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十九章 罪不至死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十九章 罪不至死

    吴玠晚上单独请秦颂吃饭,劝他为西军出力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想劝说秦颂放下对张浚的怨念。卡Kа酷Ku尐裞網「^追^书^帮^首~发」

    陕州之战过去还不到一年,吴玠虽然没有亲至陕州作战,但在陕州之战失败后可是在潼关附近的彭原店一带跟金军打了两场狠仗,结果差点没能活着离开。

    吴玠清楚当时张浚给守卫陕州的李彦仙下达了怎样的命令,当时的情形,张浚确实是把李彦仙当成了弃子,逼着李彦仙指挥有限的守军跟金军死磕到底,以此迟滞金军的西进计划,为富平之战的准备争取更多时间。

    吴玠本人对于张浚的这个决定其实并不赞同,因为他觉得富平之战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兵马,有时候打仗并非兵力越多越好。只是以吴玠当时的身份,还无法影响到张浚的决定。

    李彦仙最终没能守住陕州,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哭喊着投河自尽了。跟随李彦仙一起赴死的属官当中,正好就有秦颂的父亲秦桢。

    如果秦颂只是一个纨绔公子哥,或许会把父亲的死因归咎于金兵的入侵,然而以秦颂白天的表现,吴玠敢说这世上没有谁能骗得了秦颂的眼睛。

    所以,吴玠推测秦颂对于张浚应该是有着深深的怨念。这从他分析富平之战时的言语中,便能清晰的感受到。

    秦颂此时尚是无家可归的孤儿,但吴玠也一点都不敢小觑了他。这是一个心有猛虎的年轻人,未来能够走到哪一步,谁也说不好。而且,经过了今日之事,西军之中也没有人敢对秦颂下黑手,包括他吴玠在内。

    有些大家共同遵守的底线,是不能随便突破的。若是有人觉得秦颂可能成为威胁,便想使用阴谋诡计害死秦颂,必然会犯众怒,甚至成为众矢之的。

    大家都是大宋朝的官员,不论文武,谁无子嗣后人?若是连忠烈之后都要被人陷害,做下这种事情的人还有什么坏事不敢干的?这样的人,还值得大家信任或者支持吗?万一自己哪天被人算计了,子嗣会不会也像秦颂一样保不住?

    所以说,吴玠现在不仅不能对秦颂有任何的不利,还要尽力保证秦颂的安全,确保秦颂在他的地盘上一点事情都不出。

    吴玠喝的已经有六七分的醉意,趁着酒劲,终于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自李大人之后,如今的朝堂上,唯有张德远是坚定不移的主战大臣,就算他在川陕指挥作战时犯了一些失误,但也并非私心所致。颂哥既然有志仕途,当放下心中怨念,走张德远这条线,我也会从旁尽力相助!”

    吴玠口中的李大人,便是已故抗金名臣李纲,而他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就是希望秦颂不要纠缠自己父亲的死因,因为张浚当时并非针对秦桢,跟秦家更无私仇,一切都是形势所致。

    秦颂默然不语,心中想的却跟吴玠猜测的完全不同。

    吴玠以为秦颂是在犹豫取舍,而秦颂实际在上是在考虑怎样跟吴玠讨价还价!

    如果此时的秦颂,还是流落香泉镇之前的那个秦颂,他是断然不肯原谅张浚的。

    但是,现在的秦颂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人的思想啊。

    他对于秦桢一家谈不上多么深厚的感情,若论熟悉的程度,甚至香泉镇上的杨老汉、二毛、赵炎这些人都要比秦家人给秦颂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卡Kа酷Ku尐裞網

    秦颂对于秦家人,只有一份未尽的责任,或者说承诺。

    他会尽力的将秦家被金兵掳走的十八口人从北方救回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另外,等以后时机成熟,他还会回到长安把那口封闭的水井中埋藏的十八具秦家人的尸体起出来,然后妥善隆重的安葬。

    当然了,今后想办法多杀一些金国士兵和女真人,替秦家人报仇雪恨,也是必不可少。

    秦颂在心中快速思考一番,觉得有必要接住吴玠亲自递出的橄榄枝。

    “多谢大帅推心置腹的一番劝慰,若是撇开家父之死的恩怨,我对于张公还是颇为敬重的。以张公在陕西的行事来看,他知道重用西军将士,能够放下个人成见,一切以抗金大局为重,对于川陕抗金大业是有贡献的。”

    吴玠见秦颂松口,心中大喜,马上附和说道:“是呀,张德远跟别的文官不同,他对女真人的狼子野心看得很明白,力主死战到底,跟金国寸土必争,是个真心做事的文官。”

    秦颂叹了一口气,面带不解之色,问吴玠:“张公乃汉初留侯张子房(张良)的后人,按理说,以张子房可比姜太公的谋略智慧,家学渊源之下,张公不至于在运筹帷幄方面如此失色啊?”

