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一百零二章 张浚离去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一百零二章 张浚离去

    兴荣商行旗下第三项产业即将开张的时候,朝廷派来接替张浚的官员到了。卡Kа酷Ku尐裞網

    王似的差遣职务为川陕宣抚使,跟张浚的川陕宣抚处置使相比,权力缩小了一些,主要是对军队的掌控和干预方面,没有张浚这么大。

    大宋虽然优待文官,对武将层层设防,但也不可能让一个文官长期在远离朝廷中枢的地方为官,尤其还是掌控一方的封疆大吏。

    张浚虽然心有不甘,但他熟知官场规则,所以并不如何恋栈现在的地位权力,很快便与王似进行了各项交接。

    王似虽然是首辅吕颐浩这条线上的人,他也知道吕颐浩讨厌张浚,但这不代表他接替张浚之后,便要马上对张浚之前的布置和安排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川陕是大宋西北和西南的两道屏障,北拒女真和党项,西阻吐蕃各部,南隔大理,不管哪个方向出了问题,一旦被敌人攻进来,轻则丢官罢职,重则发配流放,甚至是掉脑壳。

    除了王似,朝廷还另外派了一位文官卢法原作为川陕宣抚副使,进一步的从王似手中分权,对他形成制约。

    从朝廷这个举动来看,既是对之前委任张浚宣抚处置使这种过于放权做法的修正,同时也表现出朝廷对川陕的重视。

    大宋在短短六年时间内,接连丢失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的疆土,如今就连江淮一带也被金人屡屡攻破,只能隔着长江天险与金国对峙。

    若是再失汉中和四川,大宋便离亡国不远矣!

    张浚已经交权,便不宜继续留在汉中,而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直接从汉中出发前往临安,或者先回蜀中老家休息一段时日,等到明年开春以后再回临安向皇帝述职。卡Kа酷Ku尐裞網

    张浚毫不犹豫的选择直接去临安。

    这跟原本秦颂熟悉的那个时空的相关记载有些出入。

    在关于张浚的记载中,他是在今年卸任川陕宣抚使不假,但却是在后年的二月份才抵达临安还朝,然后坐了一年多冷板凳之后,接替吕颐浩成为新任首辅。

    现在是八月初,张浚若是乘船从汉水入长江,再沿长江顺流而下,一个月内便可抵达临安。

    张浚采纳了秦颂的建议,他不准备这么快就去临安跟复职的吕颐浩面对,而是打算带着曲端、刘锜和三千整训结束的老兵,前往洞庭湖一带平复杨幺率领的当地民众叛乱。

    身为文官,带着一支部队穿州过府,是需要经过朝廷同意并且行文所过州府才可以,否则就跟造反无异。

    张浚作为皇帝重用的文官,自然不会故意给赵构找麻烦,他在王似还没有抵达汉中之前,便向朝廷上了陈情表,请求朝廷允许他率领一支偏师赶赴荆湖南路,平定那里闹得越来越猖狂的乱贼。

    赵构看到张浚的陈情表后,心里还是有些歉疚的,他虽然默许了吕颐浩“敲打”张浚的做法,但不代表他心里就厌恶了张浚。卡Kа酷Ku尐裞網

    苗刘之变时,若没有张浚在危急关头联络吕颐浩、张俊和韩世忠等文武大臣勤王复辟,赵构皇帝当不成,说不定连性命都难保。

    既然张浚主动要求接手别人都不愿意沾染的麻烦,而且只带三千步卒,去的地方又远离临安,对朝廷不造成任何威胁,赵构便同意了张浚的请求,然后给兵部下旨,让兵部尚书权邦彦给张浚沿路所过州府下达命令,不得阻拦张浚,同时在粮草方面予以支持。

    权邦彦是力主抗金的老臣,他跟吕颐浩不是一路人,此前因为富平之战的原因,对于张浚有些不满,不过两次和尚原大战和仙人关之战,让权邦彦对张浚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

    权邦彦曾向朝廷献“十议”,以图中兴,而这里面便有“朝廷以任大事者必得贤臣大将才能胜任。委任得人,才是防守拒敌的上策”等内容。

    因为觉得张浚是能做大事的人,所以权邦彦这次给了张浚许多便利,没有人为的给张浚制造一些麻烦。

    张浚离开南郑这天,兴元府大小官员出城欢送,秦颂却没有出现在送行的人群之中。

    他在昨天晚上才见过张浚,还亲手把一份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和疟疾的方案交到张浚手上。

    这种场面上的送行,去不去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以秦颂现在的身份,站在一堆大小官员的身后吃灰,他不自在,张浚看见了也没啥成就感。

    最主要的是,秦颂不过是后行而已,等他把事情料理完毕,还要赶到荆湖南路跟张浚汇合呢!

