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百九十四章 此道不孤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九十四章 此道不孤

    “老常,你猜他们最后会选哪一条路?”

    张琦和常余庆两人站在议事厅外面的老榆树下面,望着远处的绵延青山,各自想着事情。免-费-首-发→【追】【书】【帮】

    这两人,虽然出身不同,一个是河间府李家的家兵,一个是陇右吴氏的亲兵,但自从投身于复兴军之后,因为秦颂的关系,共同经历了大小战斗十余次,如今可谓是铁杆兄弟。

    张琦胆大心细,勇武过人,擅长搞渗透和刺探,这次来凤牛寨主要是帮助翟兴培养情报人员,组建情报机构。

    常余庆踏实认真,宽厚耐心,擅长组织训练和坚守,这次来凤牛寨主要是帮助翟兴进行各种新战法的训练和尝试,进一步增强凤牛寨的整体战力。

    对于张琦的提问,常余庆认真的想了一会,摇头说道:“我也说不上来,就看他们的志向和格局到底有多大了。”

    张琦同意常余庆的说法,感慨说道:“也是啊。毕竟,这世上只有一个人,当得起咱们所有人的大统领。”

    议事厅内,翟兴没有表态,而是面色和蔼的说道:“大家有什么想法,现在可以畅所欲言。寨子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大家的,人人都为寨子付出了,也有说话的权力。我这个糟老头子,不可能陪你们一辈子。”

    受前任军师翟猛的影响,凤牛寨内部的风气也比较皿煮,在遇到重大事项的时候,喜欢用内部讨论这种方式统一认识,解决分歧。

    前营的向头领,第一个站起来发表意见。

    “我没怎么读过书,就是上了战场不怕死,这些年受翟大当家器重,将我放在前营的位置上。依我说呀,这个选择简单的很,复兴军怎么选的,咱们就跟着学呗!人家这几年在西边搞的多红火,可当初起家的时候,人数比我们少得多,这说明了啥?说明人家有眼光,不是普通的占山为王!”

    “我不太同意向营头的说法,复兴军的情况跟咱们凤牛寨不同,所处的位置也不同,他们能做到的事情,咱们未必可以做到。大家多数都是有家有口的,背靠朝廷还是心里头踏实一些,就算自己在战场上掉了脑袋,也不用担心身后事。”

    左营的头领第二个站起来,他表达了跟前营头领不同的意见。

    “走自主发展的路子虽然辛苦危险了一些,但活的痛快爽气,不用受朝廷上那些屁都不懂的大头巾指手画脚,也不用被人来回的算计,反正我是觉得八字军王彦这些年活的挺憋屈。”

    右营的头领加入到了争论之中。

    “就算我们接受了朝廷的安置,也不见得以后就会处处受制于人。凤牛寨位于朝廷抗金的前沿,朝廷肯定会对我们有所倚重,不可能只顾着防备和牵制我们。”

    后营的头领也加入到争论之中。

    一炷香快要燃尽时,翟兴起身,示意众人停止讨论。他开口说道:“大家方才都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了,等会两位军师进来主持投票的时候,大家就不要再起争执,等投票结果出来之后,如果跟自己赞同的道路不一样,也都给我屏住,不要让两位军师看了笑话!”

    众手下齐齐点头,表示支持。

    常余庆和张琦前后脚进来,不再赘言,直接将两只陶碗摆在屋子中央的方桌上面,然后开始进行投票。

    “屋内共有二十三人,凤牛寨各营、各村落的主事人全都聚于此,你们今日做出的决定,就是整个凤牛寨上下做出的决定!投票的规矩,刚才我已经说过了,现在再重申一遍……”

    “现在开始投豆子,从靠门的位置开始,翟大当家和少当家的最后再投,大家轮流上来吧!”

    常余庆的话音落地,座位距离门口最近的一人起身,手里抓着一颗绿豆,投进了右边的碗里。

    这种投票方式,等于是实名制,所有人都盯着,而且投票的总人数并不多,所以没有一丝一毫作弊的可能。

    很快,轮到翟兴和翟琮父子两人投豆。

    翟兴没有犹豫,将绿豆投进了右边的碗里。

    翟琮跟在父亲身后,也是毫不犹豫的将绿豆投入右边碗中。

    这父子俩,果然是有些心胸和气度,他们宁可面对未知的危险,也不甘屈居人下,尤其是不愿被朝廷的文官支配,给大宋朝廷充当看门狗。

    当着所有人的面,常余庆和张琦开始清点两个碗里面的豆子数目。

    “左边碗里的红豆数目是八颗,右边碗里的绿豆数目是十五颗,没有人弃权,多数人支持走第二条路,也就是自主发展!”