    吴玠本不想评价张浚的军事指挥才能,奈何他现在要劝说秦颂,只得苦笑说道:“德远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历任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变乱时,与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受到今上器重,委以枢密院事。到了建炎四年,也就是去年,向今上主动提出经营川陕之建议,然后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一职。德远来陕西之前,从未领军作战,在运筹帷幄方面有所不足,也是人之常情。你以为,谁都可以像你这般妖孽?”

    秦颂知道张浚和张俊虽然发音相同,但却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人。张浚是南宋力主抗金的著名宰相,而张俊则是后来协助秦桧诬陷岳飞的武将。后世跪在岳王墓前的四个人当中,除了秦桧夫妇之外,便有张俊和另外一个奸贼万俟楔。

    历史上,秦桧和张俊等奸贼陷害岳飞的时候,张浚早几年就被秦桧为首的求和派排挤出朝堂,贬到湖南的永州去了。

    而令人觉得可悲的是,秦桧当初竟然是张浚向皇帝推荐进入内阁并出任宰相的!

    纵观张浚一生所犯错误,富平之战其实还不是最大的,因为当时战败并非他一个人的责任,若是赵哲部没有一触即溃,整个战局或许就会被改写。

    张浚最大的失误有两个:一是识人不明,向朝廷举荐了秦桧这个大奸贼,这跟后世某个湾岛上面让岩里政男篡夺了执政权有些相似;二是冤杀曲端,堪比秦桧害死岳飞!

    秦颂现在就想反过来劝说吴玠,让他放曲端一马,不要把这位虽然毛病多多,但却真心抗金的关中名将给害死。

    为什么杀曲端的人是张浚,秦颂却要跟张浚求情呢?因为前面提到过的吴曲恩怨。

    秦颂记得曲端是在和尚原之战吴玠获得胜利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才被张浚在四川弄死了的。

    本来,张浚对于曲端的杀心并没有那么重,他已经准备放曲端回陕西,重新领兵。

    虽然当初曲端在陕西冒犯过张浚,但他已经把曲端拿下,反复的敲打过,而曲端也被张浚整治的没了脾气。

    但是,吴玠同曲端有怨,等吴玠通过和尚原之战,以少胜多,证明了自己比曲端更能打仗后,便私下里跟张浚写信,说曲端若是再被任用,必然会对张浚不利,而曲端得罪的人不仅有张浚和吴玠,还有当初的下属王庶。

    王庶跟张浚和吴玠不同,这是一个典型的睚眦必报的小人,他向张浚报告说曲端当初曾在柱子做诗:“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是在有意嘲讽指责当今皇上。

    张浚先是接到了吴玠的密信,接着又收到了王庶送过来的刀子,他也担心曲端只是表面上向他屈服,便将曲端送到恭州的监狱,然后让跟曲端有仇的昔日部将康随来审讯曲端,结果康随命令监狱中的官吏把曲端捆绑起来,堵住他的嘴,用火烤他。

    曲端干渴请求饮水,结果康随给他喝烈酒,曲端于是七窍流血而死,时年四十一岁,比岳飞死时三十九岁只大了两岁。

    得知曲端死讯,陕西士民无不惋惜悲叹,许多关中士兵和民众也都惆怅不满,甚至有不少人叛逃到了金国和西夏。等到张浚被贬之后,朝廷马上为曲端平反,想要平息关中民怨。

    纵观曲端倒霉的人生最后几年,秦颂发现这货确实有取死之道。

    当初张浚初到陕西的时候,可是对他甚为器重的,结果他不鸟人家张浚,这就是无端得罪上司。

    接着,他作为吴玠的上司,属下在前面冒死作战的时候,他不仅不去救援,还不管不顾的后撤几百里,然后把战败的黑锅甩了出去,这就是不能善待同僚。

    最后,那个用严刑拷打他的康随,当初也是曲端的下属,只因为一件小事忤逆了曲端,便被曲端当众鞭打,差点痛死,因此康随才对他恨之入骨。这就是苛待下属。

    怼上司,坑队友,虐下属。就曲端这么一个目中无人的自大狂,还动不动得罪类似王庶这种睚眦必报的小人,想不死都难啊!

    然而,秦颂却不能看着曲端被几方合力给弄死。

    因为,他想把曲端收为己用!

    虽然曲端做人有诸多失败之处,但他在张浚没有掌控川陕之前,曾经屡次率军击败西夏,在陕北抗击金军时也多有建树,没有让金军讨到任何便宜。

    这样一个擅长带兵打仗的将领,虽然小节略失,但是大节不亏,倘若冤死在大宋自己的监狱中,实在是一件令亲者痛而仇者快的憾事。

    更何况,曲端那两句诗,写的多好啊!

    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

    呀呀个呸,秦颂自己还想冲天怒吼一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