    张浚带着三千精兵,还有曲端与刘锜这两员文武兼备的将领,在初秋的阳光里向东行军。卡Kа酷Ku尐裞網

    张浚的夫人有些舍不得留在蜀中老家的孩子,打算和秦颂一起先回蜀中,等张浚到了临安之后,她再带着孩子过去。

    张浚要先去荆湖南路平叛,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完事,所以夫妻两人这一别,很有可能就是两三年。

    因为是带着部队行进,张浚本以为速度会降低许多,结果却让他很是意外。

    这三千士兵在武休关被曲端训练的脱胎换骨,不仅军纪严明,而且特别吃苦耐劳,在行军速度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宋军。

    一支军队的战力如何,只要看行军速度以及行进中的组织纪律,便能观察出个七八分。不能吃苦耐劳的部队,必然走不快,而且路上还会发生各种违反军纪的事情。后世有支部队靠大脚板行军,跑得的比四个轮子的汽车还快,然后就创造了行军史上的奇迹——飞夺泸定桥!

    张浚还是第一次观察秦颂精心为他筛选和筹建的部队,心里觉得很满意,便将曲端招到面前问道:“正甫,这几日我观察士兵们行止有度,动作迅捷,长途远行也不似疲累的样子,你是如何做到的?”

    曲端不敢居功,如实回答说:“首先是秦辅仁选人时有眼光,这些士兵都是志愿追随大人的,所以在跟大人同行时服从性强。其次,秦辅仁传授了一些长途急行军的窍门,比如‘打绑腿’,喝煮熟的淡盐水,晚上睡觉的时候垫高脚跟等等。这些窍门非常实用,我们在武休关组织拉练时便验证过了。最后,这些士兵都是经历过大战的老兵,调教起来容易,虽然只集中训练了两个多月,但却起到了脱胎换骨的效果。”

    听完曲端的汇报,张浚再次感到意外。

    他首先意外的是曲端的态度。

    在张浚的印象里面,曲端可是很“独”的家伙,虽然有本事,但喜欢争功,而且经常坑队友。

    今天这次问答,张浚实际是做好了听曲端自吹自擂的打算,然后夸奖他一番的,毕竟这些士兵是曲端训练出来的,功劳很明显。

    结果,曲端把功劳一股脑地往秦颂头上推,一点也不揽功。

    还让张浚意外的便是秦颂,因为他能看得出来,曲端在提到秦颂时,是真心的佩服,尤其是对秦颂提出的那些可以提高行军速度的窍门,更是赞不绝口。

    这个曾经的弟子,以后的连襟,还真是不时给他送上各种惊喜啊!

    还未离开南郑时,当张浚听说新开业的惠民药房出售的各种药材价格比市面上其他药铺低了四到五成时,心中便消了此前给秦颂题写“兴荣商行”牌匾时的不快。张浚认为一个能替穷苦百姓考虑的士子,立身端正,将来肯定不会误国害民。

    离开南郑没多久,又从别人口中得知秦颂在行军作战方面“暴露”出了更多的本领和天赋,这让张浚更加欢喜。

    张浚听了曲端的汇报觉得不过瘾,马上拦下几个普通士兵,让他们当面解开绑在小腿外面的麻布长带,然后示范绑腿的过程。

    在士兵们操作的时候,曲端向张浚解释说:“按照秦辅仁的提示,绑腿的时候,从脚踝部位开始,下面必须扎得紧致,往上面则可以逐渐的放松。士兵们刚学会打绑腿的几天,不习惯腿肚子胀,但过几天,便感到很舒服,特别是在登山时不觉得小腿酸累,而且可以防止蚂蝗虫豸沾到腿上吸咬,在遇到山岩陡坡需要攀爬降落时,还可以将几根绑腿布连接绞成绳带作牵引用……”

    得知小小一副绑腿竟然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张浚马上说:“给我也准备一副绑腿,从今天开始,我也学习如何打绑腿。”

    “大人,真要如此吗?”曲端有些吃不准,他不知道张浚这是故作姿态,还是真的想要官兵一致。

    张浚点点头,一脸严肃的说:“此去湖湘,沿路多是高山峻岭,不能骑马的地方肯定不少,我可不想因为个人缘故,便耽误了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

    张浚愿意放下士大夫的架子,跟普通士兵一样打绑腿,曲端心里自然是非常赞同的,他就怕张浚改不了当初那种想当然的书生气,然后外行指挥内行。从今天张浚的表现来看,似乎长进了不少,不但说话时随和许多,而且是真的在学习。

    如此,曲端对此去湖湘平叛也就更有把握。

    不怕文官揽权,也不怕文官骑在武将头上,就怕文官胡乱的指手画脚啊!</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