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百九十八章 置身事外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九十八章 置身事外

    虽然在朝堂上赵构将情绪隐藏了起来,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发行黄金债券,但回到御书房之后,赵构却大发雷霆,看谁都不顺眼。

    “秦卿,你说那些反对的官员,到底安的什么心思?朝廷现在缺钱,几十万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我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替朕卖命吧!”

    秦颂理解赵构此刻的心情,点头说道:“主意是臣出的,如今遭到朝臣的强力反对,我心里也有些窝火,不过却没觉意外,因为越是有利于底层民众的国策,越会遭到大部分官员的反对。”

    秦颂的话,差不多等于是一竿子把许多官员从船上扫落水中。

    赵构没有说话,显然是想听秦颂继续往下说。

    “朝会的时候,臣站在角落里面,仔细观察过出语反对的官员,以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有几位老大臣确实是出于对黄金债券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而担忧,所以站出来反对。还有一些官员,则是因为黄金债券的出现会损害到士绅和一些商人的利益,所以出语反对。”

    “世上没有任何一项国策和政令能够得到全体民众的拥护支持,因为每个人站立的阶层和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时候出发点自然不同。抛开利益谈道德,是虚伪的事情,就算圣人都做不到。”

    赵构的气消了几分,于是问秦颂:“你的目光向来看得远,你觉得黄金债券将来会产生什么问题?”

    秦颂回答说:“如果能够严格做到一比一的等额发债,民众的损失基本上可以降到最低,但随着大宋的国力越来越强盛,民众手中的可用财富越来越多,他们对于信用度高的黄金债券会越来越愿意购买,这就会导致朝廷的黄金储备总量远远低于百姓手中的财富总和。卡Kа酷Ku尐裞網”

    “当黄金债券变得炙手可热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要求增加发债的数量,然后泡沫就产生了。无论是增发债券,还是增发交子,或者是别的纸面货币,其实都是对民众财富的一种稀释,或者说是掠夺。”

    “温和的增发,也就是适当的出现一些泡沫,对于国家和民众其实是无害的,因为只要国家和民众的财富总量在不断的增长,就会将这些增加的泡沫抵消。”

    “但是,在泡沫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有权有势的会利用手中的权势快速聚集财富,而身处底层的大部分民众还没有享受到财富增加的感觉,就会遭到更加严重的盘剥,最终黑锅却要让朝廷增发货币或者债券总量来背。”

    “追根溯源,朝廷无论是发行交子、会子、钱引还是各种名目的国债,都是以朝廷的信用作为担保,而寄生在朝廷这棵大树上的各种蛀虫,他们好逸恶劳,不想通过劳动和汗水来创造财富,只想着通过钻空子、贪渎和挪用等各种手段,掠夺他人创造出来的财富。”

    “陛下作为天下共主,既要保证身处最底层的民众有口饭吃,能够活下去,又要顾忌权贵阶层的利益,不能把他们获取利益的渠道全部堵死,所以时常会觉得为难。”

    赵构觉得秦颂这话说到了他的心窝里,有些苦涩的说:“是朕做的不好,无法调和阴阳,做到让各个阶层都满意。”

    秦颂摇头说道:“不可能的,永远都做不到让所有阶层满意,这也是我此前说没有任何一项国策和政令能够得到全体民众的拥护支持的根本原因。”

    “事有轻重缓急,矛盾也分主次。大宋目前的矛盾,内外交织,但总体而言,是外患大于内忧,所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偏重于外。”

    “朝堂上反对的官员虽然多,但反对的其实并不激烈,毕竟发行黄金债对于官员本身是无损的,他们不可能为了某些放印子钱的富商就跟陛下对着干。”

    “既然用户部的名义面向全国发债受到官员们的抵制,陛下可以用皇家内帑的名义发行黄金债,这样就不必获得这些反对官员的支持。那些富家大户可以面向民众放印子钱,陛下作为大宋最有权势的人,向自己的百姓借债,而且还有实打实的黄金作为抵押,谁能说这不对?”

    赵构还是要脸的,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可是,那些黄金是紫岩先生进献给朝廷的,已经入了户部的库房。”

    秦颂不以为意的说道:“大臣们不是经常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这两句话挂在嘴边嘛?既然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陛下用自家的黄金做抵押,向百姓借钱,然后供养军队和官员,哪里做的不对?谁若是反对,就停了谁的俸禄,甚至让他捐出家产,到时候再看他们的嘴脸!”

