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五十四章 宗师来访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五十四章 宗师来访

    名人效应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声望加成效果明显。

    用不好,贻笑大方,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柄。

    很显然,千古才女李清照不是那种卖队友的坑货,她是真心实意不遗余力的帮秦颂。

    这种感觉,就好像在铸造一柄锋利无匹的宝剑,虽然剑成之时,人们未必记得铸剑师的名字,但只要看着利剑划破苍穹的那一道光芒,所有的参与者都会付出再多也无悔。

    李清照无子无女,丈夫也死掉了,精心收藏的那些古籍书画也几乎遗失殆尽,如今支撑着她活下去的信念,唯有高呼抗金而已。

    秦颂是坚定不移的抗金派,所以李清照就是他天然的盟友,根本不用以利相交,就能为他所用。

    秦颂从綦宅离开的第二天,就有一位名人前来登门拜访,而秦颂在弄清了来人的意图之后,简直有种天上掉下金元宝的感觉。

    来人名叫张遇,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制墨大师。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高档的墨锭,价比黄金。

    普通的墨锭,因为制造技术和用材的缘故,多少会有一些墨臭,所以只能是平民用来书写的耗材。

    张遇是油烟墨的创始者,他制的墨因加入了麝香、金箔而称为“龙香剂”,其配方一直传到后世,成为墨中极品。

    据张遇说,他当初差点在镇江被围城的金军抓走,幸好得到正巧也在镇江的李清照帮忙,才乘船逃到了江南,躲过了一劫。

    当时,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走,而李清照凭借大智大勇,竟然在兵荒马乱中将十五车稀世之宝安全的运送到了江宁府!

    很显然,张遇是得了李清照的提示,特意来找秦颂,帮着秦颂造势来了。

    昨天晚上,秦颂已经体验过张遇制作的龙香墨,确实很不错,不仅书写时感觉流畅,而且墨色亮泽,还有香气四溢,绝对是秦颂两辈子用过的最好的墨。

    对于真正有本事的人,秦颂向来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秦颂一本正经的对张遇说道:“本官现在身兼兵部职方司和御前军器所的职差,恰好每一项都需要大量的使用油墨,若是张先生不嫌,我便举荐你在军器所下设的战船研究院供职,以后专门负责制墨之事!”

    张遇一听是到御前军器所供职,心里顿时乐开了花,相比于跟那些死太监打交道,走内宫采买的路子给皇家供应墨锭,秦颂给出的道路显然更安稳一些。

    跟那些太监合作,张遇只是一个制墨师,以后还得被人捏着。

    跟秦颂合作,张遇会有一个正式的官职,以后成为大宋的公务猿,不管品级高低,却是有一个身份和地位。

    “若能得秦翰林举荐,张某必尽力以报!”

    “张先生莫要如此客气,你我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好事。对于制墨之事,我虽然不懂,但也知道其中有大利可图。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我想跟张先生合作,创办一家制墨作坊,主要生产高档墨锭,专供皇室、政事堂和各部官署使用,另外还面向世家富豪进行销售,不知张先生可有兴趣?”

    秦颂是翰林学士,他出面开办制墨作坊,既不用担心宫里那些太监采办仗着皇家权势低价敲诈,也不用担心背景强横的权贵人物谋夺“龙香剂”的配方。卡Kа酷Ku尐裞網

    更何况,秦颂的意思,还要出资、出场地和人工。

    这种难得的机会,张遇自然不会放过,他马上就同意了秦颂的提议。

    有官做,有钱赚,还有名留,张遇很知足,一点都不介意秦颂在这笔制墨生意里面拿走大头。

    只要想到当初自己差点死在镇江,张遇就心有余悸,因此才会接受李清照的指点,马上跑来拜见秦颂。

    秦颂年纪虽轻,但前途无量,抱上这样一条大粗腿,那是张家的福分。

    为了体现自己对于制墨之事的重视,秦颂直接带着张遇去了御前军器所,让他与凌景夏见面,然后让凌景夏马上给张遇在军器所内安排住处和办公的地点。

    军器所内地方有的是,虽然大部分被提举和提点所掌控,但那几个却也不敢得罪秦颂,所以凌景夏想要落实一些事情,遇到的阻力并不算大。

    他们已经听说了,用不了多久,由秦颂专门负责的明轮战船督造事务就会独立出去,然后由军器监少监赵令衿亲自出马,协助秦颂成立大宋皇家战船厂。

    与其此时做小人得罪秦颂,还不如好心伺候着,把这位翰林学士赶紧送走!

