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百八十二章 火速授官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八十二章 火速授官

    当秦颂风光无限地进出于临安附近的各大书院时,他的门下“走狗”勾龙如渊,终于开火了。卡Kа酷Ku尐裞網

    揭发福建路建宁府知府封文晖的奏章不仅摆在了赵构案头,刑部、大理寺、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理检院,大宋凡是跟司法相关的部门,全都收到了崇武人刘坪和郑樵的实名举报。

    赵构觉得意外,他有些摸不清秦颂这次的套路。

    如果想办封文晖,秦颂完全可以直接来见他,将掌握的情况私下里向赵构汇报。

    只要查证属实,赵构绝对不会对封文晖手软,因为他动摇的是赵氏江山的根基。

    既然想不通,那就找人来问一问。

    首先被赵构喊进御书房的,自然是他新任命的宰辅赵鼎。

    “赵卿,勾龙如渊实名揭发封文晖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启禀陛下,奏章送到政事堂之前,臣对此事毫不知情。勾龙如渊是秦颂举荐的人,如今更是他的直接属下,此事定然与秦颂有关。”

    “在登闻鼓院、登闻检院和理检院相继发声的刘坪和郑樵,又是什么来头?”

    “刘坪是汉中知府刘子羽的庶子,后来过继给了二弟刘子翚。郑樵是崇武的学者和藏书家,无意官场,在当地士林甚有名望。”

    “刘子翚?我对此人有印象。他的妻子和儿子是不是全都殁于靖难?”

    “确实如此。刘子翚的妻子郑氏、四个儿子,全部遇难。”

    “你对封文晖这件案子怎么看?”

    “在没有彻底调查清楚之前,臣不发表偏袒任何一方的言论。卡Kа酷Ku尐裞網”

    “嗯,知道了。赵卿去忙吧。对了,范宗尹走到了哪里了?”

    “启禀陛下,范宗尹昨日已经住进驿馆,已经向吏部报到,正在等待陛下的召见。”

    “那就让吏部现在就派人去通知他觐见。”

    “臣遵谕。”

    正在驿馆内浏览近期邸报的范宗尹,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进宫面圣。他本来以为赵构会把他晾在驿馆一段时间,才会召见他,然后正式授予他官职。

    能早点见到皇帝,自然是好事情。

    打铁须趁热,皇帝要面对的是全国成百上千的官员,不可能天天记着你的名字。

    走在大内皇宫熟悉的道路上,范宗尹的心中百感交集。

    在他即将抵达临安的时候,有人悄悄进入驿馆,给他送了一封信。

    于是,范宗尹这才知道帮助他复起的幕后之人是谁。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啊……

    那个在临安、在大宋,风头无量的年轻人,那个张浚的学生、连襟,竟然在张浚尚未返朝之前,走赵鼎的门路,让他得以从山林之中回到凤凰山这个权力之颠。

    这份恩情,几乎等同于再造人生。

    怀着复杂的心情,范宗尹走进了御书房,然后掀开前襟,跪在了赵构的面前。

    “罪臣范宗尹,前来觐见!”

    赵构的心情也有些复杂,当初罢免范宗尹,虽然基于心头气愤,觉得他辜负了自己的信任和期望,但这几年静下来想一想,其实范宗尹本人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他只不过是替人受过而已。卡Kа酷Ku尐裞網

    “范卿请起,当初你只是有视察之失,谈不上罪过。若是真有罪,岂有机会再见到朕?”

    赵构的一句话,就等于是给范宗尹之前的经历下了评定。

    范宗尹眼眶泛红,未语哽咽。

    接下来,赵构询问了范宗尹从温州知州任上退下后的生活,表示出了足够的关心和耐心。

    “范卿急公好义,明白是非,朕便将大理寺交给你负责了。恰好,近日出了一件实名检举揭发建宁知府封文晖的案子,范卿便拿此来练手,尽快熟悉大理寺的事务。”

    “臣接命,谢恩!”

    范宗尹没有向赵构说什么一定会秉公办案之类的话,他已经让赵构失望过一次,这次到底如何,不是靠嘴说,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进行证明。

    于是,昔日宰相范宗尹,在面圣的当天,便前往大理寺赴任。

    秦颂在家中得知赵构火速召见范宗尹,然后给范宗尹授官,便仔细琢磨赵构的心思和想法。

    现在还不是他进宫去将赵构的时候,除非赵构主动召见他。

    封文晖的案子,只是一盘开胃菜,秦颂要看清楚在此人背后到底站着谁之后,才会亲自上场打擂。

    范宗尹雷厉风行,在集体见过大理寺的人员之后,便马上派人前往兵部,将兵部职方司主事勾龙如渊请到大理寺了解情况。卡Kа酷Ku尐裞網

    勾龙如渊并不知道秦颂是范宗尹复起的幕后之人,更不知道范宗尹已经知道秦颂帮了他,但他当年进入馆阁赋闲的时候,正是范宗尹当宰辅的时候。

    面对昔日宰辅,勾龙如渊表现的足够尊重,范宗尹问他什么,他便回答什么。

    “作为兵部职方司的主事,你实名揭发建宁知府封文晖,是不是有些超出了职责范围?”范宗尹没有指责勾龙如渊越权,但还是明白无误的说出了自己的疑惑之处。

    “兵部确实不管司法之事,但封文晖视兵部下发的命令为儿戏,没有按照职方司的要求派人对建宁府境内的山川河流进行详细的勘察、描绘和记录,这便是渎职!”

