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百八十三章 皆为圣贤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八十三章 皆为圣贤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是刘子翚打开无名小册子的扉页后,看到的第一句话。

    只是这一句,便让病翁陷入沉思。

    这句话,不是秦颂自己感悟出来的,而是几百年后一位追寻圣人之道的大哲学家和思想家在龙场悟道时,开启心学之门的钥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刘子翚翻到第二页时看到的四句话。

    看到这里时,他的手已经舍不得往后翻。

    圣人之道是什么?

    这本小册子给出的答案是:良知。

    良知人人都有。

    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上面关于善恶的四句话,后世被称为“四句教”,记载于王阳明所著的《传习录》。

    “传习”一词,源出《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理学在宋代大兴,结果把华夏文明差点带到了绝路之上。因为理学最大的问题是坐而论道,过于重视钻研理论,却忽视了起而行之的实践。卡Kа酷Ku尐裞網

    这是非常致命的缺点,因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理学死死抱着前人的思想不放,想从故纸堆里面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路径,等于是在刻舟求剑。变化即永恒,用刹那的发现去衡量永恒的变化,不碰个头破血流才是怪事。

    几百年之后出现的心学与理学不同,虽然被更后面的人划归为不怎么科学的唯心主义学说,但王阳明首次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观点。

    所谓“知行合一”,不是简单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需要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

    人之所以为人,本质不是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而是在不断的克服动物本能,形成了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意识第一,物质第二,也不全是错的。

    对于任何一个还在呼吸的人而言,倘若他丧失了正常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功能,那么在他身体之外客观存在的一切,对他而言,还有什么价值与意义?

    没有意识的人,已经感知不到物质的存在,所以对于任何个体而言,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因为,意识是感知物质存在的前提,就算物质是永远客观存在的,但永恒的物质离开了意识的感知,将变得毫无意义,归于混沌。

    理学的宗主朱熹,现在还是个毛孩子,但朱熹的老师们已经开始钻牛角尖了。

    刘坪来临安拜见秦颂的时候,讲了不少关于他父亲刘子翚的事情,其中便提到了刘子翚经常与学者胡宪、刘勉之交往。卡Kа酷Ku尐裞網

    刚开始,秦颂还没有重视这个信息。

    等手下负责收集情报的人,将胡宪和刘勉之的个人资料放在秦颂案头时,秦颂这才发现胡宪是胡安国的长子,而胡安国此时在学术界的名望,因为《春秋传》的撰写而达到顶峰。

    顺着这个线索,秦颂终于回忆起来,朱熹的老师就是胡宪,而刘子翚、刘子羽兄弟两人也都教导过朱熹!

    这个无意中的发现,非常有意思,也很重要。

    毋庸置疑,朱熹后来的思想观点必然是受到了胡宪、刘勉之和刘子翚这些人的影响。

    既然找到了尚未出世的理学宗主的老师,秦颂觉得很有必要做点什么。

    特别是刘子翚如今病恹恹的,若是既能挽救他的生命,又能把理学只会坐而论道,不肯起而行之的毛病给掰过来,那岂不是彪炳千秋的大功一件?

    秦颂为此琢磨了足足三个夜晚,然后发现如果直接把后世老马甚至是太祖的哲学思想观点照搬照抄过来实在有些超前,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不服。

    既然太超前了,那就找不太超前的。

    于是,诞生于明朝的心学便被秦颂选中。

    明朝的灭亡,与心学兴起无关。恰恰是因为心学发展的还不够强大,所以被理学处处打压,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

    饱受诟病的明末党争,并非因为心学而起。当时的东林党人,对于心学是嗤之以鼻的,因为心学属于平民学派,而他们坚持的是所谓的儒家正统学脉。卡Kа酷Ku尐裞網

    《孟子》里说,良知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本性,是不学而知、不学而能,人们通过性善所体现的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些东西都是先天固有的。

    而王阳明却把这个本能的道德感应变成了三观的核心价值观念。

    禅宗是把来自域外的佛教中国化和通俗化,而心学与禅宗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将儒家学说通俗化大众化,不必拘泥于四书五经教义,人人都可随心所欲地领会儒教,人人可以为圣贤。

    若是人人可为圣贤,就会剥夺犬儒们拿着儒家经典故弄玄虚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的权力,这相当于是打着儒家的旗号在挖坟,所以受到了官方和学术界的猛烈打击。

    “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这是嘉靖皇帝对王守仁和心学做出的评价。此言一言以蔽之,心学即歪理邪说!