    凌景夏得知秦颂找来的高人竟然是制墨大师张遇,顿时不淡定了,他有些激动的问秦颂:“等龙香墨制造出来后,淩家可否作为承销商?”

    秦颂当着张遇的面,笑着对凌景夏说:“孩子还没怀上,你这就急着给取名了。卡Kа酷Ku尐裞網关于龙香墨销售的事情,到时候我自有主张,总之以后不会少了你们家那份就是。”

    凌景夏顿时笑逐颜开,心里十分的期待。

    秦颂刚刚安顿好张遇,回到家中,结果又有一位名人前来拜访,而且陪着这位名人同来的,竟然还有秦颂一直想见却不得见的綦崇礼!

    何人如此有名?

    正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琅琊东武人,居住于东京。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后来,因为失宠而居家,靠着卖画为生。

    幸好,开封城破的时候,张择端已经失宠,离开了皇家画院,所以才没有被金军抓走。

    綦崇礼是山东人,张择端是他的老乡,这两人的年纪相仿,早年就已经认识。

    老綦忙完了兵部的事情,回到家中后,从儿子口中得知前日夜里秦颂来访的经过,亲眼目睹了收在李清照房内的那几副秦颂所做的诗词手稿,然后就去找了郁愤在家的张择端。

    为何说张择端郁愤在家呢?

    却是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情,把他气得不轻。

    从开封一路逃亡至临安后,张择端为了让赵构不忘国仇家恨,坚决抗金,于是闭门谢客,呕心沥血,竟然又绘制出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并托人送至赵构的面前。

    没成想,赵构对于书画根本不感兴趣,或许是因为受了他父亲赵佶的刺激,觉得沉迷书画金石是灭国取死之道吧。

    总之,赵构根本没有打开画轴,直接派人将张择端新作的《清明上河图》给原封不动的退回来了!

    想想看,原本满怀期望,一腔热血的张择端,在遭受这种打击之后,能不生气吗?

    张择端当时气的差点吐血,一怒之下,竟然点火要将他亲手绘制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付之一炬,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抢出了大半。

    如今,头发灰白,面容枯槁的张择端就坐在秦颂的身边,被烧掉一半的《清明上河图》也摆在秦颂的面前。

    看着焦黄的画轴和参差不齐的幅面,秦颂沉默不语。

    赵构都不收的画,秦颂能收吗?

    这可是如假包换的《清明上河图》啊!

    看张择端这副心如死灰的样子,如果不收下,只怕老先生真要不久于人世了。

    秦颂终于下定决心,不能让一位忧国忧民的国宝级画家就此陨落,他得想办法做点什么,以延续张择端的创作生命,甚至让他走上新的创作高峰。

    “烧就烧了吧,只要人还在,一切都有可能!”秦颂开口,第一句话,差点没让綦崇礼把喝进口中的茶水给喷出来。

    哪有这样安慰人的?

    “正道先生的心情,我能理解。其实,换个角度和思路来想,官家拒收这副《清明上河图》,未必是坏事呢。”

    綦崇礼和张择端同时看着秦颂,静听他的高见。

    “我知道正道先生是希望陛下看了这副画作之后,燃起收复故土的决心,但陛下不欲重蹈徽宗的覆辙,所以这事从一开始就拧了。开封如今是伪齐刘豫的都城,陛下若是看了《清明上河图》,肯定坐卧难安,身为人臣,主辱臣死,所以我也不能把这幅画再往宫里面送。”

    “不过,没关系。我有个更好的办法,可以让正道先生唤醒民众,让更多的人支持抗金大业!”

    接下来,秦颂提出了创办连环画社的设想,并将具体的思路和运作盈利模式都说了出来,而且还提议就以金州大捷和天水大捷两场胜仗作为背景,全方位的宣传西路军民众志成城,文臣武将精诚合作,大胜金军的故事。

    大宋的雕版印刷术已经非常的成熟,在技术方面不存在任何的难题,张择端最擅长的就是人物形态和场景描绘,只要让他担任画社的总编,带着一群画师进行创作,绝对可以搞出艺术水平非常高的连环画。

    说不定,若干年之后,谁家保存着张择端的连环画,都可以成为传家之宝。

    秦颂的提议,很有吸引力,原本一句话不说的张择端,终于开口了。

    “若是辅仁肯自任画社的社长,老朽愿意担任首席画师,从此专心描绘大宋军民共御外侮的图卷!”</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