    “从去年以来,兵部校正刊发的新式地图,对于前线作战的各路部队作用甚大,关于此点,范大人可以派人进行核实。为了进一步掌握大宋境内的地形,绘制更加精准的地图,兵部职方司于是给各地下令,得到了多数地方的支持。”

    “我身为朝廷官员,虽然品级低微,但既然见到不法之人和不法之事,自然要秉公上奏,尽到本分。”

    勾龙如渊一番回答,滴水不漏,虽然理由不是那么硬实,但相对于封文晖犯下的诸多罪行,却也是足够了。

    范宗尹找勾龙如渊过来,其实就是要一个理由,哪怕这个理由很扯淡,但总归是个理由。

    只要有了这个理由,范宗尹就可以立即派出人员赶赴建宁,进行调查取证。

    勾龙如渊离去后,范宗尹又接见了刘坪和郑樵。

    他们两人向范宗尹反映的问题,就比勾龙如渊的严重得多。

    范宗尹问两人,可有人证和物证,刘坪回答说,人证已经被他秘密隐藏起来,因为怕遭到封文晖的陷害抓捕,物证也被他藏在屏山之内,只要朝廷派人到了崇武,他会将人证和物证全部交出来。

    崇安,屏山。

    一片茅草为顶的院子,几十个少年,正盘腿而坐,专心的听着面前一位中年男子在讲经义文章。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一篇中有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此句的意思是说,生命,是我所渴求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身为君子,就应该果断的为了正义而舍得付出生命!”

    “金国与大宋当初相约伐辽,事成之后,金人背弃盟约,派出两路大军攻打大宋,而大宋从皇帝到大臣,因为没有做好面对金军兵锋的准备,所以导致了靖难的发生。”

    “开封城破,徽宗和钦宗被金人俘虏,十万宋人被胁迫北上。当此国难之际,先有宰相何栗在金营中绝食而死,后有我的父亲不肯接受金人的官职,悬梁自尽。他们为何要如此做呢?因为要舍生取义啊!”

    学生们听到这里时,对何先生肃然起敬,原来先生的父亲竟然是如此有骨气和气节的英烈。

    授课完毕,孩子们依次向先生道别,顺着山路返回山脚下的村庄。

    原本热闹的茅庐书院,顿时变得安静。

    一位年轻道士,出现在山路下方。

    沿路护送崔嘉彦的四名侍卫,并没有紧随他上山,而是留在了山下。

    “贫道紫虚,受人所托,特来拜会病翁!”走到院子门口的崔嘉彦,对站在院中人说道。

    刘子翬退隐屏山之后,自号屏山病翁。崔嘉彦进入崇武县境内后,便暗中留意和打听有关刘子翚的事情,所以在见到刘子翚时,便称呼他的号,这是尊重的表现。

    “紫虚道长远来,请恕刘某未曾远迎。”刘子翚请崔嘉彦入内,给他沏了一杯当地很有名的武夷山岩茶

    香茗入喉,崔嘉彦闭眼细细品味。

    “令郎与郑樵共赴临安,向我师弟秦辅仁揭发封文晖的罪行,不知病翁可知此事?”崔嘉彦简单的一句话,把自己的来由,身份和疑问全都说了出来。

    崔嘉彦相信,以秦颂如今在大宋的名气,就算刘子翚已经隐居,也会有所耳闻,不需要他多费口舌进行解释。

    就算刘子翚不知道刘坪去临安是为了告状,但以秦颂与刘子羽多年来的交情,刘氏兄弟之间必然会在书信往来中提及秦颂的名字。

    “原来是秦翰林的师兄,失敬了。犬子刘坪在下山时,只说要与郑樵一起去临安游学一段时间,并未告诉我实情,大概是不想让我为他担忧吧。”刘子翚如实相告,显得非常坦然。

    崔嘉彦相信刘子翚的说法,因为都是自己人,在这荒郊野岭上,犯不着遮遮掩掩的。

    “令郎对你的身体状况甚为担忧,特意央求我师弟出面,请太医院的国手请赴崇安为你诊病,一片孝心,甚是醇厚。”

    “师弟认为,病翁之病在心不在体,所以特意让我带了一副心药前来,还请笑纳。”

    崔嘉彦说到这里,从怀里掏出了一本小册子,轻轻的放在刘子翚的面前。</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