    后来,王阳明的心学传到了东瀛。

    再后来,弹丸小国上演了一出真正的蛇吞象。

    秦颂对于心学的学习思考并不多,只是记得只鳞片爪,但他记住的恰恰是心学的核心观点和思想。

    如今,这些核心观点被秦颂不如责任地罗列在刘子翚手中的小册子上面,然后如同一枚深水炸弹般投进了刘子翚原本平静如死灰一般的心湖中间。

    刘子翚的心境,彻底乱了。

    应该说,是“轰”的一下,被炸开了。

    崔嘉彦比刘坪年轻许多,但他修道,所以打坐的功夫很深。当刘子翚捧着小册子面色变幻地从中午一直枯坐到夜晚时,崔嘉彦便闭目静静地坐在刘子翚的身边,用这种近乎不存在的方式,陪伴着他。

    明月当空,星河灿烂。

    刘子翚终于从一场思维大战中退了出来。

    “敢问紫虚道长,秦辅仁对于‘知行合一’可有具体的论述?”

    崔嘉彦睁眼,回答说:“师弟的原话,‘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刘子翚沉默,仔细的回味这几句话,然后露出会心的笑容。

    “以道长所见,我如今这幅身体,还能活多久?”

    “若是不进行调养,长则十载,短则五载。”

    刘子翚捶打着双腿,让原本坐得发麻的下肢恢复感觉。“原本觉得活着了然无趣,所以也就不想多活。如今看到了秦辅仁的这些蛊惑人心的语句,忽然就想多活几年。不知道长可有什么法子?”

    崔嘉彦笑答:“当你想要多活的时候,就说明‘心药’开始发挥效力。就算不服用任何药物,都能多活几年。若是以后坚持服用我师父秘法炮制的药酒,百岁不敢说,耄耋可期。”

    人生七十古来稀,所谓耄耋之年,是指八十岁至九十岁间。

    刘子翚起身,向盘腿而坐的崔嘉彦躬身作揖行礼,口中说道:“彦冲多谢道长赠药!”

    彦冲是刘子翚的字,他此刻用“彦冲”自称,是一种表示尊敬的态度。

    崔嘉彦是薛式的弟子,薛式是先修禅后入道的高人,而王阳明的心学之中有一些思想观点与禅宗的教义有相似或者说相通之处。

    所以,秦颂让崔嘉彦作为传话之人,是最好的选择。

    不用担心这些惊世骇俗的语句被泄露出去,不用担心刘子翚会诘难崔嘉彦,不用担心刘子翚的病情得不到控制。

    从这天晚上开始,崔嘉彦暂住于茅庐书院,帮助刘子翚治疗多年积下的陈年旧疾,恢复身体内生的生机。

    刘子翚则将小册子随身携带,秘不示人,然后围绕着那上面出现的一条条话语苦思冥想,经常凝固成山上的一块人形岩石。

    某天,好友胡宪和刘勉之携带茶叶、酒肉上山来看望刘子翚。

    两人远远的便见刘子翚坐在一株银杏树下面发呆,开始还有些担心,但走近一看,却发现刘子翚的面色有了光泽,原本深深塌陷的双颊也饱满了一些。

    这种情形,绝对不是回光返照!

    两人心头大喜,胡宪笑问道:“彦冲兄,月余不见,你的气色好了不少,莫非吃了龙肝凤髓?”

    刘子翚还在琢磨一句话的意思,好友来了都忘记起身迎接,而是脱口问道:“胡兄,刘兄,你们觉得‘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句话如何?”

    “啪!”

    胡宪提在手中的猪头肉忽然掉在了地上。

    两人一屁股坐在刘子翚的身边,一个捋起袖子,就要掐刘子翚的人中,另一个则大呼小叫的喊着:“刘兄,你这是走火入魔了,还是被山精鬼魅附体了?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你也敢说!”</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