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事迹报告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事迹报告

    回到驿馆,待王伦离开后,李永寿就开始抱怨。免-费-首-发→【追】【书】【帮】

    “今天真是丢人啊!咱们不仅被秦姓小儿屡屡折辱,还白白送出去四样贵礼!我开口试探关于大元帅令的事情,是受了上面的命令,你为何要问姓秦的索要诗文?”

    王翊没好气的瞪了李永寿一眼,回答说:“你以为我愿意?还不是上面有人指名道姓的想要秦颂的亲手笔迹,我便想出这个办法,结果却成了给秦颂作伐。”

    “今天白忙活一场,接下来该咋办?宋朝有秦颂这样的狠人,咱们很难讨到好呀。”

    李永寿有些发愁。

    王翊摇头说:“也不算白忙活啊。首先,咱们送给秦颂的厚礼,他没有拒绝,也算是跟他有了交往。其次,《满江红》这首词虽然对金国充满敌意,但也是因为咱们的出现才做出来的,以后只要有人提到这首词,咱们就能跟着出名。”

    “最后,经过今天这番试探,咱们至少可以确定秦颂无法拉拢,也就省去许多不切实际的心思和手脚,回去之后只需如实上报即可。”

    “咦,被你这么一说,似乎还真是如此。嗯,我的胸口没有那么闷了,刚才差点没把我给气炸了。”

    大内皇宫,赵构正在听王伦汇报今天发生在秦家的事情。

    赵构听到秦颂故意用完颜宗翰的大元帅令垫桌脚时,笑的浑身摇晃,差点把眼泪都笑出来。

    “这个促狭的家伙!在朕面前一直摆出温良谦恭的样子,不想整起人来,也如此有新意!”

    等到王伦一字不差地将秦颂的《满江红》背诵出来时,赵构早已没有了笑容,他站起身,走到秦颂亲手绘制的大地图前面,看着北方的大片土地,沉默了。卡Kа酷Ku尐裞網

    《满江红》的最后三个字,是“朝天阙”,意思很明白,天阙便是皇宫,秦颂这首词绝对够忠诚,没有哪怕一丝丝的反意。

    如果与此前秦颂写的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去担心”联系起来,这些诗词等于是秦颂在向整个天下剖明心迹。

    良久之后,赵构轻声感慨说道:“大宋能得秦辅仁,实乃天佑啊!”

    王伦对赵构此言深以为然,若无秦颂,金国这次怎么会主动派出使者前来和谈?

    就算是假和谈,至少说明金国方面已经意识到他们想要灭亡大宋的狼子野心已经没有实现的可能。

    金使到来,并未耽误秦颂太多时间,所以等李永寿和王翊离开后,秦颂还是按照既定日程,乘车赶到凤凰山脚下,亲自视察了新宅邸的修建情况,提出了几条局部修改的要求后,才返回家中。

    前后也就不到三个时辰,结果有关他在家中狠狠打脸金国使者的传闻便在临安城内散布开来。

    凡是听到的人,没有不喊痛快和叫好的!

    秦颂刚刚到家,李清照便急吼吼的冲了进来。

    “拿来!”李清照冲秦颂伸出右手。

    秦颂佯装不知,眨了眨眼睛,发问:“拿什么?”

    “别跟我装!《满江红》的首稿!”李清照一脸理所当然。

    秦颂摇头,“这首词的首稿,真不能送人,也不能拍卖。”

    李清照盯着秦颂看了一会,确定没得商量,便退而求其次。“那你现在把《临江仙》写出来,这首词尚无你的首稿面世呢。”

    秦颂有些无奈。“没想到杨沂中也是个大嘴巴!”

    当时乘船从滁州前往扬州的时候,秦颂曾在船头吟诵了杨慎的《临江仙》,而杨沂中正好与秦颂同乘一船。

    如果不是李清照今天穷追不舍,提到这首词,秦颂自己都快要忘记这回事。

    看李清照的架势,如果不能拿到首稿,她就要赖在秦颂这里了。

    没办法,秦颂家的院子有点小,没地方给李清照留宿,所以他还是老老实实地书写《临江仙》吧。

    守在旁边的玉娘,不等秦颂招呼,马上就帮他把笔墨纸张摆好,脸上还露出向往幸福的表情。

    唉,这个妮子,跟着李清照学坏了。

    秦颂这几年虽然事务缠身,但一直在用毛笔书写,加上他又暗中练武,将身体根骨打磨得越来越结实,所以笔锋越来越锐利,字体也越来越舒展大气,有了几分大家的气象。

    李清照看着秦颂的字,颔首说:“真是越来越有杀伐之气,与你的心性气度倒是很符合。你放心好了,这次我拿你的首稿,不是为了拍卖赚钱,而是要在文会上拿出来压轴的。”

    送走李清照,返回书房,玉娘忍不住问秦颂:“夫君,为何唯独对《满江红》的首稿如此看重?”