    虽然明知道秦颂说的是一些歪理,但赵构的心情却变得大好,其实道理就是官员们如果不要脸,非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跟皇帝叫板,那么皇帝可以比官员更加不要脸,到时候就比谁的拳头大。

    秦颂没有明说,某些官员站出来反对,并非真的反对,而是在向皇帝讨价还价,希望能够参与到黄金债发行这件事情中来,就算现在不敢伸手从中谋利,将来也必然有的是机会。卡Kа酷Ku尐裞網

    估计,赵构心里也是清楚的。

    又过了一天,正逢大朝会,户部一名主事挑头,奏请发行黄金债,然后遭受到一大批官员的反对。

    赵构以退为进,当着群众的面说,既然大家都觉得用朝廷的名义发行黄金债会损害朝廷的威信,朕便将这个责任承担起来吧,我以皇帝的个人名义,向治下的子民借债,并以黄金作为抵押,这样总可以了吧?

    皇帝的想法,顿时下了朝臣一大跳。

    能要点脸吗?整个大宋,就你是大小通吃的最大庄家啊!你要是亲自下场,别人还怎么玩?

    不行,绝对不能让皇帝这个疯狂的想法实现!

    于是,反对的朝臣更多了,也更加的激烈。

    赵构这次真的发怒了,用“镇山河”狠狠拍着面前的御案,质问反对的朝臣,难道放着近百万两黄金在户部的库房里面长毛,却要眼睁睁地看着前方的将士们饿肚子吗!

    这些黄金到底怎么用,今天必须拿出一个说法!

    关键时刻,老狐狸赵鼎站了出来,只说了一句话:“臣赞成以户部的名义,发行等数额的黄金债券。”

    于是,再没有人出声反对。

    随即,新上任的大理寺卿出班奏请皇帝,从大理寺挑选两人作为发债监督,全程参与,防止有人从中牟利。

    刑部官员一看大理寺在争权,也马上跳出来奏请,刑部应该派出官员参与监督。

    赵构从善如流,全都同意了。

    然后,到了最敏感的一个议题,那就是由谁来负责黄金债的发行。

    很多官员以为会是秦颂,或者跟秦颂有关的官员,结果却是吏部尚书胡松年举荐的人得到了各路大佬的支持,秦颂从始至终都站在角落里面,一句话都没说。

    胡松年举荐的这个人,便是刚刚从襄州转运使卸任的陈规。

    以陈规在襄州立下的功劳,擢升他担任户部侍郎兼新成立的国债司主事,谁也没有理由反对。

    陈规出身山东,而山东原本就是大宋出产黄金做多的地方,只不过因为靖难,现在丢失了而已。

    陈规是明法科进士,又饱读兵家著作,属于难得的文武双全的技术性官员,加之他为人刚直不阿,为官清廉公正,皇帝将价值千万贯的财富大权交到他的手上,所有人都觉得服气。

    散朝之后,有人在背后讥笑秦颂辛苦忙碌一场,最后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秦颂对此毫不在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如果想要财富,以他跟吴磷的交情,再以李大勇跟他的关系,就算是把杨幺藏在各处的财富全部鲸吞了,又有几人会察觉发现?

    在大朝会上让皇帝以退为进的策略,本来就是秦颂帮赵构出的,而陈规也是秦颂向赵构推荐的。

    赵构一开始根本就没有考虑别人,打算直接让政事堂下令,让吏部负责落实,直接任命秦颂为户部国债司的主事官,因为他需要对秦颂进行酬功。

    以赵构对秦颂的了解,满朝官员之中,最清廉的官员就属秦颂,虽然秦颂从来不缺钱,但他的钱来得干干净净,没有一文一毫是通过搜刮百姓或者损公肥私而得到。

    主意是秦颂出的,对于国债的理解,秦颂最深刻,让秦颂负责此事,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秦颂没有接受赵构的这番好意,而是举荐了陈规。

    秦颂推辞的理由是他的兄长是兴荣商行的会长,而他本人现在还是楚州商会的大股东,如果插手黄金债的发行事务,会让人非议,尤其是损害皇帝的名誉。

    赵构宠信秦颂,这是满朝文武和临安百姓都知道的事情,如果让秦颂负责发行黄金债一事,看似是对秦颂器重和信任,但却会让秦颂在民间的声望受到损害。

    毕竟,金子是黄色的,不会变,但人心却不一定是红色的,因为利益,变成黑色,只是一念之间。

    秦颂不想做没吃狐狸肉却要惹一身骚的事情,所以赵构也就不勉强他,但是要他在幕后随时关注黄金债发行的过程,确保黄金债顺利发行,不出任何问题。

    秦颂对这个要求倒是没有拒绝,这其实也是很大的权力。</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