    常余庆宣布了最终的投票结果。

    “我们会把投票的过程记录在案,然后传回复兴军一份,进行妥善保存,以供后来者进行研究使用。”张琦补充说道。

    “翟大当家的,投票结果已经出来了,你给大家讲几句,鼓鼓劲吧。”常余庆向翟兴建议说道。

    翟兴起身,走到议事厅的中间,环顾众人,然后一脸严肃的说道:“我们当初抱成团,一起抵抗金军和伪齐的入侵,没有想过升官发财,只是想要保住我们的家园,祖宗的陵墓。这些年,翟氏族人和其他各家的族人,死了好几万,他们最终得到了什么?”

    “我觉得,多数人赞成走自己的路,并不是想着称王称霸,以后要跟朝廷对着干,而是不想处处受制于人,尤其是不想变成别人斗来斗去的工具!这些年,关于朝堂上的那些蝇营狗苟的争斗,我们听说了太多。许多时候,不是前方的将士没有用命,而是相互之间彼此算计,沦为后方朝争的棋子,最终误国误民,令人痛惜!”

    “我们也无意与复兴军比个高低,只是觉得如果只有复兴军一家在走自己的路,受到的各方压力就会很大。如今,我们选择了跟复兴军同样的道路,不说别的,至少可以帮着复兴军分担一些压力!天下煌煌,此道不孤!”

    翟兴的这番话,既是对赞成走自主道路的肯定,也是对不赞成者的解释和安抚。

    “最大的一件事情,已经妥善解决,接下来就是两位军师的职权分配和确认之事。翟军师在卸任离开之前,与我仔细商量过,我觉得他给出的方案,是符合我们现在的具体情况。”

    “咱们凤牛寨以后对外不能再这么称呼了,不然会让人觉得还是聚啸山林的一群绿林汉子,翟军师觉得用‘龙门军’这个称呼就挺好,大家觉得如何?”

    翟兴笑着询问众头目,大家纷纷说好。

    鲤鱼跃龙门,这可是吉兆啊!

    “既然大家都不反对,咱们以后就叫龙门军了。龙门军设统领一人,由我担任。副统领四人,分别由张军师、常军师、翟琮和颜尚武四人担任。”

    “在统领之下,效仿复兴军的做法,设立军政联席委员会,共有委员九人,除了统领和四位副统领,另外从目前的五万人中另选四位德高望重的非战斗人员,加入委员会。”

    “因为事关长远,所以另外的四名委员需要通过公推产生,具体的办法和章程,会后会在议事厅外面进行张榜公示。”

    “龙门军原来是按照‘前后左右中’五营进行设置,为了适应接下来的扩张需要,每一营下设三个大队,每个大队下面设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下面设三个小队,具体的分组事宜,将由两位军师负责。”

    “左军师张琦,主要负责龙门军的情报、内部防卫和军法奖惩事务。右军师常余庆,主要负责龙门军的训练督查,战法演练和新兵招募事务。”

    “在军政联席委员会之下,设置参谋部、后勤部、事务部和外务部,具体负责人选,在龙门军完成改编整训之后再行确定!”

    既然已经确定要走自己的路,翟兴也就不再遮掩,彻底摆脱大宋现有的一些条条框框,充分借鉴复兴军的那一套内部组织体系,给龙门军来了一次大手术。

    宋朝的以文制武,大小制衡,以及职事分离的做法,在太平安定的年景,勉强还算能用,但在关键要命的时候,就容易相互扯皮和推诿,有些狗屁不是。

    从秦汉开始,真正强大的帝国,从来不会搞以文制武的把戏,而是文武并重,不分彼此。

    大秦帝国以军功立国,非军功者,不得封侯。

    大汉帝国的太守,上马治军,下马治民,哪一个不是猛的一逼?

    大唐帝国的宰相们,基本上都是文武全才,必须要有在边境节制一军,守卫国家的经历才可担任。

    到了宋朝这里,情况就彻底变了。

    蹴鞠踢得好,可以当太尉。

    诗词做的好,可以当宰相。

    唯独打仗厉害的武将,总是不受待见,被文官当成可有可无的垫脚石,在民间则被百姓称为“贼配军!”

    职务、权力、责任,向来是不能分割的,有怎样的职务,就该有怎样的权力,就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如果搞一堆乱七八糟的官职称呼,把本来应该清晰简洁的组织架构搞得复杂无比,势必会导致整个系统内的人员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内耗。

    就拿最近宋军获得的几场大胜来看,哪一次不是没有文官在场瞎指挥的情况下获得的?</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