    秦颂想了想,回答说:“因为这首词,凝聚着我们的精神和魂魄,必须用最虔诚的态度来保护,不可让其蒙受哪怕一丝丝的尘埃。卡Kа酷Ku尐裞網”

    “哦,那我以后一定好好的看着它!”玉娘虽然似懂非懂,但还是坚决地表态。

    秦颂如此看重的事物,必然值得秦家人用心去守护。

    关于《满江红》的趣事,并没有因为秦颂将首稿藏在家中的书橱内而渐渐淡去,反而因为前方不断传回的战事消息,在临安城越传越热。

    钱塘书院的几位年轻先生,带着一群学子,守在丽正门外,等秦颂下朝出来,便一拥而上,将他的马车团团围住。

    如果不是看出来这群大头巾身上都没有带武器,而且也没有什么危险动作,秦颂的侍卫们差点在皇宫正门外面拔出刀来。

    原来,钱塘书院的这群先生和学生,在听说了秦颂做《满江红》的经过之后,情绪激动,想请秦颂莅临他们的书院,给大家上一堂课,鼓舞大家矢志抗金的斗志和决心。

    这样的盛情,实在难以拒绝。

    这就相当于后世一位国家英雄,被各大学争相邀请去给学生们做报告一样,就算本人不想去,国家也要想办法安排,不能冷了年轻学子们的心。

    秦颂是大宋的英雄,而英雄就是一个族群的脊梁,所有人都会不自觉的向着英雄靠拢。

    秦颂赶鸭子上架,来到钱塘书院之后,便把他当初在复兴军初创时说过的话,再加上他这些年来的所见所闻和抗金经历,用平实的语言对着书院的先生和学生们说了出来。

    实际上,这就是一场事迹报告会。

    效果很不错。

    书院的师生,没有人站出来质疑秦颂为何没有讲出一些别人没说过的大道理,因为天下的道理就那么多,前人已经讲的太多太多,大家听得耳朵都要长茧子了。

    当师生们听到吴玠率领富平之战失败后的溃兵退守和尚原,仅凭一万残兵抗击十五万金国大军时,个个屏声静气,肃然起敬。

    当师生们听到金军在上津和洵阳接连屠城的时候,一个个怒不可遏,露出同仇敌忾的表情。

    当师生们听到秦颂设计引诱完颜宗翰和金军主力进入金州城,然后一把火将敌军烧成焦炭时,个个欢呼,觉得十分解恨。

    当师生们听到孔彦舟在滁州纵兵作恶,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时,原本放松的心情再度变得怒火中烧,甚至比刚才更为严重。

    当师生们听到秦颂在瓜洲江面上一把火烧光了孔贼匪军,又在滁州公审了孔彦舟,并将他千刀万剐时,忍不住全部站了起来,挥舞着拳头,激动的难以自已。

    没有家的杜撰,也没有夸大其词,更没有虚造功绩,秦颂只是把他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讲述出来,却让书院的师生们情绪跌宕,几难自已。

    秦颂讲的口干舌燥,总算是勉强对付过去,正想赶紧离开,结果书院山长亲自出面,恳请他留下墨宝,并且点明了要秦颂写《正气歌》、《丹心诗》和《满江红》。

    秦颂感觉他好像是被人套路了。

    整件事情,最终落脚点还在他的墨迹上头!

    这尼玛的,有点不爽啊……

    只是,不爽归不爽,别人想要这份待遇还求不到呢。如果不在钱塘书院留下点什么,似乎对不起此前喉咙冒烟说的两个时辰?

    秦颂最终给钱塘书院写下了《正气歌》上阕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便不顾书院山长的挽留,急忙从书院里面闪人。

    本以为事情就此可以结束,但秦颂完全低估了杭州附近十几家大小书院的热情和缠劲。

    看不起我们之江书院是吧?你能去钱塘书院授课,为何不肯到我们之江书院?我们哪里也有几百师生翘首以待,盼望秦翰林去呢!

    靠,算你之江书院狠,我去还不成吗?

    于是,秦颂莅临之江书院,再次受到众星捧月的待遇,临最后,还得留下两副墨宝……

    “秦翰林,我是汪阳啊!就是当初从墨英斋得了一匣龙香墨的那个学子。这是我师兄陈俊卿。我们两个被书院的山长派来请你去书院讲学呢,你可一定要赏个面子啊,不然我们在书院里没法待了。”

    桐岭书院的汪阳和陈俊卿守在秦颂家院门口,怎么撵都撵不走。

    看在一个是神童,一个是未来状元的份上,秦颂只得随他们去桐岭书院一趟。

    于是乎,当朝堂上已经为要不要跟金国开启和谈而吵翻天的时候,造成这种局面的当事人秦颂竟然被皇帝特准放了长假,让他挨个去每家书院给师生们做事迹报告……</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