉之人,而且背锅的次数最多。

    然而,最终他却被金国人所杀,因为金国人在被他蒙骗了长达十余年之后,才意识到王伦是个阴险狡猾的家伙。

    王伦是地道的开封人,因为家境优渥,所以到他四十岁的时候都没有一个正当的职业。他是一个有底线的富二代和官二代,喜欢与汴梁城内的三教九流的底层民众交朋友,而这些与他交往的人,都认定王伦是个有本事的人。

    靖康年间,金军攻陷京师,城内百姓发生骚乱,宋钦宗赵桓登楼抚谕。

    王伦在混乱中直接来到了御前,钦宗当时问:“谁能站出来安抚民众?”王伦大声回答:“臣能之。”

    钦宗便让王伦立即去弹压治理骚乱。王伦说:“臣未有官,岂能弹压?”钦宗当时已经慌了手脚,病急乱投医之下,急忙让人取来笔墨纸砚,亲授王伦为吏部侍郎。

    王伦下楼,用预先准备好的朋友数人帮着在城中四处传言:新任的吏部侍郎王伦来安抚了大家了!骚乱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安定下来,不再聚众闹事。

    事后,宰相何栗认为王伦从一介平民直接升为吏部侍郎,实在太快了,而且不符合官员晋升的成法,于是上奏要求缴掉王伦的官职,只给他一个修职郎的身份。

    靖康之乱后,宋廷委任王伦为通问使朝奉郎,让他和宣赞舍人朱弁一起出使金国,结果被金人扣押,这一下就是五年。在这五年中,王伦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暗中花钱收买金国的商人,然后把南面的消息偷偷的告诉被掳到北方的赵佶和赵桓。

    后来,王伦终于被金国人释放,而释放他的理由,则是让他带回金国愿意和谈的消息。

    从事后来看,金国人当时其实并无和谈的意思,只是因为完颜吴乞买病重,女真上层忙着争夺权力,暂时无暇顾及南下侵宋,所以才会用和谈的名义进行战略欺骗。

    所以,王伦是被金国人利用了。

    不过,王伦也不是傻蛋,他在第二次出使的时候,在经过伪齐刘豫的地盘的时候,就故意用计离间了伪齐与金国的关系。

    之后,王伦又出使金国两次,负责宋金和谈的具体事宜,暗中不断的离间金国君臣之间的关系,直到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

    王伦的经历虽然与金牌卧底宇文虚中不同,但下场亦很悲惨。

    因为秦颂的出现,王伦暂时不用第二次出使金国,但他第一次被金人扣留在北国五年多的经历,对于秦颂而言,却是有着难得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秦颂主动登门拜会,这让王伦感到很是意外。

    秦颂是大宋鼎鼎有名的抗金英雄,关于他的故事,如今已是家喻户晓。

    王伦是主张宋金和议的“软骨头”,又被金国人扣押了五年多,谁也不清楚他的心里面到底向着宋朝还是金国。

    但是秦颂不会在意这些,因为他最清楚宋金之间目前的态势,也明白有时候的战略示弱,并不等于通敌卖国,只不过是一种外交策略和手段而已。

    兵法有云,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老子》第六十九章有言:“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金军在和尚原、金州、秦州连吃败仗,跟他们的骄狂不无关系。

    秦颂走进王伦位于临安的家时,心中有些讶然。

    王伦现在的官职并不低,作为副部级的官员,就算是在临安这种物价腾贵的地方生活,依靠朝廷每年给发的薪俸,也足以让王伦体面的生活。

    然而,王伦家中却显得有些潦倒,不仅没有精美华贵的家具、瓷器和各种饰物摆件,就连用来招待客人的茶叶,都是市场上面很普通的那种老叶子带茶梗的陈茶。

    秦颂不觉得王伦实在故意装穷,甚至是有意怠慢他这个初次登门的客人。

    “王大人家中为何如此潦倒?”秦颂有些不解的问道。

    王伦苦笑,摇头说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王家的经营的生意,都在开封一带,靖难之后,一大家子几百口,全都逃到了南边,懂得经营的却没有几个,没多久就把手头上的活钱给折了进去,如今就指望我这样领俸禄的人反哺呢。”

    秦颂点点头,知道王伦说的是实情。类似王伦家族这种情况的,不在少数。

    江南虽好,却不是家乡。

    临安的生意行当,原本就被众多的坐地户所垄断和把持,就算皇帝把行在搬了过来,那也不能强逼着这些人把生意全部吐出来,至于像王伦这样的官员,那就更加没办法。

    你是官员,人家本地的富商豪强身后,同样有大官在帮着撑腰!

    就像余杭的凌家,如今便与秦颂这头猛虎抱在了一起,谁要是敢对凌家的生意下黑手,秦颂必然不会坐视不理。</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