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八十五章 朝局有变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八十五章 朝局有变

    从秦颂抵达武休关开始,他虽然心里一直惦记着复兴军在方山原大战中的表现,但他却没有撂下手中的事情,去前线观战。卡Kа酷Ku尐裞網免-费-首-发→【追】【书】【帮】

    既然已经将指挥权委托给了王世雄,秦颂就不会做那些令下属为难甚至误解的事情。他在武休关这边认真做事,其实对于复兴军就是一种无声的支持。

    吴玠盼着秦颂给他弄回一批出身南中的蛮兵,所以返回方山原之后自然会想办法照顾复兴军,不让王世雄率领的民练部队吃亏。

    刘锜和曲端的资历虽然都比秦颂高出一大截,但他们跟秦颂文武有别,不存在利益冲突,加之又有张浚这尊大神在南郑坐镇,所以对于秦颂提出来的意见,都会认真的听取。

    刘锜在山谷中抓紧时间搞营建,曲端在武休关内憋足了劲抓训练。

    方山原的战事也因为双方有意拖延时间,也是不温不火,鼓声敲得震天响,实际交锋的规模却很小。

    一时之间,秦颂反倒无事可做。

    正当秦颂琢磨着要不要搞点小发明创收时,张浚一道密信,让他即刻动身回南郑一趟。正好,武休关内的大生员们也该返回书院继续读书,秦颂便与他们同行,沿路欣赏着栈道美景,两日间赶了回来。

    秦颂入城后,顾不得回家,直奔宣抚处置使行辕。

    张浚对于秦颂这段时间在武休关的作为还是非常满意的,尽管他没有亲至,但每隔一天都有消息从那边传来,所以他对秦颂的举动都了如指掌。卡Kа酷Ku尐裞網

    张浚最满意的就是秦颂在调和吴玠、刘锜和曲端三人之间的关系时表现出来的那种不着痕迹,润雨无声的手法。秦颂仿佛有着与众不同的亲和力,无论吴玠,还是刘锜与曲端,没有一个人看他不顺眼,更没有人因为他的年龄就看轻了他。

    卫兵来向张浚报告秦颂已经到了行辕,张浚让卫兵直接将秦颂领进书房。

    “这是前天才从临安传过来的急报,你看看吧!”张浚将一封书信推倒了喘气未定的秦颂面前。

    秦颂也顾不得避嫌,拿起书信仔细浏览一遍,然后跟张浚一样,露出了皱眉的表情。

    密信是兵部侍郎吕祉派人以最快的速度传给张浚的,信中提到朝堂上有御史弹劾张浚当初处决赵哲等将领属于滥杀。另外,一直与曲端有仇的王庶向朝廷告了曲端黑状,把他写过的那首“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的诗捅到了皇帝面前,还指责曲端有谋反之意。

    如今的朝堂中,因为秦桧与吕颐浩的争斗,本就波诡云谲,结果又冒出来几个御史弹劾张浚和曲端,把事情搞得更加复杂,让人看不懂这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漩涡。

    皇帝似乎也有些担心张浚留在川陕的时间太久容易尾大不掉,所以同意了政事堂的人事调动方案,下旨派王似和卢法原分别为川陕宣抚副使和川陕处置副使,前来接替张浚。

    张浚的本职是川陕宣抚处置使,等于将宣抚使和处置使的权力集于一身,朝廷现在派了两个文官来分张浚的权力,一旦双方完成交接,免去他宣抚处置使的命令必然很快就会下达,接着派人召他还朝。卡Kа酷Ku尐裞網

    张浚在川陕属于封疆大吏,军政大事他一个人说了算,等他回到朝堂,若是没有新的委任,就等于是被闲置。

    秦颂在脑海中迅速回忆张浚还朝后的历史,却怎么也想不起都发生了什么,他只记得张浚是在三年后出任右相,然后都督岳飞镇压了杨幺起义,过了两年之后,因为郦琼造反杀吕祉投伪齐,张浚引咎辞相,从此远离朝堂权力中枢,被秦桧及其党羽始终压着翻不了身。

    张浚还朝已经势不可免,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离开之前,谋求最大的政治利益!

    秦颂思索一番,开口说道:“时间还来得及!以我估计,半月之内,方山原战事必然结束,我军获胜几无悬念。趁着这次胜利,可以向朝廷讨价还价,把几个信得过的人放在关键的位置上面。”

    “那你认为那些位置比较关键?”

    “利州东路和西路转运使,兴元府知府,成都府知府,成都府路马步军都指挥使这几个位置,都需要抓在手里面!”

    “嗯,我知道了。王庶检举曲端有谋反意图,这事你觉得该怎么处置?”

    “此事还需大人和吴帅共同出面,向朝廷上表,担保曲正甫绝无谋反之意,忠诚可靠。如今西军人心稳固,曲正甫不久就要随大人东行,把他保下来,不仅可以让大人在西军将士心目中威望更升,也让外人觉得吴帅心胸广阔,不做落井下石的小人。”

    秦颂有些话不便明说,但张浚听得懂。

    如今曲端已经在武休关内帮着张浚练兵,过去的事情算是翻过篇,此时张浚若不能罩着曲端,不仅威望扫地,而且以后也别想指望再有人替他卖命。

    做人不能出尔反尔,做官更不可模棱两可,在关键时候,就得站出来替身后的人挡枪,不然大家凭什么死心塌地的跟随你?

    张浚与秦颂谈完了公事,马上换上一副笑脸,对秦颂说道:“我听夫人说你在龙如山上当着许多人的面就敢牵永珍的手,你的脸皮也是够厚嘛!”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其实,我这也是在替您分忧啊!如果我不主动一些,大人还得继续为陈钰的婚事头疼吧?”

    “哼,算你小子有眼光!错过永珍这样的奇女子,你一辈子都会后悔。”

    “那是肯定啊!能得钰姐相伴,此生无憾矣!”

    眼看就要成为连襟的两个男人,正在书房里面挤眉弄眼地说话,却见陈钰红着脸,低头端了两碗冰镇过的杨梅汤,放在茶几上面。“大姐亲自去后厨忙碌了,说是晚上要招待辅仁。”

    “啊,好,好!”张浚连说两个好字,等陈钰端着空托盘出去,才小声的说:“嘿嘿,刚才算你有急智,没有说什么怪话,不然以后有你受的!”

    秦颂心里一阵无语,他刚才说的其实是真心话,并非为了刻意讨好正巧进屋的陈钰。

    如今已经是五月中旬,天气炎热许多,喝一碗酸梅汤倒是提神解暑。

    张浚端起酸梅汤,美滋滋的喝了一大口,然后说道:“永珍已经二十,既然你们两情相悦,那就抓紧时间把婚事先订下来吧。咱们师徒一场,我还没怎么教过你经义学问,却是要换个身份了。”

    “大人谦虚了,学问之道,不在师生名分,而当抱着朝闻夕死的精神,以后就算不能在人前称呼您为师尊,但遇到疑惑,同样可以向您请教。说心里话,自去年大人在和尚原当众收我做了弟子,这一年来,我所得各种实惠甚多,难以言表。”

    “哈哈……那些都是你该得的!能收你这样的妖孽做弟子,也是人生一大幸事。若非你与永珍的婚事,我才舍不得把你让于别人做弟子呢!对了,正想问你可有心仪的长者,我可以代你引荐一番。”

    秦颂对此早有思考,便毫不犹豫的回答说:“听说潼川路转运判官虞公齐年(虞褀字)为人方端,清廉爱民,若是能拜他为师,对于大人的声望,对于我的学业皆有帮助。”

    张浚一听虞褀的名字,马上眼前一亮,他颔首说:“方才刚夸过你有眼光,会给自己挑伴侣,如今你看中的老师,更是不得了啊!虞齐年与何公同科进士,乃是蜀中有名的正人君子,若是能拜在他的门下,却也不算折辱了本官的名声!只是,虞齐年远在合州,我跟他也难以碰面啊!”

    解除师徒关系,跟拜师收弟子一样重要,需要在公开场合有许多人作证的情况下进行,张浚想把秦颂当面托付给虞褀,不落人口实,但因为两人不在一个地方,所以就有些麻烦。

    秦颂似乎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马上建议说:“大人自然不方便去合州,但可以把虞公调至兴元府来啊!以虞公的品行,让他出任利州东路转运使,配合吴帅固守秦岭前线,不正好吗?”

    张浚恍然大悟,看着秦颂,似笑非笑的说:“好小子,原来是在这等着我呢!刚才你只说利州东路和西路转运使,兴元府知府,成都府知府,长宁军都统制这几个位置重要,却不曾向我推荐一人,我还以为你毫无私心,原来是给以后的老师准备了一份大礼啊!”

    转运使是唐代以后设置后的官职,主管中央或地方的运输事务。北宋前期转运使的职权扩大,成为实际上的一路最高行政长官。再后来,朝廷又陆续设立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等机构,分割转运使的权力。

    按照后世的行政级别,宣抚使大概管一个省或者两个省,而转运使则管一个地级市。张浚担任的宣抚处置使,等于是将川陕两省的书记、省长和军区司令员全都兼任了。

    虞褀现在的官职是潼川路转运判官,为转运使的副手,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法院院长兼检察院院长。

    若是虞褀能调到利州东路来,不仅官升一级,成为一路转运使,关键是利州东路包括了金州、洋州、兴元府、巴州、利州、隆庆府、阆州和蓬州,不仅管辖的地域比潼川路大了许多,更因为背靠着抗金前线,手中经过的各种物资绝对多得吓人。

    秦颂把家安在了兴元府南郑城内,若是能得虞家和何家的照顾,他那些光明正大发财的门路也就不怕别人觊觎了。</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